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哲學家都很愚蠢?

這是一個我在頭條問答的解答,現在搬運到這裡。

為什麼哲學家都很愚蠢?


照片上的人,叫田松,和吳國盛並稱為中國最著名的哲學家之一。田松作為一個哲學家,他的水平到底如何呢?請看他的言論:

“科學就是迷信。因為今天的科學總是推翻過去的科學,明天的科學總是推翻今天的科學,所以科學就是錯誤。既然科學等於錯誤,所以科學是迷信。”

作為一個哲學家,可以得出這樣愚蠢的結論,毫不讓我意外。我在中國社科院的論文庫看了幾十篇哲學家發表的論文,幾乎都是鼓吹形而上學的,而科學正是拒絕形而上學,所以,哲學家往往具有反科學傾向。

田大哲學家得出“科學就是迷信”這樣腦殘的邏輯,並不讓我吃驚,因為我早就明白,哲學家的水平不過就是如此。科學是一種方法體系,科學理論僅僅是科學體系之中微不足道的部分,但即使是科學理論,古往今來也從來沒有被“推翻”過一次。可以這樣說,科學理論永遠不可能被推翻,只能在適用範圍上被修正。比如,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從來沒有“推翻”過牛頓的經典力學,只是延伸了適用範圍。但是,這樣簡單的道理,哲學家是不會懂的,缺乏必要科學素養的他們,自然完全缺乏必要的智慧。

我沒有看見所謂的哲學家很有智慧的樣子,恰恰相反,我覺得他們很沒有智慧。什麼是很沒有智慧?那是委婉一些的說法,其實就是說他們很愚蠢。

等等!哲學不是代表了智慧嗎?你憑什麼說哲學很愚蠢?還是說,哲學有智慧,哲學家很愚蠢?我在這裡,就一五一十說了吧:

哲學很愚蠢,哲學家也很愚蠢!

我之前曾經說過,哲學對人的作用是什麼。

哲學就是一個殘疾人的柺杖。這個殘疾人,他的腿腳不利索,不能健步如飛,想跑也跑不快,所以還需要有一根柺杖來支撐者他行走,扶著他哼哼唧唧、歪歪扭扭的走一段坑坑窪窪的路。

這根柺杖,就是哲學。

在愚昧無知的古代,當科學體系還沒有建立和發展起來的時候,人類對這個世界的認知是極淺陋的,根本不知道應該向何處探索,所以依據簡單的推理,得出了大自然是如此簡單的印象;並且錯誤的以為,只需要用一點簡單的語言,就可以把這個世界描繪清楚。這種自以為是的人,就是所謂的哲學家。

哲學家在16世紀以前那種愚昧黑暗的歷史階段,還能稍微代表一些智識,在科學還沒有到達的地方,哲學可以繼續忽悠一下人們,給腿腳不利索的人當柺杖。但到了科學崛起之後,哲學立即就暴露出了無法彌補的短板,那就是哲學無法做實證。

無法實證,是哲學最大的無能。

在過去,還有哲學家沾沾自喜,認為科學是從我這裡出去的,理應“早請示,晚彙報”,還編造出“科學要依靠哲學的指導”這樣的鬼話,靠著自嗨意淫過一過“老大”的癮。但到了科學體系完善之後,哲學家突然詫異的發現了一個事實,過去向自己畢恭畢敬的科學小弟,最近給自己請安的次數越來越少了。開始還剩下象徵性的禮節,最後已經到了敬而遠之的地位,真是門庭冷落鳥獸稀!

為了維繫“老大”的尊嚴,苦惱的哲學家們就咬牙切齒的祭奠出“科學不是萬能的”“科學的盡頭是哲學”“科學需要哲學的指引”這些大招,妄圖科學繼續依附於哲學之上。不得不說,這隻能是哲學家的一廂情願。

誰都明白,科學家討論並且吹噓一下哲學,不過是一種人文情懷,把哲學做裝逼的利器,但沒有一個人會真的用哲學去做科研工作。如果真的用了哲學,乾脆科研工作就不要進行了,你見過拿陰陽五行造波音747嗎?好比一個人感慨說,啊,我人生意義在哪裡啊?感慨完了,他就上班去了。其實,科學早就解答了他的感慨,人生的意義在於傳遞基因,工作是為了賺錢,賺錢是為了娶妻,娶妻是為了傳遞基因。哲學家一輩子冥思苦想不得的答案,其實在科學那裡早就有了標準答案,而且靠譜。

我覺得,認為哲學代表智慧的人,這些人往往是哲學的門外漢,把哲學看成和神話一樣不可思議,就如同“皇帝的新衣”裡面的蠢皇帝,好像不會談上幾句哲學就是丟人。其實,哲學由於缺乏實證的功能,就如同那件看不見的新衣,只不過供意淫家過過嘴癮,無法給社會、科學發展提供實質性的幫助。比如,哲學家所謂的“物質無限可分”這句話,看起來高大上,但實際上空洞乏味。科研工作者雖然不知曉物質是否無限可分,但他們一樣會嘗試著用種種物理實驗把物質繼續往微觀層面分下去,無需哲學家多言。

為什麼某些人特別喜歡吹噓一番哲學呢?因為科學的門檻太高,普通人難以一窺究竟,而哲學的門檻很低,有利於裝逼,拿哲學意淫一番,可以滿足他們的裝逼欲。

20世紀初,愛因斯坦與哲學家柏格森一戰,柏格森慘敗,這個事件意味著哲學的全面丟盔卸甲,知識界普遍認為哲學已經完全跟不上科學的發展。21世紀的人還迷信哲學,真是悲哀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