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改革开放40年——一位70后大叔的通讯史!

回忆改革开放40年——一位70后大叔的通讯史!

人不能回忆,一回忆就感觉时间太快了,就感觉自己老了。

1976年生人的我,还依稀记着当年生产队的钟声;还依稀记得父亲的供销社代销点,那里有我最爱吃的糖果;还依稀记得坐着马车到公社交公粮......,一下子想起了很多,零散、凌乱,却又深刻。今天先讲讲自己经历的通讯工具的演变。

回忆改革开放40年——一位70后大叔的通讯史!

书信——带我去战争前线

1987年,12岁的我写了生平第一封信,不是给亲人,而是给最可爱的人——老山前线的英雄们。那时候学校号召同学们都给英雄们写封信,那一年我上三年级,凭着对收音机里新闻的理解,我就用稚嫩的语言写下了自己的第一封信。不记得过了多长时间,老师说前线来信了,而且收信人是我的名字。那是我收到的第一封信,激动地脸红了很久。现在我还记得那封信是附近村子的一位战士在前线写的,在猫耳洞里写的。这封信不知道是老师收起来了,还是自己丢了,现在已经找不到了。那位战士后来不知道怎么样了,现在很想他,也想看看自己当年为他写的信。

回忆改革开放40年——一位70后大叔的通讯史!

1996年,我离家千里到南方上大学。刚开始的两年,家里还没有通电话。只能写信要钱,当然,也会写上“见字如面”的套话,我的生活费都是这么要来的。后来的两年,家里花两千巨资通了电话,就不再给家里写信了。和同学们倒是偶尔写信联系,说说近况。因为爱好写诗,所以在其他城市的大学里有几个笔友,经常写信聊聊文学或者情怀。

关于书信,还有一段特殊的经历。那时候很少兼职的同学不多,因为可以兼职的工作不多。贫穷的我为了找个兼职的工作,只好找中介,花了一百块钱信息费,找到了一个抄信封的工作,写一个信封几厘钱。我发动全宿舍的人帮我抄,最后都抄烦了,自己也抄烦了。后来看新闻说,一种骗子公司到处寄信,骗取致富技术费,这样的骗子公司在江城很多。现在看来就相当于短信诈骗。我果断停止了这份兼职,报酬当然也没要到,一百块中介费打了水漂。

回忆改革开放40年——一位70后大叔的通讯史!

电话——影响我一生

1998年以前,家里还没有装电话,所以总是羡慕家里有电话的同学,宿管大爷大妈站在楼下喊谁谁谁电话,心里也盼着喊自己的名字。能够听到远方亲人的声音,有的时候看到女同学边拿着电话哭着说想家,也非常羡慕。后来寝室里装了201电话,就常看到有女朋友的同学抱着电话不放的桥段了。自己也买了电话卡,和远方的同学通通话。偶尔笔友来电话,寝室里一片起哄声。

回忆改革开放40年——一位70后大叔的通讯史!

1998年,家里装了电话,都是我主动打回家,因为电话费贵,父母舍不得。我也是在没钱的时候才打回去,说几句就赶紧挂,我也舍不得。

寝室里的电话供不应求,所以校园内小卖部的电话也供不应求,很多都是异地恋的原因吧。

有了电话,做什么都方便多了。2000年,毕业季。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在简历上留下寝室电话和家里的电话,然后在人才交流会上递上有电话号码的简历,然后,焦急的等待着有电话通知自己去复试或者去面试。结果同学们都去复试或面试了,而我还在看着电话发呆。

回忆改革开放40年——一位70后大叔的通讯史!

实在熬不住了,就坐火车回家了,打算回老家找个工作算了,其实我知道,这是最没出息的做法。同学们都没有回老家发展的打算,都想去大城市闯荡和发展。在与家里人商量无果的时候,事情有了转机。简历上的家庭电话帮了大忙,一家全国知名的中学打来了电话,通知我面试。就这样,我就拥有了我的第一份工作,我的人生经历中非常重要的一段旅程,影响至今的旅程。

回忆改革开放40年——一位70后大叔的通讯史!

