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周鴻禕都要開除的員工,到底做錯了什麼?

馬雲、周鴻禕都要開除的員工,到底做錯了什麼?

(尚德機構——學習是一種信仰)


“小白兔”員工,做錯了什麼?


阿里巴巴曾將員工劃分為了5種不同類型:狗、牛、小白兔和明星等。


狗是能力強,態度差的形象。牛是工作認真,但沒有個人觀點,缺乏創造力的代表。明星則是業績好,有高學歷背書,各方面都突出的“紅人”們。


這幾種人員素質參差不齊,但“小白兔式“員工,卻是讓老闆最不喜歡的。


“兔子人緣好,不得罪人,但它也不出成績,還最愛繁殖,形成兔子窩,霸佔別人的崗位、資源和機會。”


馬雲開大會宣稱,應該毫不猶豫開除這類人。


而近期周鴻禕甚至公開在1200萬微博粉絲面前炮轟:一定要清理掉小白兔!不然年頭久了,公司正常的生物都難以存活。


馬雲、周鴻禕都要開除的員工,到底做錯了什麼?


此番言論一發出,就迅速炸開,引起大家的共鳴。似乎對“小白兔”的“恨”,有一種後知後覺的感受。


雖然他們在工作上不作為,拿著和別人同樣的薪資,即使一點拉攏人心,也沒人會立馬產生反感。


但是,如果公司放任幾個這樣的人,時間久了,你就會發現大家都被“同質化”,特別是在管理層中。


沒人在真正做事情,成天渾水摸魚,靠取悅老闆。


而其中能力強的員工,要麼是被逼走了,要麼就是正在被他們排擠、潑冷水,讓整個公司都陷入了聰明生物無法生存的死海。


這才是最可怕的地方。


“小白兔”們既沒上進心,也實在愚蠢。


這種愚蠢就和“螃蟹效應”裡的生物並無二般。

螃蟹效應

釣過螃蟹的人應該都知道,簍子中放一群螃蟹,是不需要蓋上蓋子的,因為他們爬不出去。


只要有一隻想往上爬,其它螃蟹便會紛紛攀附在它身上,要把它拉下來,最後沒有一隻能爬出去。


它們永遠逃不出一尺竹簍,就像職場裡的那一窩“小白兔”。

這就是“螃蟹效應”所反映的職場現象。提到“小白兔”員工,便立馬想起了這個名詞。


是否你周遭也有類似這樣的情況呢?

總結


1. 有一種墨守成規的保守主義者,將平衡與穩定視作第一要務,生怕有人打破平衡。結果就是大家都無法脫離困境。

2. 企業管理中,相互制約是群體中的一個普遍現象。但是一個群體卻不能沒有良好的習性和行為規則。


思考


1. 環境能影響一個人,甚至改變一個人。


2. 要時刻保持競爭意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