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別海南黃花梨的真僞——「不要迷戀哥,哥只是個傳說」

辨別海南黃花梨的真偽——“不要迷戀哥,哥只是個傳說”

海南黃花梨在唐初已是貢品,明朝深受皇家鍾愛。原本,海南黃花梨只是海南野樹。在海南百姓眼裡,黃花梨僅僅是因為耐腐、耐浸、耐曬的特點受到農夫偏好,多用以製作犁、耙、牛軛等生產工具,也做屋樑、傢俱。

辨別海南黃花梨的真偽——“不要迷戀哥,哥只是個傳說”

海南黃花梨亦稱“降壓木”,《本草綱目》中叫降香,其木屑泡水可降血壓、血脂,做枕頭可舒筋活血。黃花梨極易成活,但極難成材,一棵碗口粗的樹可用材僅擀麵杖大小,真正成材需要成百上千年的生長期。其木質堅硬,是製作古典硬木傢俱的上乘材料。

海南黃花梨在唐初已是貢品,明朝深受皇家鍾愛。原本,海南黃花梨只是海南野樹。在海南百姓眼裡,黃花梨僅僅是因為耐腐、耐浸、耐曬的特點受到農夫偏好,多用以製作犁、耙、牛軛等生產工具,也做屋樑、傢俱。明朝時,一張黃花梨床價值白銀12兩,可見價格之昂貴。正因為皇室對黃花梨情有獨鍾,達官顯貴們競相羅致,視為珍玩,致使大量的海南黃花梨原木被運往京城供皇家使用。也正因為如此,才有了線條簡明的“明式傢俱”流傳至今,成為後世不可逾越的一個標杆。

辨別海南黃花梨的真偽——“不要迷戀哥,哥只是個傳說”

“海南黃花梨幾近絕跡!”這是業界普遍的共識,也是專家及收藏愛好者的遺憾。

辨別海南黃花梨的真偽——“不要迷戀哥,哥只是個傳說”

海南黃花梨,學名“降香黃檀”,如今已經“一木難求”,其他名為“花梨”的各種木材進入市場。專家提醒,海南黃花梨雖好,但價高量少,魚目混珠,藏家不能盲目出手,需有相當身家及經驗。

價格:一噸千萬元成就“傳奇”

“不要迷戀哥,哥只是個傳說。”這是海南黃花梨目前流通市場的真實寫照:價格昂貴、存量稀少,“絕對是紅木傢俱中的‘奢侈品’”。

近年來,海南黃花梨價格暴漲:收購價從2002年的2萬多元/噸,攀升至如今的800萬元至1000萬元/噸;其中,大料從6萬元/噸,漲至2000萬元/噸。之所以暴漲成天價,最重要的因素還是在於稀缺性。

辨別海南黃花梨的真偽——“不要迷戀哥,哥只是個傳說”

業內相傳,明末清初時,海南黃花梨就瀕臨絕跡。福建省古典工藝傢俱協會常務副秘書長陳少飛告訴記者,如今真正海南黃花梨傢俱是少之又少。他說,黃花梨生長緩慢,一般生長100年直徑才能達到10公分,其中可用心材僅有3公分。如今,國內製作傢俱的原料主要來源於一些存留下來的樹根樹頭、海南當地拆房舊料、老傢俱的拆解料,還有一些米櫃、鍋蓋、農具等。

近幾年的各大拍賣場,雖然不免受到宏觀經濟大環境的影響,但海南黃花梨仍然頻頻拍出高價,動輒在數百萬元以上。海南泰達2011秋拍上,海南黃花梨雕花鳥扶手椅則以1430萬元的天價成交;福建東南2011秋拍上,海南黃花梨三圍子獨板羅漢床以600萬元落槌;中國嘉德(微博)2011年春拍,明末黃花梨獨板圍子馬蹄足羅漢床以3220萬元成交,名列專場最高拍賣價格……

辨別海南黃花梨的真偽——“不要迷戀哥,哥只是個傳說”

收藏:大件流通少 小件也搶手

在莆田仙遊,商家展示了其鎮店之寶——兩根海南黃花梨的原木。“這是舊房子拆下來的房梁,已有300多年曆史了,木頭生長年份則超過1000年,有人出價1000萬元,我都不賣。”

