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禪語,一種人生

佛說:修百世方可同舟渡,修千世方能共枕眠。前生五百次的凝眸,換今生一次的擦肩。今生的一次邂逅,定然孕育前世太多甜蜜或痛苦的回憶。萬發緣生,皆系緣分!偶然的相遇,驀然回首,註定了彼此的一生,只為了眼光交會的剎那。

1、生與死

一句禪語

生固未可喜,死亦不必悲。

弟子問神山僧密禪師:“請師父談一談生死之事。”

僧密禪師說:“你什麼時候死過?”

弟子說:“我不曾死過,也不會,請師父明示。”

僧密禪師說:“你既不曾死過,又不會,那麼,只有親自死一回方能知道死是怎麼一回事。”

一句禪語,一種人生

一種人生

既不曾死過,又不會死,硬要談“死”,必是信口開河,胡言亂語。故而僧密禪師要弟子親自死一回,便可知道死的奧妙了。而真正死過的人,還如何說得出關於死的奧秘?所以,世界上至今恐怕也沒有真正的關於死的體驗可言,如果說有,一定是欺人之談,絕不可信。

2、境由心生

一句禪語

心寧則智生,智生而事成。

從前,有一個持戒僧,一生嚴格持戒,對自己從未放鬆過。有一天晚上,持戒僧因事外出。這晚天色漆黑,持戒僧走得非常匆忙,突然腳下好像踩著了什麼東西,那東西還發出了很痛苦的叫聲。

持戒僧想:壞了,是一隻蛤蟆吧?肯定是一隻蛤蟆!天吶,我殺生了!母蛤蟆肚子裡說不定還有好多仔,這下殺生無數了,持戒僧當時又驚又悔。這晚,他躺在床上,想著那死去的蛤蟆久久無法入睡。

後來,持戒僧好不容易睡著了,卻突然看到數百隻蛤蟆前來索命,持戒僧嚇得大叫一聲醒來,方知剛才只不過是一個噩夢。

一句禪語,一種人生

終於等到天亮,持戒僧急匆匆地來到昨晚的事故現場,沒有看到蛤蟆可憐的屍體,卻看到一隻被踩爛的老茄子躺在路中央。原來如此!持戒僧長出一口氣,這才放下心來。

境由心生,疑心太重的人總是杯弓蛇影,自己讓自己得不到安寧。因而,如果做到佛法中的無我、淨心是非常困難的。修行者尚且如此,何況凡夫俗子。

一種人生

俗話說,心靜自然涼。可見這個“心”在我們的生命中佔據著怎樣的地位。然而,若想“心靜”則必須先“淨心”。一個整天胡思亂想、疑心重重的人是無論如何也不會淨心的。這種人,即便有理想、有抱負,也很難實現,因而只能在心浮氣噪中消耗殘生。而那些心無旁騖、從一而終的人最終往往會成為一代宗師。

3、愛是生命最好的養料

一句禪語:愛與恨僅一線之隔,既然如此,為何不能愛呢?

一句禪語,一種人生

一位禪師正在打坐,這時來了一個人。他猛地推開門,又砰的關上門,踢掉鞋子走了進來。禪師說:“等一下,不要進來。先去請求門和鞋子的寬恕。”

那人說:“這真是胡言亂語,我聽說禪宗的人都是瘋子,看來果真如此,我幹嗎要請求門和鞋子的寬恕?那雙鞋子是我的!”禪師又說:“你出去!永遠不要回來,你既然能對鞋子發火,為什麼不能請它們寬恕呢?你發火的時候一點也沒有想到,對鞋子發火是多麼的愚蠢。如果你能同憤怒相聯繫,為什麼不能同愛相聯繫呢?關係就是關係,憤怒是一種關係。當你滿懷怒火地關上門時,你便與門發生了關係,你的行為是錯誤的,是不道德的,那扇門並沒有對你幹什麼事。你先出去,否則就不要進來。”

聽到禪師的說教,那人開悟了,他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既然你能夠發火,那麼為什麼不能去愛呢?”

