他是陸游的學生,曾率性行走江湖,卻有過「騙婚」的行爲

在中國的文學史上,有過一個名為“江湖詩派

”的團體,這個詩派的詩人多為身份卑微的底層人士,他們以江湖習氣標榜,表達出不與當權者為伍的思想。其中最有名的一個代表人物叫做戴復古,他活了八十多歲,但是有四十多年都在行走江湖。

他是陸游的學生,曾率性行走江湖,卻有過“騙婚”的行為

戴復古的家鄉是今天的浙江台州,南宋時期台州文風熾盛,科舉之風盛行,幾乎家家戶戶皆以科舉為榮。在南宋的153年間,台州考中進士的有550人之多,真是名副其實的“進士村”。但這裡偏偏有個異類,他不考科舉,終日吟詩作對,這個人就是戴復古的父親戴敏才,用他自己的話講就是“以詩自適,不肯作舉子業,終窮而不悔”。戴敏才彌留之際,唯一擔心的就是兒子太小,自己的詩歌要失傳了。不過戴復古沒有讓他父親失望,他繼承了父親的詩歌天賦,後又拜在陸游門下學習,詩歌境界日益精進,達到了“自有清遠之致”的境界。

他是陸游的學生,曾率性行走江湖,卻有過“騙婚”的行為

圖為陸游繪像

與父親相比,其實戴復古內心對仕途還是有很多羈絆的。他最初去過京城臨安尋找前途,期望可以一舉成名。但是到了以後才發現,像他這種有才華的人,滿大街都是。可能當時在大街上發生口角,雙方對罵都是用作詩的方式吧!在這裡空等了幾年,戴復古灰溜溜的離開了臨安。後來宋金戰事日起,戴復古又想棄筆從戎,走一條“曲線救國”的道路,但是還是失敗了,用他自己的話講,就是“計魚千里,空言水一杯”。不過經過此番遊歷,戴復古既見識到了偏安一隅的南宋小朝廷的紙醉金迷,又見識到了前線百姓遭受戰爭的苦楚,這極大的刺激到了戴復古,於是他寫下了著名的愛國詩篇《頻酌淮河水》、《淮村兵後》、《盱眙北望》等。也正是因為有了此番經歷,徹底破碎了他的仕途夢,戴復古才開始了他真正遊歷江湖的道路。

他是陸游的學生,曾率性行走江湖,卻有過“騙婚”的行為

戴復古曾先後三次出遊,歷時長達四十年。他行走在全國各地的路上,同時靈感也在時刻得迸發著。但是這一路也無比艱辛,他曾經也有過停下腳步的想法。根據陶宗儀的《南村輟耕錄》記載:戴復古曾經遊歷至江西武寧時,被當地的一家富豪相中了,富豪想招他當上門女婿。這個富豪的女兒不僅貌美,而且頗有詩文才華,與戴復古很有共同語言。於是戴復古就留在了這裡,一待就是兩三年。然而安逸的生活過得太久了,戴復古的那顆心又開始躁動不安起來。有一日他突然要告辭離開,他說他其實已經在老家娶妻生子了。富豪岳父勃然大怒,但他女兒卻平靜得安撫憤怒的老父,然後替戴復古打點行李,她為戴復古作了一首訣別詞“後回君若重來,不相忘處,把杯酒,澆奴墳土”,而後便赴水而死。這次騙婚事件,成為了戴復古身上的一個罵名。但真當戴復古回家以後,家中的情況更慘。

他是陸游的學生,曾率性行走江湖,卻有過“騙婚”的行為

戴復古第一次遊歷歸家以後,發現結髮妻子已經病逝,他的兩個孩子都由親戚家撫養。他在妻子墳前,悲痛得寫道:“重來故人不見,但依然,楊柳小樓東。記得同題粉壁,而今壁破無蹤”,眾人都以為他悔改了,但是戴復古在家裡沒過多久,就第二次出去遊歷了。他說“到底閉門非我事,白鷗心性五湖傍”,這次一走,就是二十年。這第二次的遊歷,是戴復古詩歌的鼎盛期,他結識了一大批同期的詩人,他們或結由社,或互相品評詩稿,在文壇中逐步形成了江湖詩派。等他第二次歸家時,孩子早已成家立業,他又感慨道:“三年寄百書,幾書到我屋”,這讓人覺得像是有人逼迫著不讓他回家似的,其實不讓他回家的,還是他自己。

他是陸游的學生,曾率性行走江湖,卻有過“騙婚”的行為

第三次出外遊歷時,戴復古已經六七十歲了,不得不感慨他的身體真硬朗,估計是常年在外鍛鍊的結果。這一次出遊後,戴復古贏得了滿世虛名,終於心滿意足,“落魄江湖四十年,白頭方辦買山錢”,他歸隱委羽山,終日與兒孫及家鄉至交詩詞唱和,頤養天年。回想戴復古這一生,半輩子都是在路上,那往事像夢一般得一幕幕浮現,不知戴復古心中會作何感想?這率性的江湖行,到底是真性情?亦或是荒唐事?

關於戴復古的“騙婚行為”,他心裡到底是怎麼想的?歡迎大家在下方評論區留言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