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沒有空調夏天怎麼避暑

每到酷暑來臨,古代的能工巧匠就會想出種種辦法。這些傳統的方法雖然沒有現在的設備效果顯著,卻也是巧妙利用自然之物的奇思妙想。他們具體是如何來進行防暑降溫的呢?咱們今天好好嘮嘮……

古代人沒有空調夏天怎麼避暑

明朝以後的政府出臺建築規制,“簷步五舉,飛椽三五舉;柱高一丈,平出簷三尺,再加拽架”。這表面看似簡單的建築法式,裡面卻隱藏著無比奧妙。

那時人們已經善於運用冬夏季日影的角度(就是今天所說的太陽高度角,北京地區冬至正午太陽高度角為27°,夏至正午太陽高度角為76°),來設計出簷的角度。宮內的北房有了這個角度的屋簷,就能夠在夏至前後,屋簷遮陽;到了冬至前後,陽光滿室,使得房間內有冬暖夏涼之感。

古代人沒有空調夏天怎麼避暑

二.屋簷前面懸掛簾子,一方面可以遮擋陽光,另一方面也可保持通風。簾子何時掛何時收當時不是隨隨便便掛的,都有相關規定的。

古代人沒有空調夏天怎麼避暑

簾子按照尊卑還有等級之分,最高級別是用斑竹、香妃竹編織的,飾有各種圖案,下等級別的是用葦箔編成的席子。道光皇帝曾在《湘簾》詩說:“一桁垂銀蒜,編成翠竹籮。篆煙留細處,草色看時多。月下纖無影,風前動有波。湘江遺趣在,夏永靜如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