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士與和尚在古代哪個受歡迎?

這是一個我在頭條問答的解答,現在搬運到這裡。

道士與和尚在古代哪個受歡迎?


W.C.丹皮爾,英國劍橋大學終身教授,是英國最著名的科學史家,代表作是《科學史及其與哲學和宗教的關係》[A History of Science and its Relations With Philoslphy and Religion]。他對佛教的評價是:

印度對其他科學貢獻貧乏,或許部分地是由於印度宗教的緣故。釋迦把他的體系建立在博愛、知識和尊重理性和真理的基礎上;這些教義雖然可能有利於科學,卻被他的哲學的其他要素所中和。他的哲學強調人生的無常和空虛,斷定只有毀滅自我和喪失個性,才能達到精神上的圓滿。這種不注意周圍環境的心理態度往往足以遏制改進物質生活的願望,而改進物質生活的願望卻往往注實用的科學知識進步的推動力。

你要問道士和和尚誰更受到歡迎,我的答案是:

當然是和尚更受到歡迎!

因為和尚更擅長兩個字——欺騙!

作為中國本土出產的道教,即使是歷史上最鼎盛的時期,其信徒數量也不及佛教的1/20。 道教多有濟世的事蹟,但經常發動農民起來反抗朝廷的暴政,又怎麼會得寵呢?

反觀佛教,在中國歷史上最動盪,人口減員最多的朝代——南北朝,佛教卻發展的最快!天下漢族人口減少了八層以上,佛教的寺院數量卻猛增長了上千,僅江南就有“南朝四百八十寺”之稱,北方寺院數量也很多,如果不是僧侶們投降了外族勢力,不是藉著國難侵吞兼併百姓土地,何來這樣驚人的發展?佛教寺院基本上都是大地主,代表了大剝削階級,皮定鈞將軍就調查過,他說,解放前少林寺的武僧都是收地租的。

佛教文化對中國的弊端極大,阻礙了科學技術的發展,不思進取,最喜歡賣嘴,弄一堆玄虛的玩意。可以說,佛教文化除了有藝術價值,基本是中國傳統文化中負面的集中代表。

我也經常逛寺廟,只是散心,鑑賞一下傳統文化,但我從來不跪拜偶像。抬眼望去,巨大的神殿內古樸滄桑,無言地訴說它們千年的歲月。我默默地看著披著巨大黃色袈裟的佛祖聖像、佛前搖曳的燭火給暗淡的殿內留下的點點昏黃,和同樣在牆上搖曳的身影,不禁微微嘆口氣。千年以來,一直就是這一套。千年時光,人的知識水準較之先祖提高了無數倍,但在心靈上,卻是一如既往的愚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