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醉美家鄉

無論走到那,心裡總有一份對家鄉的思念。有句話是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今天,小H將介紹一下我的家鄉,山東省濟南市商河縣。

商河縣,隸屬於山東省濟南市,地處山東省西北部,是濟南市的北大門,東靠濱州市的惠民、陽信,西與德州市的臨邑毗鄰,南臨濟陽縣,北與德州市的樂陵接壤。介於東經116°58′—117°26,北緯37°06′—37°32′之間,縣境呈菱形,南北最長51千米,東西最寬43千米,總面積1162平方千米。

截至2016年,商河縣下轄1街道、11鎮,常住總人口57.93萬人。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79.2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48.4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67.2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63.6億元。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地區生產總值30935元。三次產業構成為27.0:37.5:35.5。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醉美家鄉

再來介紹一下商河的歷史發展,

商河縣原為滳河縣,隋開皇十六年(596年)置縣。因有滳水流經,故名滳河縣。北宋元祐元年(1086年),滳河縣改為商河縣。 [5]

建置沿革

商河置縣前的建置隸屬,據現存原明、清及民國時期《商河縣誌》記載,堯、舜、夏、商屬古兗州域。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醉美家鄉

商河縣歷史演變

周屬齊國麥邱邑。

秦屬齊郡。

西漢為平原郡之扐縣、千乘郡之溼沃縣。

東漢為平原郡之般縣。

三國、魏晉、南北朝為樂陵郡溼沃縣。

隋隸屬於棣州。大業元年(605年),改屬渤海郡。

唐武德四年(621年),復屬棣州。武德八年(625年),棣州廢,屬滄州。貞觀元年(627年),改屬德州。貞觀十七年(643年),復置棣州於厭次(今惠民東南),又屬棣州。天寶年間(742年—756年),改棣州為樂安州,滳河縣屬之。

五代時(907—960年),隸屬關係未變。

北宋元祐元年(1086年),滳河縣改為商河縣,屬棣州。

南宋鹹淳元年(1265年),併入無棣。未久,商河縣復立,歸屬棣州。

明初,屬濟南府。宣德元年(1426年),改屬武定州。

清初,商河縣復屬濟南府。雍正十二年(1734年),改屬武定府。

中華民國二年(1913年),廢府州,行縣道,商河縣屬岱北道,民國三年(1914年)改為濟南道,民國十四年(1925年)劃為武定道。民國十七年(1928年),廢道制,省領縣,商河縣屬山東省政府。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省下設行政區,商河縣屬第五行政區。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醉美家鄉

商河縣城的由來

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商河縣抗日民主政府成立,由魯北行政委員會領屬。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10月改屬冀南行署第八督察專員公署。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9月商河、惠民兩縣結合部成立商惠縣,屬冀魯邊區三專署。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11月撤銷商惠縣,恢復原商河縣建置,屬渤海區二專署。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7月改屬濼北專署。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初屬濼北專署。1950年屬德州專署。1956年3月德州專署撤銷,商河縣歸屬惠民專署。1958年12月商(河)、樂(陵)合併為商河縣(1960年改名樂陵縣),屬聊城專署。1959年4月改屬淄博專署。1961年9月兩縣分治,商河縣復屬德州專署(1978年改稱德州行政公署)。1990年元月商河縣歸屬濟南市。

這一期小H介紹了自己家鄉的歷史發展史,以及商河的由來,相信此時的你是否想更加深入瞭解商河,走進商河,雖然,小H ,已遠離故鄉,但記憶還是如此深厚,下一期,小H將帶來商河的特色小吃,你是否也和小H一樣感興趣呢,歡迎大家來商河遊玩,小H歡迎大家提意見和感受,我們下期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