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師大|乘坐出租撿到3.4萬現金的師大學子這樣做……

魅力师大|乘坐出租捡到3.4万现金的师大学子这样做……

2015級空乘專業張沁雅同學拾金不昧行善舉

2018年6月21日下午,一位中年男子手握一面剛剛做好的錦旗急匆匆地趕到安徽師範大學,在保衛處老師的幫助下來到新聞與傳播學院尋找一位女生,想要當面對她的拾金不昧表達謝意。他說:“現在很多人已經被這個社會世俗化利益化了,能遇到這樣傳遞正能量的大學生真的很幸運,謝謝你們學校為社會培養出這麼好的孩子。”

他要感謝的人,正是安徽師範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2015級空乘專業的學生張沁雅。

善存心間:全力協助尋找失主

6月21日早上九點,張沁雅和往常一樣打車去學校。在乘坐車牌號為皖B84522出租車的途中,她看到後排座位上有一個揹包,起初以為是司機吳師傅的,在經過詢問後推測得知,這個揹包是上一位乘客遺失的。

隨後,張沁雅和司機吳師傅迅速打開了這個揹包,查看乘客的遺失物品,他們發現包裡有大量現金,便立刻打電話向蕪湖長城旅遊出租汽車有限責任公司反映失主遺失揹包的具體情況。

吳師傅焦急地向公司反映問題,另一邊的張沁雅則主動放棄自己的時間協助司機一起尋找失主。他們再次翻找揹包內的物品,發現裡面除了三萬四千餘元的現金之外,還有失主的身份證,於是他們通過身份證一起去車管所聯繫上了失主。

面對失而復得的揹包,失主感激不已,並當面提出要給張沁雅和吳師傅酬謝金,張沁雅和吳師傅婉言謝絕,在和失主道謝後便各自離開了。

張沁雅說,“這種事情,本來就是我們應該做的,所以不該求回報。”回憶起撿到揹包的情景,張沁雅說完全可以體會到失主內心的焦慮,“我當時覺得,這個丟東西的人肯定要急壞了。因為我自己也丟過東西,跟這麼多現金相比可能價值要小很多,就那樣我都很急,那這位失主丟東西的時候肯定更加著急。”

魅力师大|乘坐出租捡到3.4万现金的师大学子这样做……

善之饋贈:失主奔波專程送錦旗

遺失揹包的失主是一位名叫鄔偉明的先生,事後他回憶起自己因為前一天晚上熬夜看球賽,第二天早上坐車時精神狀態不是很清醒,以至於下車時都沒有想起把物品帶走。當談到自己發現揹包遺失時,他說:“我當時就感覺這個揹包肯定找不回來了,沒想到會被好心的大學生和司機找到,他們還專程將東西送還給我,真的特別感謝也非常感動。”

21日下午,鄔先生行程匆忙需要趕當天四點多的火車,而在返程之前,他想專程感謝兩位默默無聞的人,那就是撿到他揹包的學生和司機,感謝之旅的第一站便是安徽師範大學,他說自己一定要到學校來,當面感謝學校和學院為社會培養了這麼好的大學生。

不湊巧的是,當鄔先生帶著製作好的錦旗來到學院時,張沁雅正在教學樓上課,鄔先生激動地向新聞與傳播學院黨委副書記宋靜以及張沁雅的輔導員老師餘夢雅簡單敘述了事情的經過,並獻上錦旗對學院的培養和張沁雅同學的善舉表達了誠摯的謝意。

短短十分鐘,鄔先生的嘴裡不停地說著”謝謝,謝謝“,連連誇讚張沁雅同學是個人美心善、具有滿滿的正能量的當代大學生。

魅力师大|乘坐出租捡到3.4万现金的师大学子这样做……魅力师大|乘坐出租捡到3.4万现金的师大学子这样做……

善鑄點滴:願被世界善意對待

張沁雅就讀於安徽師範大學,學校一直以來秉持著“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培養出了一批批品學兼優、正直善良的大學生,而張沁雅所在的新聞與傳播學院也始終堅持“求真、至善、尚美、篤行”的育人理念,並將此作為院訓激勵學生成長成才。

在全力協助司機找到車主以後,張沁雅沒有告訴任何人自己的拾金不昧,直到失主專程趕到學校來致謝後,學校裡的老師、同學們才知道了這件事情的來龍去脈。當收到輔導員老師餘夢雅發來的短信時,張沁雅還有些意想不到,她沒有想到這位失主會專程來學校感謝她,她說:“這樣的好人其實有很多,自己只是其中之一。”她相信善良的人終會被這個世界溫柔對待。

“外柔內剛,善解人意。”這是輔導員老師餘夢雅眼中的張沁雅。在班級裡,沁雅是個低調內斂的同學,默默無聞,平時話也不多,但她卻一直用自己的溫暖一點一滴融化著老師和同學們的心。

2018年寒假,在同學們都已經放假離校半個月的情況下,輔導員在學校整理政審材料忙不過來時,便隨口在班群裡問了一句有沒有還在蕪湖的同學?不到一會兒,張沁雅立馬私信給輔導員:“餘老師,我家在蕪湖,可以去學校幫您。”

雪花飄灑的冬天,張沁雅每天冒著雨、轉兩趟車,在學校整整工作了一週才迎來自己的假期。

每當餘夢雅老師回憶起這段經歷時,她的眼睛裡總是閃爍著幸福和欣慰的目光。

拾金不昧樹新風,傳遞青春正能量。正如盧梭所言:“善良的行為可以使人的靈魂變得更加高尚。”張沁雅同學拾金不昧、樂於助人的故事激勵了很多同學,她心中充滿愛與善良,面對金錢的誘惑不為所動,以善舉回饋社會的行為,體現了當代大學生勇於承擔社會責任的情懷,同時也充分發揚了不忘初心、至誠至善的師大精神。

文案:秦晨思 餘夢雅

策劃:安師大新媒體工作室

校對:李英姿

編審

馬星宇

投稿:[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