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峯頂起跑|萬科正在幹掉萬科

1997年,萬科成為中國最大的房地產企業,這把地產一哥的寶座,萬科一坐就坐了近20年。然而,形勢正在發生變化。

從峰頂起跑|萬科正在幹掉萬科

(1994年建成的上海萬科城市花園)

2018年7月19日晚間,《財富》雜誌“世界500強”排行榜如期發佈,最近入股新能源車企法拉第未來的恆大第一時間在各大媒體發出“喜報”,其排名大幅上升108位達到230名,碧桂園排名同樣上升114位來到353名,綠地則上升25位排252名。各大房企2017年成績斐然,似乎都要突破天際,但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卻是,曾連續十年蟬聯“中國房地產上市公司綜合實力榜”榜首的萬科,今年排名下滑49位來到了356名,媒體上幾乎不見其相關報道。

不僅營收成績不如恆大、碧桂園,萬科目前的市值也都被其超越,截止7月20日收盤,萬科市值2554億,恆大2617億,碧桂園則是2717億元。

曾經中國房地產行業的領軍企業、天之驕子,難道已經開始顯露疲態,要拱手讓出行業NO.1的寶座了嗎?

1、守望者

王石籍貫安徽,1951年出生於廣西柳州,在北京度過少年時光。作為新中國的同齡人,他當兵做工人,77年從蘭州鐵道學院畢業分配到廣州工作。1983年,不滿足於當機關幹部的王石做出一個大膽的決定,辭去了公職,暫別了剛剛組建的小家,孤身一人來到了當時尚是一片荒山灘塗的深圳特區,開始了他的創業之夢。

經過一年的撲騰,王石開始悟出點門道,1984年他組建了現代科教儀器展銷中心(即萬科前身),利用特區在進口方面的優惠,不僅“倒賣”當時非常走俏的錄像機,還搞起了服裝廠、手錶廠、飲料廠、印刷廠等等生意。到1988年,公司的淨資產已經躍增至1300餘萬元。

提起這段原始積累的過程,王石非常坦然:“在市場秩序和規則建立以前,成功的背後肯定是投機,是冒險……英雄莫問出處嘛”。

從峰頂起跑|萬科正在幹掉萬科

(早期王石講解萬科股權運作)

實際上,直至1988年年底,萬科才以高出市場價十倍的價格,砸下資金2000萬公開競標獲取了威登別墅地塊,開始涉足房地產行業。同年,深圳市政府批准了萬科的股份制改造方案,被王石稱為“打開鳥籠”的機遇降臨了——1988年,企業正式更名為萬科企業股份有限公司,王石出任董事長兼總經理;1989年,萬科完成了股份化改造,成功募集到了2800萬元資金;1991年,萬科正式在深圳交易所掛牌上市,由此拉開了萬科千億市值的征程。

無疑,在歷史的賽道中萬科從一開始就走在了前面——它是行業裡面最早完成股份化、完成上市的。

從峰頂起跑|萬科正在幹掉萬科

(萬科000002——“深圳老五股”之一)

成立伊始的萬科在近十年的時間裡,四處出擊,投資遍佈十幾個城市——北上瀋陽,南下北海,東到上海,西進烏魯木齊,涉足十幾個行業——地產、貿易、零售、製造、文化、廣告、印刷等等,但很快問題就變得尖銳起來了。

“最後我們發現,由於多方投資,資源分散,業務架構不合理,所以儘管有很好的管理制度,有很高的工作效率,利潤回報還是都給消耗掉了。舉例來說,同在深圳的康佳,和我們都是在80年代中期發展起來的,他們一直堅持走專業化道路,銷售已經達到上百億規模,而萬科卻一直在20億左右徘徊。”王石後來回憶道。

痛定思痛,萬科在王石的主持下開始收縮戰線,由多元化轉向以房地產為主業,以住宅為核心,以城市中、高檔民居為主,由全國的13個城市轉為重點經營深滬京津瀋陽五大城市,並開始分期轉讓持有的30多家企業股份。

“集中資源做品牌”,這是對萬科當時戰略調整的高度概括,而“萬科”這個品牌在現今也確實做到了深入人心,這種品牌意識與王石的個人風格和追求相關,甚至萬科這家企業也打上了王石浪漫主義者的文化烙印。

“最壯麗的詩賦還沒有書寫/最華美的歌曲還沒有吟唱/最絢爛的日子仍在前方/最寬廣的海洋還沒有遠航……” 一位女高管在萬科2016年度會議上吟唱道。2017年1月12日,萬科週刊公號發佈了名為《守夜人大會:詩、海與道》的激情預言文章,記錄了這個浪漫的場景。

從峰頂起跑|萬科正在幹掉萬科

(姚老闆的進擊)

兩年的萬科股權之爭萬眾矚目、歷經“寶萬之爭”、“華萬之爭”、“恆萬之爭”三個階段,各色顯赫人物輪番登場,最終王石用他的“情懷”成功擊退了“野蠻人”的進攻,也在他即將從萬科隱退之際,凝聚起了一眾萬科人的向心力。

34年的漫長時光轉瞬即逝,王石的萬科生涯終於落幕,在2015年萬科股東大會上,王石說,“我的去留已經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這個文化能延續下去,從某種角度來講,我們都是萬科的守望者”。

