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強制住院規培只是第一步,關鍵還是臨牀和科研要相對獨立!

近日,關注到國家衛健委發佈的《2018年度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和助理全科醫生培訓招收與結業考核工作政策解讀》的文件通知,帶來的關於規培和醫學學制的討論在醫療圈內又引發了熱議。

不再強制住院規培只是第一步,關鍵還是臨床和科研要相對獨立!

雖然這兩個話題並不新鮮,但這一直以來都是關乎每一個醫學生的未來發展不可避免的焦點話題。長期以來,醫學五八學制和規培時長,由於對比其他專業時間更長,在醫院規培期間的薪資待遇低,實際臨床技能培訓落實不到位等問題,使得二者長期以來被廣大年輕醫學生所詬病。

這一次關於住院規培的通知申明:已畢業的醫學類碩士、博士專業學位研究生(被業內稱為“專碩”“專博”)是否參加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不作強制規定(當地省級衛生計生、中醫藥管理部門另有專門規定除外),由本人自願選擇。已取得臨床、中醫、口腔專業中級及以上職稱的醫師不需要參加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

“對碩博畢業生不做強制規定”和“已取得中級職稱醫師不需要參加”的字眼讓有的人不禁大呼“解放”。雖然對對碩博醫學生和取得中級職稱的醫師而言,是相對自由些了,但從長遠來看對於整個醫療行業的束縛並非真的完全鬆綁。

臨床醫學最本質和實際的功用是治病救人,而從目前現狀來看,在醫學院做學生到後續的三年住院醫師規培和兩年的專科醫師培訓,甚至今後的從醫生涯,都始終與醫學科研,與SCI緊密相連,甚至出現唯科研論文為核心的現象。有些地方甚至出現醫學博士,卻不能給病人看病手術的尷尬場面。不得不說這有些違背臨床醫學治病救人的本質。

中國婦產科網創始人,龔曉明博士就曾指出,在臨床規培對實際的臨床工作量和論文都有考核,而對最為實際的臨床技能教學卻沒有考核,導致實際規培期間除了日常事務處理能力有所長進之外,最為重要的臨床專業實操技能幾乎沒有多大進步。這也是廣大年輕醫學生對規培存在意見的主要原因之一(另一個就是規培期間的實際薪資待遇遠低於社會平均工資)。

不過近年來,隨著大眾的一致呼聲,全國各地都開始了“職稱論文鬆綁”,不再在考核評級(職稱)的時候唯論文了。截至目前,全國已有20個省市地區先後啟動了深化職稱制度改革。

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入,相信規培制度的適當鬆綁只是起步。希望今後醫學臨床實際和醫學科研會是相對獨立的存在。在國家層面上鼓勵醫學科研,而不是強制把醫學科研與與醫生的個人晉升和職業發展相掛鉤。這樣醫學院校和臨床教學醫院能真正從實際出發,多培養能實際操作,治病救人的醫生。醫生個人方面也能把絕大部分精力放在實際的臨床診療上,更好的用專業知識技能為大家服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