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遷筆下的超級豪俠 年輕時殺人如麻 金盆洗手後卻被滅了全家

司馬遷筆下的超級豪俠 年輕時殺人如麻 金盆洗手後卻被滅了全家

一提到遊俠這個詞,許多人腦袋首先想到的肯定是類似於《笑傲江湖》中令狐沖那種浪蕩不羈的浪子形象,亦或者是《陸小鳳》系列中西門吹雪那種神龍見首不見尾的大俠形象。其實在中國古代歷史上,俠客歷來都是存在的,但不同於小說中那麼光輝和高大的形象,歷史上的俠客大多都沒有什麼好的名聲,甚至其中一些人還有非常嚴重的犯罪前科。

在漢代,遊俠之風特別盛行,當時很多人經常因為報復某些人而動用殺人的手段,且無視法律的約束,所以在當時這種所謂的遊俠,大都是朝廷重點緝捕的對象。而在漢代歷史上,就有一位棄惡從善的遊俠人物,他的故事經歷堪比武俠小說。

他就是漢代史官司馬遷筆下著名的遊俠—郭解!

說到郭解,他的家庭身世其實並不顯赫,但是他卻有一位很厲害的姥爺—許負,此人當年為漢文帝寵臣鄧通算命,並揚言鄧通最終必將窮困潦倒,結果一語成讖。郭解的父親以前也是一位遊俠,但後來被漢文帝誅殺,郭解則是繼承了父親遊俠的身份,繼續做一些鋌而走險的危險活動。

司馬遷筆下的超級豪俠 年輕時殺人如麻 金盆洗手後卻被滅了全家

關於郭解的性格特點,史載:“陰賊感概,不快意,所殺甚眾”,是個嫉惡如仇的惡棍形象,當年郭解年輕的時候,不惜為了朋友的利益而經常去幹一些犯上作亂的事情,甚至更可怕的是,郭解還暗中私自鑄造銅錢在民間流通,簡直就是擾亂社會秩序的犯罪分子。按理說這樣的人朝廷恨不得除之而後快,但幸運的是,郭解每一次都能化險為夷。

後來隨著年齡的增長,郭解也漸漸意識到自己年輕時所犯下的錯誤,開始“更折節為儉,以德報怨,厚施而薄望”,漸漸往真正意義上的行俠仗義路上去走,但可惜的是,郭解陰狠歹毒的心態依舊存在,常常因為小事而釀出大禍。

更為嚴重的是,郭解這種所謂的遊俠行為,不僅沒有為社會帶來良好的效應,反而還滋長了年輕人跟風殺人報仇的風氣,而這些事情,郭解都被矇在鼓裡,毫不知情。

司馬遷筆下的超級豪俠 年輕時殺人如麻 金盆洗手後卻被滅了全家

有一次郭解的侄兒因喝酒起爭執被人所殺,郭解的姐姐卻將自己的兒子屍體閒置在路邊,想要以此來羞辱郭解,但郭解在後來查明殺人動機之後,卻放過了那個殺人犯,當時很多人都很佩服郭解這種做事明理的做法,於是紛紛選擇依附和投靠郭解。

後來郭解憑著自己以德報怨的態度,在鄉里贏得了不少的人氣,史載:“常十餘車,請得解客舍養之”。

但天有不測風雲,本已經打算改邪歸正的郭解,卻因為一樁人命案,最終被逼的亡命天涯。當時漢武帝下令讓家資超過百萬的富豪遷徙到茂陵一帶居住,郭解家其實很窮,但郭解全家當時卻也在遷徙的名單裡面.

大將軍衛青在發現這個問題之後向漢武帝建議不要遷徙郭解,但是漢武帝卻認為能讓衛青引起注意的人,那肯定不是一般人,所以漢武帝決定遷徙郭解到茂陵一帶居住。但此時郭解哥哥的兒子卻因為殺了縣掾,而惹下了滔天大禍,逼的郭解只好是亡命天涯。

司馬遷筆下的超級豪俠 年輕時殺人如麻 金盆洗手後卻被滅了全家

名聲在外的郭解雖然逃亡在外,卻不擔心被抓,因為當時很多人庇護甚至袒護郭解,紛紛選擇為他開脫,甚至有些人寧願死也不願供出郭解的下落。後來郭解的門客殺掉了一個質疑郭解的儒生,害的郭解被朝廷徹底盯上,當時朝廷的御史大夫公孫弘建議漢武帝,說人雖然不是郭解所殺,但卻是他門人所為,這種行為比郭解直接殺人還嚴重,最終漢武帝下令,誅滅了郭解全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