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小時20塊到177億美金身家,他的傳奇可以複製嗎?

2007年金山上市不久後,雷軍曾經參加了一個電視節目,在快結束的時候,主持人問他,“如果你的生命裡沒有了金山,還有什麼?”

雷軍回答,“等你們不再管我叫金山的老闆,而是直接叫我雷軍的時候,我再來告訴你們。”

從一小時20塊到177億美金身家,他的傳奇可以複製嗎?

2018年7月9日9點30分,雷軍敲響了小米上市的鑼聲。小米成為港交所IPO政策改革後第一家上市的同股不同權公司。同時,小米也是有史以來全球科技股前三大IPO(另兩個分別為阿里巴巴和Facebook)。

小米在上市首日破發後又迅速反彈,如今雷軍以177億美元身家超過三星集團掌門人李健熙,全球排名第66位。

現在已經很少有人把雷軍叫做金山老闆了,而創業者和小米才是人們對雷軍廣為熟知的印象,但在雷軍的生命裡,金山仍然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甚至可以說雷軍做小米的商業基礎能力都是在金山時期塑造的。

人生沒有白走的路,但人生絕對有更有效的路徑選擇。從學生到金山,從金山到小米,雷軍用幾十年的經歷告訴我們,如果年輕人想要在職場和商場上有番作為,最靠譜的路應該怎麼走。

就像創建小米之前,雷軍有做投資人的過渡,在進入金山之前,雷軍也有過一小段的創業經歷。

從一小時20塊到177億美金身家,他的傳奇可以複製嗎?

1969年,雷軍生於湖北仙桃。1987年,18歲的雷軍在拒絕清華北大後選擇了武漢大學計算機系。“天才之所以是天才,絕不是我雷軍這樣的凡夫俗子靠勤奮所能達得到的,但是我仍然有一點點不死心。”雷軍的勤奮在那時候就開始顯露出來了,他每天早上七點鐘去教室佔最好的位置上聽課,就是週末看電影也要等自習到九、十點鐘後看晚間場。

“我特別害怕落後,怕一旦落後,我就追不上,我不是一個善於在逆境中生存的人。我會先把一個事情想得非常透徹,目的是不讓自己陷入逆境,我是首先讓自己立於不敗之地,然後再出發的人。”

為了不落人後,他戒掉了午睡的習慣,把一天的時間按半小時予以分割,制定嚴密的學習計劃,因此雷軍只用兩年時間學完了大學四年的課程。

從一小時20塊到177億美金身家,他的傳奇可以複製嗎?

大四的時候,雷軍靠寫殺毒軟件成了百萬富翁,並受偶像喬布斯的影響雷軍和同學一起創辦了三色公司,結果他們做的漢卡被山寨打敗了,半年後公司解散。對於失敗的原因,雷軍後來做了深刻反思:

"我們自以為有雄心偉略,對所有的權威都不屑一顧,街上老闆的吹捧也助長了我們的虛榮心,弄得自己不知道自己有多能幹了。"

"用10萬賺10萬和用100萬賺10萬,結果是一樣的,但是付出的艱辛絕對不一樣。我覺得沒有必要在低水平上做重複的事情,從小做起很容易把很多寶貴的時間花在一些不必要的事情上。"(敲黑板,重點標註)

"別人投錢進來有什麼不好?幹嘛非要營造4000元掙幾千萬的傳奇例子呢?沒有意義!在一個正常的市場環境下,幾千元怎麼可能在短短的幾年內賺到幾千萬甚至上億?"

正是這一段夢魘般的日子,讓雷軍開始走向成熟,明白了年輕人創業起步的基礎素質很重要,而他的另一段重要征程已經在朝他招手了。

從一小時20塊到177億美金身家,他的傳奇可以複製嗎?

