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產債扎堆到期,房企流動性受考——是不是會把房又推高

 房企融資渠道收緊的同時,地產公司債務也將進入到期、回售的高峰階段,這無疑加大房企的資金壓力。來自機構的統計顯示,鑑於2016年房企集中加槓桿擴張,借貸資金平均週期為兩年,因此,2018年資金到期集中兌付壓力加大。業內認為,房地產行業負債率歷來相對較高,市場銷售得到保證的情況下,短期償債壓力仍可承受,但是在融資難、市場深受調控影響、債務集中到期的背景下,房企資金鍊將受到考驗。

地產債扎堆到期,房企流動性受考——是不是會把房又推高

  融資渠道收緊

  去年至今,地產融資持續收緊,這一趨勢還將延續下去。一方面,監管機構先後表態,2018年將繼續遏制房地產泡沫化,嚴肅查處各類違規房地產融資行為;另一方面,各地對房地產企業端的融資繼續呈收緊的態勢。

  同時,房企的信託渠道融資逐步收緊。2017年,監管部門對信託公司一共開出23張罰單,較2016年增長156%。一位信託行業人士表示,2018年高壓監管仍將繼續。僅2月,各地銀監局就開出了5張罰單。該人士透露,以往公司基本上只與50強房地產企業合作,現在更加謹慎,更關注房企的資金鍊情況及項目質量。

  國內融資難度增加,眾多房企開始加速拓展新的海外融資渠道。數據顯示,2017年前11個月,房企境外融資規模達到2553億元,佔融資總額的25%,較2016年全年上升11%。2018年這一趨勢仍在延續。

  業內人士分析稱,在樓市調控的大趨勢下,房企資金鍊壓力再度增加,不同於兩年前的大量贖回境外融資,2017年起海外融資已成為房企獲取現金的重要渠道。雖然房企快速轉向海外融資,但國內涉房貸款全部嚴控,疊加內地債券市場融資難,房地產企業將陷入“錢緊”窘境。

地產債扎堆到期,房企流動性受考——是不是會把房又推高

  償債高峰將至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起,房地產企業償債高峰期將來臨。同策研究院總監張宏偉表示,鑑於2016年房企集中加槓桿擴張,借貸資金平均週期為兩年,因此,2018年資金到期集中兌付壓力加大。

  有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下半年以來,基於公司債發行門檻低、融資成本低等優勢,公司債發行規模猛增。2015年全年房企發行公司債規模高達4302億元,其中下半年佔比達到95%,2016年前7個月,已累計發行5760億元,超過去年全年水平。

  根據海通證券的統計,通過分析2015年地產企業發行公司債的期限結構,約44%的地產公司債採用了3+2年期限結構,4%的採用3+3年模式;2016年發行的地產公司債中,分別有18%和7%的債券公司採用了2+1年和2+2年的期限結構,這些結構的公司債都將在2018年進入回售期。

  這意味著,2015-2016年發行出來的地產債,大部分要在三年及以上才能到期,這一特殊的期限結構,使得2018年和2019年成為地產公司債進入回售期的集中階段。其中,存續地產債中,2018年需償付規模為1613億元,2019-2021年逐年增加,需要償付的規模分別為2807億元、3998億元和4037億元。

  也有業內人士分析稱,大型房企憑藉更高的銷售回款額度以及更加穩健的財務水平,在融資方面將更具備優勢。因此,真正需要警惕的是中小型房企的兌付風險。更重要的是,2016年大量銀行表外資金借道非標流入房地產領域,大量的表外融資使得房企槓桿水平存在被低估的現象,這意味著未來兩年房企的償債壓力比想象中更大。

地產債扎堆到期,房企流動性受考——是不是會把房又推高

  流動性受考

  海通證券認為,當前債市收益率水平已遠高於2015-2016年,投資者選擇不回售的機會成本增加、對房地產企業信用風險的擔憂也有升溫,回售的比例有可能大幅提高,應警惕回售帶來的企業回售違約風險以及由此帶來的流動性風險。

  作為絕大部分房企可依賴的現金流——銷售回款,在2018年並不樂觀。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表示,2017年全國已有110多個城市出臺了超過270多次調控政策,部分城市的調控已開始影響房企銷售。龍頭房企壓力不大,但中小房企在2018年將面臨全面困境。

  除銷售業績外,融資成本分化也在加深。2017年以前,大小房企的融資渠道無明顯差別。但2017年以來,小型房企難以從銀行獲取貸款,轉向利率更高的非標融資,成本上升快。而大房企融資渠道較廣,融資成本上升相對較慢。在房地產融資渠道收緊的大背景下,大型房企由於口碑好、銷售回款快,可以更好地適應靈活多樣的融資方式。而小型房企資金週轉能力相對較弱,在巨大資金壓力面前可能選擇出售資產。

  業內認為,若2018年上半年銷售超預期回落,且銀行信貸依舊偏緊,不排除個別小房企面臨資金鍊風險。尤其是2018年下半年行業將步入公司債到期高峰期,個別房企或將面臨危機,收購兼併市場會存在大量機會,行業併購整合浪潮將延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