寻呼机——一瞬即逝的奢华

寻呼机,那时候叫BP机。其实我一直为没有寻呼机而遗憾,那时候临近毕业,有些同学都买了寻呼机。条件一般的买了数字的,再奢侈一点的就买了汉显。寻呼机的声音有点像蛐蛐叫,对于我这耳朵有点弱听的人来说,听起来很困难。但我还是很羡慕他们。滴滴滴,一看到有数字显示,就赶紧找电话。有的是汉显,简单的几个字凸显他们的高贵,唉,可望不可及的高贵。

不过,这种高贵仅维持了一年,铁通的寻呼机就很快消失了,我的羡慕也消失了。

回忆改革开放40年——一位70后大叔的通讯史!

大哥大——难以想象的土豪

对于大哥大最深的印象不是在香港电影上,而是在火车上。有一次坐火车,有一个老板一直在摆弄他的砖头似的大哥大,从湖北到河南,直到郑州,终于大哥大响了,那声音就像一声炸雷,“喂,张总啊,啊。。。。货今天到不了了啊,你加快进度啊......啊......啊.....”,整个车厢的人都在看着他,有羡慕,有嫉妒,有反感,有无动于衷。可他依旧手舞足蹈,那嗓音像黄家驹一样喊得嘶哑了。

因为平时接触不到土豪老板们,所以,见大哥大的机会并不多。印象最深的一个桥段,是一位老板拿那大家伙砸核桃吃,看来,这家伙的质量还是杠杠的。

回忆改革开放40年——一位70后大叔的通讯史!

小灵通——手机的雏形

工作了一年,找到了女朋友。女朋友有一部小灵通,U斯达康,780块钱一部,顶上我两个月工资了。那正是热恋的时候,所以,一道晚上就非常想拥有一部小灵通,随时随地能够跟她聊天通话。直到半年以后,终于攒了点钱,买了1480块钱一部的那种,向下翻盖的。于是,每天晚上用小灵通和女朋友聊天是最爽的事情,一聊就是半宿,虽然我们天天见面,两个人的工作单位只一墙之隔,小灵通为我的爱情和婚姻立了大功。

我对拥有的第一部现代化设备很爱护,也是因为没钱的缘故。有一次,一不小心小灵通掉进了厕所里,赶紧下手捞起,用纸擦了又擦,还好,还能用,现在想想那味道,呵呵呵。

小灵通虽然最后被手机替换了,可是它的号码到现在仍是我生活很重要的一部分。

回忆改革开放40年——一位70后大叔的通讯史!

手机——人生转折的见证者

在学校工作了五年,我就离开了学校,选择了激情的岁月,到北京闯荡。去北京之前,买下了人生中第一部手机,摩托罗拉翻盖手机。这部手机见证了我在北京的创业生涯,也见证了我灰溜溜的逃离北京,在不同城市里闯荡。后来,又买了国产中兴手机。中兴手机是儿子出生的见证者,手机里存储着儿子稚嫩的歌声,可惜那时候手机还没有照相功能。

命运不断转折,手机不断更换,电信天翼、红米、三星、苹果,直到现在的OPPO,见证了我曲折的人生轨迹。手机越来越精致,功能越来越强大。从简单通话,到短信拜年,再到现在的微信、支付宝,我的人生已经离不开它。

我的手机从来不关机,从来不离身,我相信,大部分人都和我一样,我们都离不开它了。

回忆改革开放40年——一位70后大叔的通讯史!

自2000年注册第一个QQ账号,这个8位数的号码一直陪伴我到现在。虽然现在因为有了微信而冷落了它,它却一直在手机上挂着。刚开始的时候,还叫OICQ,后来简化成QQ,小企鹅的敲门声告诉我有朋友上线了,小企鹅的咳嗽声告诉我有人说话了。那时候流行网恋,媒人或者罪魁祸首就是QQ。后来有了微信,因为更便利,很快微信聊天成了时尚。手机视频的开发,让远方的亲人朋友有了“见面”的机会。人们越来越潮,90岁的老奶奶也开始上抖音了。

网络改变了我的生活,我的创业经历也与网络有关。可是,我总是在追赶它,却从没有超越它。

回忆改革开放40年——一位70后大叔的通讯史!

这就是我的通讯史,一个普通人的通讯史,见证了科技的神奇和进步,通讯也在不断改变着我的生活。以前是,以后也是。

很感谢自己这些年,经历了改革开放的四十年,周围的变化,自己的变化。感谢改革开放,真心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