於是,那人去愛了。也許這是他一生中的第一次,他撫摸著那扇門,淚水奪眶而出,他抑制不住湧出的眼淚。當他向自己的鞋子鞠躬時,他的身上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他轉身走到禪師的面前。禪師立刻伸開雙臂擁抱了他。

一種人生

愛是生命中最好的養料,哪怕只是一勺清水,它都能使生命之樹茁壯成長。也許那樹是那樣的平凡,不顯眼;也許那樹是如此的瘦小,甚至還有點枯萎,但只要有這養料的澆灌,它就能長得枝繁葉茂,甚至長成參天大樹。用一份愛人如己之心對待每一個人,每一件物,把周圍變成愛的海洋,你自己也就可以享受在愛的世界裡了。

4、心中有路

一句禪語:事無礙、理無礙、理事無礙、事事無礙。

一句禪語,一種人生

有一個富人要在院中建造樓閣,請了一位風水先生,風水先生看過之後,說風水不好,住在這個地方會破財,留不住人。

於是這個富人就請了一尊密宗的佛像放在樓梯口,說這樣風水就轉過來了,會聚財、能留住人。

正好一位得道禪師經過這裡,得知此事後,便笑道:“這樣你依然留不住人財。”

富人問道:“那請法師開示,如何才能報得平安呢?”

法師道:“該平安的終究平安,如有罪業,如何都難以逃出因果。自心為正,一切則平,皆為善果。”說完便輕步而去。

明理的人曉得,建築與命運並無關係。關鍵是住在這裡面的人的心。如果他的心正、行正,自然諸佛護念,龍神護佑;如果他的心術不正、言行不正,就有魔來護持他,那就屬於魔境。

所謂“事無礙、理無礙、理事無礙、事事無礙”,這是佛境界。到無障礙的境界,命運、風水也就都沒有了。修禪,要時時覺而不迷,刻刻覺而不迷,在一切人、事、物,順境、逆境,善緣、惡緣之中,都要保持覺而不迷。

一種人生

萬法皆通,在於一心。一切情、理、名、利,一切困難、艱險都是外在的,對於心中有路的人來說都是暫時的,而對於那些眼雖亮而心盲者來說,即便是小小的困囿也不能掙脫,甚至有時候竟然會付出生命的代價。

5、緣起緣滅,泥濘留痕

一句禪語:在順境中修行,永遠不能成佛。

鑑真和尚剛剛剃度遁入空門時,寺裡的住持讓他做了誰都不願做的行腳僧。

有一天,日已三竿了,鑑真依舊大睡不起。住持很奇怪,推開鑑真的房門,見床邊堆了一大堆破破爛爛的芒鞋。住持叫醒鑑真問:“你今天不外出化緣,堆這麼一堆破芒鞋做什麼?”

鑑真打了個哈欠說:“別人一年一雙芒鞋都穿不破,我剛剃度一年多,就穿爛了這麼多的鞋子,我是不是該為廟裡節省些鞋子了?”

住持一聽就明白了,微微一笑說:“昨天夜裡落了一場雨,你隨我到寺前的路上走走吧。”

寺前是一座黃土坡,由於剛下過雨,路面泥濘不堪。

住持拍著鑑真的肩膀說:“你是願意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還是想做一個能光大佛法的名僧?”

一句禪語,一種人生

鑑真說:“我當然希望能光大佛法,做一代名僧。”

住持捻鬚一笑:“你昨天是否在這條路上走過?”鑑真說:“當然。”

住持問:“你能找到自己的腳印嗎?”

鑑真十分不解地說:“昨天這路又坦又硬,小僧哪能找到自己的腳印?”

住持又笑笑說:“今天我倆在這路上走一遭,你能找到你的腳印嗎?”

鑑真說:“當然能了。”

住持聽了,微笑著拍拍鑑真的肩說:“泥濘的路才能留下腳印,世上芸芸眾生莫不如此啊。那些一生碌碌無為的人,不經風不沐雨,沒有起也沒有伏,就像一雙腳踩在又坦又硬的大路上,腳步抬起,什麼也沒有留下。而那些經風沐雨的人,他們在苦難中跋涉不停,就像一雙腳行走在泥濘裡,他們走遠了,但腳印卻印證著他們行走的價值。”

鑑真慚愧地低下了頭。

一種人生

走過泥濘的路,方能留下你的腳印。其實人生正是這樣,任何一個偉大的人都會有相當長的一段磨礪期,那些整日躲在溫室裡的花朵,最終只能在無情的時光裡悄悄地凋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