1991年,雷軍來到北京郊區的一個研究所工作,待遇不錯,下班後還可以接些"私活",這時候的雷軍延續了大學時期的半小時計劃,用一個筆記本急著每天的時間分配。

"如果浪費了半小時時間,我就覺得很慚愧。後來我看到很多人不珍惜時間的時候,我就覺得這樣的人真沒出息。時間是自己的,你到一個公司打工的時候,偷懶,老闆沒有看見,就覺得自己又蒙了一下,玩貓和老鼠的遊戲,真是沒有必要。公司所付的那麼一點錢,就買下了你一個月的青春?學會的東西首先是自己的,其次才是公司的。沒有多少人真正計算過自己一個小時值多少錢。"(再次敲黑板)

按照雷軍的計算,他的一個小時價值是20到40塊,不過這個價格很快就飛漲了。

1991年年底,雷軍遇到了國產軟件的大神求伯君,求伯君用華麗的WPS和一頓烤鴨說服了雷軍,成了金山的第六個員工。

進金山之前,雷軍曾覺得大公司已經沒有機會了,後來他才知道其實不然,“現在我才知道大公司也有很多機會,大公司的培訓可以完整地塑造一個人。”

從一小時20塊到177億美金身家,他的傳奇可以複製嗎?

對於選擇金山,雷軍有這樣的考量,“求伯君因為寫程序,在金山成功了,而且是打工成功的。金山如果能夠造就一個求伯君,就會造就出第二個、第三個。目前我不想創業,創業我還缺太多的東西,創業需要很多條件的組合。”

商業世界更理性一些,所以,對剛出校門的年輕人來說,與其從零開始碰得頭破血流,慢慢學習、積累經驗,不如找一個平臺鍛鍊好自己的綜合素質更有成功的希望。

這是一條非常寶貴的經驗。在近幾年的創業大潮中,因為商業基本素養缺乏而多走彎路、多耗費成本、浪費機會和折戟沉沙的創業者,不計其數。

“首先,金山有讓程序員成功的傳統,我們未來可以在金山成功;其次,金山有錢,可以支持我們幹想幹的項目;第三,金山有很好知名度,是一個很好的平臺。”

用這個邏輯,雷軍說服了一幫優秀的程序員朋友加入了金山。

從一小時20塊到177億美金身家,他的傳奇可以複製嗎?

在金山,有成功,也有失敗,有高興的時刻,也有非常痛苦的時候,但雷軍的職場歷程總體是往上走的。

1992年雷軍加入金山公司,先後出任金山公司北京開發部經理、珠海公司副總經理、北京金山軟件公司總經理等職位;1998年8月,開始擔任金山公司總經理;2000年,出任北京金山軟件股份有限公司總裁。2007年12月20日,雷軍辭去了金山CEO職務。

從22歲進入金山,一直工作到38歲,雷軍在金山奮鬥了整整16個年頭,他以每週16乘7的勤奮作風,被業內譽為“中關村第一勞模”。

有人說雷軍把“最好的歲月”給了金山,那應該只是他40歲之前。在金山,雷軍除了江湖名聲地位,更重要的是鍛煉出了駕馭一個公司從技術、業務、營銷、市場、管理、上市等全部領域的綜合能力,當然還有巨大的財務收益。

雷軍一手帶出來的「金山五虎」之一,曾任金山軟件總裁的王欣說過這樣一件小事:

雷軍會帶著我們拿著軟件盒子向客戶推銷。雷軍每次都賣得特別好,回來以後他會很得意地問我:王欣,你知道為什麼我賣得比你好嗎?

我也很鬱悶,為什麼一個大姑娘能賣得比大老爺們還差。

雷軍對我說:你看,我每次推銷的都是手裡拎袋子的人,拎袋子的人都是買過軟件的人,證明他/她是有軟件購買習慣的。我找的是目標用戶,但你是隨便抓到一個人就推銷。

從一小時20塊到177億美金身家,他的傳奇可以複製嗎?

