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宗常識答問10」爲什麼說佛法志求根本故無須博學,世學但求枝末故不能不博學?

「禅宗常识答问10」为什么说佛法志求根本故无须博学,世学但求枝末故不能不博学?

佛教之教育,與世界之教育,不得一概而論。何以故?

世間之學,皆有相也。世間之相雖博,世間之理不深。以不求深入故,廣列課程,博而求之,三年五載,遲則十年八年,必有所得。佛教之學,法在無為,其理極深,雖畢生求之,猶恐不得。若效世界之學,廣列課程,種種雜學。一齊進之,而求佛學之速效,猶如縛足求前,弄巧成拙,智者不為也。善學佛者,當從一門深入,一通一切通,故無須博學也。非但無須博學,二法同學亦不可。法二心亦二,不能深入故。

永嘉雲:直截根源佛所印,摘葉尋枝我不能。佛法志在求根本,本得則枝葉自彰,故無須博學也。世間學,不求根本,但求枝末,所以不能不博學也。世間學與佛學不同,其異如此。是故餘言學佛者,寧可精而不博,不可博而不精。觀夫古之高僧,深入佛法者,無不是置心一處,幾十年不變易,而能成就也。又世間學者,自古以來,未聞有悟明自心者,非聰明不如也,即務博不求精之故也。

古德雲:學博者謂之雜毒入心。可知博學,不利於初學。為教授者,宜以一法授學者。而學者亦不可有多求之心,能於一法上有所心得,然後博覽群書,自然法法皆是佛法。若於佛法未有得處,雜以世間學,世間學易得故,反牽制佛法,變為世法,乃至僧相亦為之轉變,可不懼哉!夫佛學之目的,在明自性,了生死。

若初學之人,即欲學常識,以為應對世人,則宗旨已錯矣。欲求佛法之結果,如種瓜而想得豆,雖愚亦知其不可也。今之佛教教育,以雜學而錯亂本旨,不能成就僧材,反成僧家之敗類,此為一大因緣也。愚意不論授者學者,皆以明心為目的,二十年三十年,專心於此,不明自心,不為畢業。

如是學者,不論多寡,乃至一個半個,是為佛教的好現相,舍此而談佛教的教育,如舍舟航而渡大海,可斷言不能矣。

「禅宗常识答问10」为什么说佛法志求根本故无须博学,世学但求枝末故不能不博学?

禪宗常識答問系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