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真正成爲國企轉型升級的最根本動力

(原創)效益改善為國企加快改革創造條件

(非特別標註,文章皆為譚浩俊原創)

財政部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1至6月,國有企業營業總收入277588.6億元,同比增長10.2%;利潤總額17176.3億元,同比增長21.1%。其中,中央企業營業收入161307.7億元,同比增長9.9%,並實現了連續4個月月度營業收入超2萬億的良好業績;實現利潤11134.1億元,同比增長18.6%,6月份更是創下了利潤超過2000億元的單月曆史記錄。相反,負債率則創下了2012年以來同期最低水平。而地方國有企業營業收入116280.9億元,同比增長10.6%;實現利潤6042.2億元,同比增長26.0%。

改革真正成為國企轉型升級的最根本動力

應當說,從上半年的情況來看,國企交出了一份堪稱滿意的答卷。特別是利潤增幅,無論是中央企業還是地方企業,都是營業收入的兩倍以上,進一步說明,國企的效益在改善,盈利能力在增強,對國民經濟的支撐作用在強化。也正是因為國有企業的效益普遍得到了改善,穩增長工作才有了更加堅實的基礎,經濟的韌性和可持續性也得到了進一步增強。

國企效益能夠得到比較好的改善,經營狀況進一步好轉,從宏觀上講,得益於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入推進。去產能帶來的行業供求關係日趨平衡、無效產能逐步退出、有效產能不斷髮力、殭屍企業加速出清。特別是以工業企業為主持實體企業,更是藉助於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強大動力,盈利能力和活力水平都得到充分提升。數據顯示,1—6月,中央企業中工業企業實現利潤5152.8億元,同比增長33.9%,高於中央企業平均增幅10.9個百分點,增利額佔中央企業利潤增量比重達78.6%。尤其是鋼鐵、煤炭、有色、石油石化等,效果更為明顯。以鋼鐵行業為例同,據新華網報道,按照中國鋼鐵工業協會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上半年,我國約380家主要鋼鐵企業實現銷售收入1.97萬億元,同比增長15.33%;實現利潤1392.73億元,同比增長151.15%。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進一步推進和深化,國企的經營和效益狀況還會進一步改善,對穩增長的作用也會進一步加大。

改革真正成為國企轉型升級的最根本動力

從微觀來看,首先,改革的不斷深入,改革力度的不斷加大,有力推動了企業經營機制和管理體制的不斷轉型,適應市場的能力不斷增強,多數企業的經營觀念、發展理念都有了很大轉變,市場意識不斷深化,企業效益也在不斷提升。按照國資委提供的數據,自十八大以來,到2017年底,國資委先後主導完成了19組、36家央企的戰略重組,目前央企總數還剩97家。今年上半年,又主導了中國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與中國核工業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武漢郵電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與電信科學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的戰略重組,其中,後者重組以後將併入新成立的中國信息通信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根據寶武鋼鐵集團總經理陳德榮向媒體透露的信息,2017年是重組後第一個完整經營年度,中國寶武集團整體效益大幅提升,2017年實現營業收入達4600多億元,利潤約140億元,比前年翻了一番。而中國五礦重組以後,2107年也實現營業收入5000億元,利潤總額130億元,營收和利潤雙雙創新高。

其二,融入意識不斷提升,與社會資本、其他所有制企業良性合作、公平競爭的觀念正在逐步確立,混合所有制改革已經被絕大多數企業所接受,從而帶來體制機制活力的有效釋放。過去那種靠資產規模立足、靠壟斷生存、靠補貼過活的思想明顯減弱,企業運行效率持續提升,資產使用效率大大提高,為效益改善、業績提升打下了堅實基礎。據報道,目前僅寶武集團就擁有混合所有制企業115戶,佔企業總數的23%。2015年以來,集團已實施了23個混合所有制改革項目,引入非公資本數額17.3億元。