而在泉州,小件的海南黃花梨工藝品也並不常見,一旦出現在市場,很快就有買家出價帶走。業內人士透露,保守估計,這類小件的價值每年可增長15%。“前段時間剛賣了一件,最近費了不少心思才又收購了兩件回來,都是小件的工藝品。”商家介紹,泉州有不少人喜歡海南黃花梨,收藏中也有大件傢俱等,但很少拿出來展示,更不用說流通了。

辨別海南黃花梨的真偽——“不要迷戀哥,哥只是個傳說”

行業人士認為,海南黃花梨古傢俱正被全世界的收藏家們一一收集,新傢俱大多是老木新作,同樣十分搶手,其經濟價值與收藏價值都是“一日千里”。

特徵:放置百年不會開裂變形

海南黃花梨心材堅重油多,千年不腐,色澤深沉華美,加以黑色髓線斑紋及“鬼臉”,堂皇尊貴。

海南黃花梨的紋路線條有許多種形式,比較不規則,“鬼臉”、“鬼眼”是其特徵。知名作家、也是海南黃花梨玩家海巖坦言對此種名木動心的原因時曾說到,海南黃花梨遇到惡劣的生長環境,便會虯結努力,與環境抗爭,從而形成特有的節疤現象,也就是黃花梨木充滿神秘色彩的“鬼臉”花紋,“每一處‘鬼臉’都濃墨淡彩無一雷同,渾然天成,驚羨世人”。

辨別海南黃花梨的真偽——“不要迷戀哥,哥只是個傳說”

此外,“大部分木頭放的年代久了都會裂,而海南黃花梨無論年代多久,都不會開裂。”陳婉玲說,這是海南黃花梨之所以名貴的另一個關鍵。

海南黃花梨應力非常小。同樣的圓形筆筒,放置一兩年後就會發現,其他硬木製作的筆筒,由原來的圓形變成了橢圓形,而海南黃花梨則沒有明顯的變化。另外,在木材的雕刻韌性上,其他硬木同樣可以進行精細的雕刻,只是放上幾百年後,其自身的纖維就斷了。海南黃花梨放置百年後,其纖維卻不會斷。

替代:亂花漸欲迷人眼

專家認為,目前市場上流通的黃花梨,絕大多數為越南花梨、老撾花梨、緬甸花梨、柬埔寨花梨等,不僅在木質上與海南黃花梨無法媲美,而且在價格上也相差甚遠。藏家需要認真甄別。

辨別海南黃花梨的真偽——“不要迷戀哥,哥只是個傳說”

其中,越南黃花梨是市場開始接受的品種,近10年中價格持續上升,一噸價格已經上百萬元。市場上,一套越南黃花梨做成的明式頂箱櫃,高2.88米,標價達670萬元。專家分析說,在唐代的《本草拾遺》和明代的《博物要覽》等多部書中曾明確了黃花梨的產地包括海南和安南(即越南),在明代的《西洋朝貢典錄》中更是說明了越南產的黃花梨曾經作為朝貢品進入中國。目前,越南對黃花梨的出口已經完全禁止,其境內的原生林也基本被砍伐一空。中國國內越南黃花梨的木材存量累計不超過300噸,市場上越南黃花梨的傢俱也是愈加稀少。

鑑別:把握紋理味道等細節

辨別海南黃花梨的真偽,專家認為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海南黃花梨本身是中藥,有一種中藥的“降香”味道。新剖開的斷面香味比較濃一點,時間長了就比較淡。

二、質地堅硬,紋理清晰美觀,或隱或現,生動多變。

三、有“鬼臉”。海南黃花梨“鬼臉”完整清晰、形狀分明。但並非所有海南黃花梨都有“鬼臉”。

辨別海南黃花梨的真偽——“不要迷戀哥,哥只是個傳說”

對越南黃花梨與海南黃花梨進行識別,可參考如下五點:

一、海南黃花梨紋理(棕眼)細,越南黃花梨紋理粗一些;

二、海南黃花梨香味濃一些,越南黃花梨香味略淡;

三、海南黃花梨紋理好,“鬼臉”多,越南黃花梨相對差一些;

四、海南黃花梨顏色深一些,越南黃花梨淺一些;

五、從材料上看,越南黃花梨樹材粗大,海南黃花梨直徑普遍較小。

辨別海南黃花梨的真偽——“不要迷戀哥,哥只是個傳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