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性溺水」被建議取消但是它所代表的意外仍需警惕,盛夏尤甚

近日,發生在泰國的輪船傾覆的悲劇事件,有四十二位遊客溺亡。“淹溺”一詞不由得在人們腦海裡浮現。

“乾性溺水”被建議取消但是它所代表的意外仍需警惕,盛夏尤甚

還有不到半個月時間,就到了一年中最熱的節氣——大暑。每年大暑基本就在全國中小學放暑假之後。夏天避暑,最佳的方式莫過於待在空調房裡不出門。但是長久待在空調房裡,不少人又擔心會得所謂的“空調病”。所以不少人會選擇出門玩水消暑。

“乾性溺水”被建議取消但是它所代表的意外仍需警惕,盛夏尤甚

每年暑假,很多孩子就會在家長的帶領下,去泳池,海濱浴場甚者家附近的江河裡進行遊泳玩水的消暑活動。每年夏天因為溺水而發生的悲劇也總是難以完全避免。帶孩子玩水消暑的同時,一定要注意防止溺水的發生。快樂暑假的前提是安全。

說到溺水,很多人都不陌生。畢竟每年夏天都有溺水身亡的事件發生,每年多少都會有所耳聞。多數人知道的溺亡,只是發生淹溺死亡情況中最終的表現形式。就是人體完全淹沒在水裡,最後因為肺部吸入液體,導致通氣障礙,窒息而亡。而今天要說的,是發生溺水情況中極易被忽視的且很可能存在的狀況——“乾性溺水”。

乾性溺水概念:主要是指因受到強烈刺激(包括冰冷的刺激、驚嚇、驚恐)和過度緊張導致喉頭痙攣,結果聲門關閉而不能正常呼吸繼而缺氧,嚴重者會出現窒息甚至死亡。

雖然《淹溺急救專家共識》作為權威的學術文獻,建議取消“乾性溺水”這個名詞。但是並沒有否認“乾性淹溺”的意外存在。從定義上看,“乾性溺水”與它的解釋並不是絕對的一一對應,跟水也沒有直接聯繫。“因強烈的刺激和過度的緊張而引發聲門關閉不能正常呼吸繼而發生缺氧”的情況並不只會發生在水中。很簡單的例子,突然受到人為的驚嚇而發生的暈厥,就會出現上述聲門緊閉的狀況。取消“乾性溺水”這個所謂的專業名詞當然是應該的。不過對它所代表的意外和危險還是應該保持警惕。

玩兒水或者游泳中發生溺水的過程。首先是當事人氣道浸在水中,自主屏住呼吸,水作為異物進入接近咽喉的部位,引起咽喉不自主的痙攣。由於屏住呼吸導致吸入的氧氣減少,體內二氧化碳增多,引起輕微的低氧血癥和高碳酸血癥。當浸沒在水裡的氣道發生條件反射性的聲門關閉時,血液中的氧氣含量進一步減少,二氧化碳進一步增多。二氧化碳瀦留嚴重,引起生理性的呼吸運動加強,身體本能的產生強烈的胸內負壓,以求打開關閉的聲門,便於呼吸。(這個呼吸道浸入水中,缺氧胸內負壓升高,強迫打開聲門的矛盾過程中痛苦可怕的感受,就是很多”溺水“被救者事後描述的”瀕死感“)最終聲門可能會被迫打開,液體進入肺內,沒有有效的呼吸,很快由於缺氧窒息而發生昏迷死亡。

當然聲門在沒有被打開之前,就可能由於嚴重缺氧而引發窒息昏迷,最終死亡。實際的淹溺死亡案例中,由於肺內吸入液體,導致無效呼吸最終窒息死亡的很少。絕大多數死亡案例中,死者的肺內幾乎沒有什麼液體或者說很少(這也許正是“乾性溺水”稱呼的由來)。

”乾性溺水“的具體表現:身體在水中,頭面部半露於水面,口唇發乾顏色變白,目光呆滯,行動遲緩甚至停滯,表情淡漠呼之不能及時回應,意識模糊直至昏迷溺亡。

“乾性溺水”被建議取消但是它所代表的意外仍需警惕,盛夏尤甚

游泳或者玩水的過程中由於水溫,體力消耗以及其他的一些意外刺激(比如水中嬉鬧,比賽憋氣潛水等),很有可能發生“乾性溺水”的情況。“乾性溺水”可怕之處,在於進行性的缺氧窒息過程,不會有像浸沒式淹溺發生時的劇烈掙扎和呼救動作,很容易讓周圍的人以為沒有發生危險。

相比於成年人群體,未成年人更加容易發生“乾性溺水”。所以家長在暑期帶領孩子外出玩水消暑的同時一定要留意孩子在水中的情況,時刻警惕淹溺情況的發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