第三,負債約束得到強化,去槓桿成為多數國有企業的自覺行動,不僅有效減輕了企業的財務成本壓力,化解了債務風險,也給企業創新創業積累了物質基礎、創造了更好條件,很多企業都把工藝改進、新技術應用、核心技術研發、高科技產品開發等作為企業轉型升級的主要手段,很大程度上幫助企業提高效益、增強市場競爭力。同時,殭屍企業處置和特困企業治理工作也取得重大突破,企業瘦身工作成交顯著。截至今年5月底,中央企業累計減少法人11131戶,減少比例達到了21.3%,

第四,地方國企改革強勢推進,混合所有制成地方國企改革主基調,很多地方都提出了國企混改的思路與方案。繼上海、廣東、山東、江西等多省市制定推出國企細化方案和試點計劃後,四川、重慶、湖北等地也隨後出臺深化混合所有制細化方案。深圳國資委則制定了“ 1+12”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系列制度文件,明確了深圳國企改革的十大任務和六大目標。可以這樣說,地方國企改革不僅實現了與央企改革的聯動,很大程度上還走在了央企改革的前面。特別在如何引進戰略投資者方面,比央企邁出的步子更大,開放度更高。也正是改革力度的不斷加大,推動了地方國企效益的不斷改善,經營狀況的持續好轉。

改革真正成為國企轉型升級的最根本動力

國企效益改善、經營狀況好轉,在為經濟穩定、社會發展做出積極貢獻的同時,也為自身發展和改革創造了良好的條件。特別是改革,已經被實踐反覆證明,國企只有不斷地深化改革,不斷地轉換經營機制,才能更好地適應市場,更好地展現活力。如果只有外部環境的改善,沒有內部條件的變化,同樣是無法從已經積累起來的矛盾和問題雖解脫出來的。就算效益得到一定改善,也很難維持,更別說實現可持續發展。也正因為如此,如何更加全面深入地推進國企改革,真正把制約企業發展的體制機制矛盾解決好,對於下一步國企發展至關重要。

在近日召開的中央企業、地方國資委負責人視頻會上,國資委要求,要加快推進改革舉措落地,進一步推動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突破性進展,拓展深化改革試點,組織實施好國企改革“雙百行動”和區域性國企國資綜合改革試驗,加強改革經驗交流和總結推廣。這也意味著,國企改革不僅是下半年工作的重點,也是未來一段時間國資國企工作的重中之重。不僅央企會進一步加快改革,重點在調整重組、混改、“債轉股”等方面進一步深化改革,如中國聯通與騰訊、百度成立聯合實驗室,共同打造5G生態,將混改向縱深引入;騰訊、吉利43億元接手中鐵總動車網絡49%股權,鐵路領域混改拉開大幕;武漢郵科院與電信科研院實施聯合重組,推動國企改革聚力破局,不斷向縱深推進。地方國企同樣會聚神發力,如廣東省近日就明確提出,力爭到2020年,競爭類國有企業基本完成混合所有制改革,準公益類國有企業中符合條件的實現混合所有制改革發展新突破,混合所有制企業主要效益指標貢獻度達到85%。這也預示著,一批“新國企”將展現在世人的面前,併成為國有經濟的新的力量。

可以預料,在未來相當一段時間,國企改革都會成為推動國企進一步轉型升級、提高效益、增強活力的重要手段,釋放越來越多的改革紅利,推動經濟從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

改革真正成為國企轉型升級的最根本動力

如果所有國企,特別是中央企業,能夠積極藉助目前國企效益改善、經營狀況好轉的良好機會,全力推動國企改革,把國企改革引向深入。那麼,不僅自身改革的動力會增強,難度會減少,社會資本參與改革、呼應改革、協同改革的熱情也會更高,原本比較難以突破的難點,都會在效益改善和經營狀況好轉中得到比較好的化解,從而讓改革真正成為國企轉型升級的最根本動力。

tanhaojun196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