在金山,雷軍唯一讓人“詬病”的地方大概就是他的過於勤奮、管得太細緻,他曾經親自把一個員工亂糟糟的工位整理得乾乾淨淨,並留下紙條,意思是你以後也要這麼做。

管理事無鉅細、親力親為,手裡要一直有事忙,簡直和臥龍諸葛孔明一個風格呢。求伯君說,“雷軍一直是在任勞任怨、嘔心瀝血地超負荷地在工作,把金山軟件從一個勉強維持生計的小作坊帶入了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上市公司。”

儘管在金山取得了很多成績,但雷軍心裡肯定還是對自己不滿意的。他的老朋友、老對手周鴻禕曾經說雷軍其實是個內心很驕傲的人,“在我們這一撥人裡,他出道的時候,也許丁磊、馬化騰都剛參加工作,沒準兒陳天橋還在學校呢,我也剛畢業參加工作。按世俗的標準,他更早獲得了社會的認可。實話說,從江湖輩分來說,他比我們(要高),他應該可以趕上算求伯君那一代,和楊元慶,和(當時)中關村的這些人是齊名的,我們互聯網這一撥人只能算第二撥。”

2007年10月9日,金山軟件在香港聯交所掛牌上市,金山上市第一天收於5港元,相比3.6港元的發行價上漲39%,融資6.261億港元。但對比同期阿里等公司的一開場15億美元市值,甚至原來雷軍要用一千萬買下的網易卻成就了丁磊的“首富”,“身心疲憊”的雷軍難免會有金山8年長跑並未登頂“大成”的鬱悶。

從一小時20塊到177億美金身家,他的傳奇可以複製嗎?

“在金山後期我就覺得不對了,當你堅信自己很強大的時候,像坦克車一樣,逢山開路,過河架橋,披荊斬棘。但是當你殺下來以後,遍體鱗傷,累得要死,你在想,別人成功咋就那麼容易?”

看一下這些互聯網大佬的年齡,馬雲1964年10月出生,李彥宏1968年11月出生,雷軍1969年12月出生,周鴻禕1970年10月份出生,丁磊1971年10月出生,馬化騰1971年10月出生。。。一個金山,還不足以讓雷軍證明自己的優秀。

所以,雷軍需要轉彎了。

馬雲曾經對年輕人有過一個忠告:“30歲以前,去跟隨某個人。去一家小公司,通常在一家大公司,你可以很好的學習過程,你是一臺大機器的一小部分。但是如果呆在一個小公司,你學習熱情,學習夢想,學習怎麼在一段時間內,完成很多事情。”

“30-40歲,你必須好好想想,你有沒有在為自己工作。”

“40-50歲,你必須做自己擅長的事情,不要再嘗試新的領域了,太遲了。你可能會成功,但是失敗的幾率太高,所以這個年齡段,請專注在你擅長的事上。”

從一小時20塊到177億美金身家,他的傳奇可以複製嗎?

雷軍40之前積累的勢能急需找一個突破口,而且是一個大的方向。但雷軍已經不再衝動了,他並不是盲目地馬上進場,而是在小米之前又通過做天使投資人,四年時間,只為尋找一個機會。

敲黑板,時機不到,不要妄動,不然耗費能量卻所得無幾,這是年輕人最容易犯得錯誤之一,他們通常認為自己的時間充裕,可以被輕易浪費。

反觀自我,雷軍在做投資人期間發現,原來自己不插手,公司也可以運轉的很好。創業,不是隻有自己“勞模”那一套才可以。

這段經歷,彌補了雷軍身上的最後兩個短板之一,大局觀和戰略思考能力。

“天道未必酬勤”,雷軍曾對小米第一筆500萬美元投資、今天的回報高達866倍的VC這樣說過。“不管做什麼,沒有堅實的基本功、沒有勤奮,是成功不了的。但有了勤奮,也不一定能成功,還需要什麼呢?還需要把握大的發展機遇。”

順勢而為,才能成為一頭風口上的豬。

快 40 歲時,有天晚上做夢醒來,覺得自己好像離夢想漸行漸遠,我問自己:是否有勇氣再來一回?

其實這個問題很難回答,因為那個時候我的人生真的很圓滿了:上市了一家公司,賣了幾家公司,投資了幾十家公司。如果再創業,搞砸了我晚節不保。

但我還有夢想,我花了半年時間下定決心,我一定要去試一下,看自己能不能創辦一家世界級的技術公司,做一件造福世界上每一個人事情。

從一小時20塊到177億美金身家,他的傳奇可以複製嗎?