2、靈魂人物

2017年6月30日,這是對鬱亮和王石來說都極其特殊的一天,在這一天舉行的萬科2016年度股東大會上,鬱亮當選萬科新董事長,王石正式卸任。加入萬科27年後,鬱亮終於迎來完全屬於他的萬科2.0時代。

從峰頂起跑|萬科正在幹掉萬科

(王石與鬱亮)

資料顯示,鬱亮1965年出生於江蘇蘇州,1984年考上北京大學國際經濟學系,1988年大學畢業後分配到深圳外貿集團公司,相較於王石、柳傳志、褚時健等具有傳奇色彩的中國第一代企業家,鬱亮的背景更出自“名門正派”。

1990年鬱亮正式加入萬科,2001年36歲的他正式擔任總經理,此時房地產業務給萬科創造的營收為24億元左右。年輕,又不懂房地產,要如何執掌一家地產公司?

學財務出身的鬱亮開始調整戰略,剔除此前較為務虛的業績考核指標,如區域建設等,專注於財務報表的前三頁指標,諸如資本回報率、利潤率、存貨週轉率等。不僅如此,他更在2004年推出10年銷售千億計劃,並很快突破100億大關,在2007年達到了500億規模。

正在鬱亮大施拳腳的時候,2008年危機悄然到來。汶川大地震“捐款門”事件,此前的拐點論和此後的萬科降價事件,使萬科良好的公眾形象一落千丈,而這還不是最要命的,全球金融危機之下,萬科經歷了24年來的首次負增長。這是鬱亮執掌總經理以來第一次遇到如此嚴峻的挑戰。

重壓之下,2008年的萬科顯得異常沉默,鬱亮也極少露面,萬科內部正在醞釀一場革命,而他正是這場變革主要的謀劃者和操刀者。2009年在鬱亮的帶領下,萬科開始了“上下半場轉換”的業務轉型——即由滿足大規模居住需求轉型為滿足多樣性需求;同時搭建更為先進的管理平臺以應對日趨增長的業務規模——因為2000年搭建的管理平臺支撐100億規模是沒有問題,但此時的萬科業務規模卻已達到500億元。

與此同時,鬱亮還提出了“5986”的高週轉模式:即拿地5個月動工、9個月開盤、第一個月售出8成,產品必須6成是住宅。”

這場變革立竿見影,2009年萬科業績恢復,達600億。2010年突破千億,僅用5年時間完成千億計劃。2014年,萬科實現了兩千億規模。而無論是100億、500億、1000億、2000億規模,鬱亮帶領下的萬科都是行業中第一個衝破的。

根據中國指數研究院統計,2000-2015年間萬科複合增長率為36.8%,高於行業13.1個百分點;市場佔有率也從2000年的0.67%,提升至2015年的3.0%。與此同時,其發展速度也處於領先水平。

今年3月萬科發佈業績公告,2017年公司實現銷售金額5299億元,同比增長45.3%;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280.5億元,同比增長33.4%;年底淨負債率8.8%,持有現金1741億元;商品房市場份額提升至3.96%。

在長達17年的“交接班”時間裡,鬱亮將萬科業績從24億做到5299億,增長超220倍。如果說王石是寧願冒險也要享受登頂喜悅的浪漫主義者,那鬱亮就是步步堅實、節奏簡單卻恆定的現實主義者。在萬科現代感的總部大樓前,有一條1000米的塑膠跑道,在這裡總能看到鬱亮的身影,他說要跑到60歲。於是在他的帶領下,長跑文化成為萬科的一道風景,公司內部跑出了越來越多健將、飛人,在各大馬拉松賽事中都不難尋到萬科人的身影。

從峰頂起跑|萬科正在幹掉萬科

(鬱亮參加跑步比賽)

鬱亮曾說,王石是英雄,我是普通人。但正是“普通人”鬱亮,領隊萬科不僅完成了賽道上的長跑,更是引領了整個中國房地產的發展進程。

3、萬科還是那個萬科嗎?

1997年,萬科成為中國最大的房地產企業,這把地產一哥的寶座,萬科一坐就坐了近20年。然而,形勢正在發生變化。

在今年6月29日召開的萬科2017年年度股東大會上,新總裁祝九勝稱目前公司的業績是“最好的水平”,而正是這“最好的水平”卻已被碧桂園悄然超越;2018年5月25日發佈的中國房地產上市公司綜合實力榜,萬科十一年來首次讓出榜首,被恆大收入囊中。

而萬科內部好像也陷入了迷茫期,從2012年首次提出戰略轉型為“城市配套服務商”,短短6年時間即又提出要成為“城鄉建設與生活服務商”;從遭遇住宅地產主業瓶頸從而轉向又一次多元化,涉足商業、物流、文旅、養老教育、長租公寓;甚至鬱亮在2017年年度股東大會上表示“十年後,萬科還會是地產公司嗎?我想不是了,如果還是,那也是慘淡經營了”。

2018年的房地產調控已逐漸進入深水區,半年時間全國各地調控政策落地近200次,鬱亮也稱“中國的房地產行業在高速擴張期過後已經到了危急關頭“,到底沒有了王石的萬科,開始的是一場全方位戰略轉型,還是又一次全面的衰退?

從峰頂起跑|萬科正在幹掉萬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