2007年1月,史蒂夫·喬布斯在蘋果的產品發佈會上,發佈了第一部iPhone手機。同年11月Google與84家硬件製造商、軟件開發商及電信營運商組建開放手機聯盟共同研發改良Android系統,HTC、三星等企業乘勢而起,2007也被稱為是智能手機元年。2010年,中國智能手機市場井噴式發展,這一年智能手機銷量突破3000萬部,同比增長35%,雷軍等待的風口終於來了。

順為資本合夥人許達來說,“我覺得大公司都產生在一個大的市場和技術變革背景下,現在小米的成功很重要的一個要素就是智能、移動互聯網、功能機轉智能機。小米也加速了國內的功能機轉智能機的速度,把過去幾千塊錢的智能機價格迅速降低,讓更多人能夠擁有智能手機的體驗。這是最重要的,順勢而為。”

四十不惑,2010年4月6日,在中關村銀谷大廈一間很小的辦公室,年在不惑的雷軍和創始團隊14人一起喝了碗小米粥就開幹了。

值得一提的是,小米初擁14名員工,唯一一名女性名叫管穎智,工號14,在雷軍推出員工持股方案的時候,她把父母準備的嫁妝錢拿來投資了小米。

從一小時20塊到177億美金身家,他的傳奇可以複製嗎?

2011年8月,小米推出號稱頂級配置、“跑分”完勝、定價只有1999元的智能手機,這幾乎是同配置手機價格的一半。小米聯合創始人黎萬強對記者說,賣出10萬臺小米手機得免速死,賣出百萬臺算是得到了一張正式入行的門票,而小米第一代手機賣出了超過300萬部。

2018年7月9日,又是一個8年嗎,小米在港交所成功上市,實現了史詩般光輝的創業歷程,小米故事的第一章圓滿總結。

“小米應該是帶領一群中國品牌和中國先進製造業,在全世界都奠定了無可動搖的位置,在各個細分領域都排到前三。”

雷軍終於用比金山更高更大的一座峰頂證明了自己。

過去老方說過,小米的成功是集體主義的勝利,這也是雷軍在投資人期間彌補的另一個短板。小米一開始就不是雷軍一個人的公司,而是一個高效團隊的組織。

許達來認為,“趨勢找對之後,再有一個很強的團隊,就有可能成就一個大項目”。

如果說雷軍跨界做硬件是一次互聯網公司中超前的商業冒險,那麼他對小米人力資源的優化配置則是小米奇蹟的基礎動力。

喬布斯曾說過,“我過去常常認為一位出色的人才能頂兩名平庸的員工,現在我認為能頂50名。我大約把四分之一的時間用於招募人才。”

這也是年輕創業者要注意和反思的另一個重要點,不要做孤膽英雄,在一個池塘裡充大王是沒有什麼出息的,那樣除了滿足虛榮心以外,對成長沒有任何好處。

從一小時20塊到177億美金身家,他的傳奇可以複製嗎?

小米的成功離不開雷軍對合夥人和員工都有足夠的利益上的保證、授權和尊重。還是那句話,你手裡有百分之九十的股份但公司只值兩塊錢,沒有任何意義。

“很多人都說,找合夥人太難了,但我覺得很簡單,你找不到人只是因為你花的時間不夠多。”,雷軍說,他最開始是“用excel表列了很長的名單,一個個找合夥人。”,為了說服一個硬件工程師加盟小米,雷軍不惜打90多個電話,連續談10個小時。

“人才最重要,尤其是高科技公司,老闆都是孫子,技術大拿才是爺,當不好孫子的老闆不是好老闆。”雷軍表示,人對於我們這樣一個高效率的公司來說,是我們最重要的資產。我們儘量少僱人,用最聰明的人簡化流程,但對這些人有一個要求:前兩三百人,全部十年以上經驗。因為只有這樣的經驗,才能使一個公司高速發展而不翻車。

阿里前CEO衛哲也曾說,“馬雲一直堅持親自面試直到阿里達到500人規模。一個行政經理招的人最後也就是行政經理,而馬雲招的前臺就有可能成為副總裁。”。

產品七字訣“專注、極致、口碑、快”和群眾路線,是小米的術,而高效、自我激勵的人才合作機制才是小米的道。

但人才,特別是創業公司尋找人才,也要找有創業心態的人才行。

雷軍曾經親自耗費小半年的時間從摩托羅拉挖人,最後對方同意加盟小米,雷軍問他要多少股份,他說無所謂,但現金要多,這讓雷軍很失望,因為他認為對方沒有創業心態。

而另一名小米聯合創始人、曾一手組建北京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系的劉德則完全相反,寧願倒貼幾十萬美金也要多佔股份,這才是雷軍所希望的合作者。

從一小時20塊到177億美金身家,他的傳奇可以複製嗎?

後來,黎萬強在《參與感》裡指出,創業成功最重要的因素是什麼?最重要的是團隊,其次才是產品,有好的團隊才有可能做出好產品。

另外,對於年輕創業者,雷軍還有三個建議和忠告:

1)先把“小學一年級”的活兒幹了,算清公司賬面現金流;

2)錢花到一半就要開始融資;

3)不要因為公司估值很高就因此懈怠,要居安思危。

他說,你可以在很多地方花很多錢,但是是在變動的成本上。在固定成本上要越緊越好,除非你自己能掙錢。所以小米創辦這麼多年來,辦公室一直非常簡陋。為什麼?因為它屬於固定成本。我們 14000 人的辦公室,十幾萬平米,每多一毛錢對我來說都是巨大的成本。所以,管理好你的固定成本。

不要在晴天的時候忘了修屋頂。公司越順利越要自我警惕,錢再多也不能膨脹,衛哲曾說過,2007年阿里巴巴第一塊業務在香港上市,融了17億美元。上市回來第二天,馬雲對蔡崇信說,“把13億美金給我找個地方存起來,別讓我看到,我們沒有能力花好17億美金,大概有能力花個三四億美金,你就當我們只融到了三四億美金。”衛哲說,“我們看到絕大部分創業企業,不是餓死的,而是被太多的錢撐死的。”

天理即人慾,在這點上雷軍做到了知行合一,他認為,創業過程就是拿百分之百的夢想去跟資金、跟最優秀的工程師、跟最好的市場、跟最好的資源分享。創業就是拼圖,是分享百分之百夢想的過程。認同你的夢想後,就要根據合夥人在整個創業中所扮演的角色和所起貢獻分配股份。每個人要拿多少合理,這要跟大家一起討論。鋪墊一定要做好,不然每個人都覺得自己最重要。你要了解對方期望值,還有你能給的條件是什麼。

錢和人,是一個公司最重要的兩個部分,幾乎所有的組織和商業活動都是以它們為中心活動的,而這也是創業者最容易犯錯、摔跟頭的地方。

當然現在說了、你看到了也不一定能夠避免,但當以後犯錯的時候一定可以有更深刻的經驗,讓你成熟的更快。

從一小時20塊到177億美金身家,他的傳奇可以複製嗎?

雷軍創建的小米,是國內2010後互聯網領域內創業時間最短、體量最大、成就最高的公司,這種幾乎完全是通過市場機遇、組織機制和商業執行而成的事業成功,是很罕見的。這一過程是乾淨、透明和可以覆盤推演並複製的,也是可以給眾多創業者帶來巨大啟發、參考價值的經典商業案例。

人生是場持久戰,想要刻意練習。雷軍用自己的人生經歷和創業歷程,用事實和結果告訴我們,人生的規劃,事業的幹法,都是有規律、可以科學規劃的。

利己即利他,只要真誠地為用戶、為社會創造價值,不斷創新,保持簡單敏捷,就能極大提高生存和發展的概率。

從一小時20塊到177億美金身家,他的傳奇可以複製嗎?

最後,總結一下雷軍和小米的成功之道:

要順勢而為,不要逆勢而動;方向要大、時機要踩準;深度思考(找對趨勢和機遇的緣由);對錢的認知;選人、用人的合作機制;選擇、忠誠、耐心、勤奮;公司基礎設施建設要牢固;“把朋友弄得多多的,把敵人弄得少少的”商業邏輯。

至於能不能複製,複製多少,就要看自己的悟性、努力和造化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