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的世界,不存在「說走就走」

成年人的世界,豈是說逃就能逃的。自由也好,說走就走的旅行也好,前提都是承擔好自己的責任,不拖累別人。

體驗生活還是逃避現實:

世界這麼大,非得辭職才能看?

我的朋友小趙,今天突然給我打電話,說要來北京住幾天。

以為她是來旅遊的,沒想到,她說她裸辭了。

“領導整天管東管西,還加班。昨天因為一個新的項目,和他大吵一架,索性就不幹了。”

我驚訝,因為僅僅是三個月前,她還在朋友圈感嘆,面試了四輪才得到這份工作,要加油好好幹。

我問她,那你接下來打算幹嘛?換一份工作嗎?

她說:當然是先去玩一段時間。初步計劃是從北京出發去西藏,然後走哪算哪,開心就好。

原本還想問問她,你有存款嗎,拿啥去旅遊。但突然想起她還欠著我兩千塊錢,趕緊閉上了嘴。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說走就走的旅行好像成了一種時髦的生活方式。

“自由”,“做自己”,“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成了文藝青年們最愛說的話。

當然,至於有沒有錢去旅遊?不重要的。窮遊方式千千萬,實在不行就要飯。

今年一月,杭州警方就救助了一位身無分文的“驢友”。

孫某,27歲,無業。自認為是“有夢想的男人”,要周遊全國。然而,由於覺得“工作賺錢太辛苦”,兩年間,他竟然選擇靠乞討的方式窮遊。

“每到一個地方,沒錢用了就以驢友的名義乞討,別人看到我有模有樣的,總有人給錢的...每次討來錢就拿來吃飯、買衣服,沒錢時就住橋洞、廢棄的工地,實在連飯都吃不起了,就去救助站。”

記錄顯示:兩年間,孫某竟然被全國各地的救助站救助過234次。

截至被民警送回家時,孫某已走遍全國60多個城市,並且絲毫沒有停下來的意思。

豆瓣上,“休學辭職去旅行”小組一度很火爆,組內有二十多萬成員,每天在尋找旅伴,探討人生。

這幾年,還有越來越多的大學畢業生,開始選擇“慢就業”。

畢業後,先給自己放個長假:出國旅行,做義工...先看看世界,再決定自己該做什麼。

不過,最新的調查顯示,2018年,超過五成的畢業生旅行預算超過四千。78%的畢業生表示,資金來自家庭支持。僅有22%的畢業生,旅行資金是靠自己打工掙來的。

成年人的世界,不存在“說走就走”

看世界的夢想當然很美好。不過,當自己毫無能力去承擔一切開銷的時候,依舊固執地“說走就走”,真的就是灑脫了嗎?

說到底,這究竟是為了體驗人生,還是僅僅為了逃避工作呢?

消失的年輕人:逃避可恥,但有用啊

為了逃避工作,有人選擇走出去,也有人選擇躲起來。

在生活壓力同樣巨大的日本,御宅族(Otaku)正在成為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

他們低慾望,沉迷遊戲,動漫等二次元文化,和遊戲機中的虛擬女友交往。

成年人的世界,不存在“說走就走”

39歲的Yugayi,無業。在一款叫LOVE+的遊戲中,和虛擬女友“奈奈”交往了好幾年。他每天會騎自行車,接送奈奈上下學,遊戲中,他的年齡是17歲。

他們對生活沒有太多追求。

相比於外面的競爭壓力和越來越難的就業,很多人願意躲起來,過自己“想象中”的理想生活。

成年人的世界,不存在“說走就走”

日劇《約會戀愛究竟是什麼》中,男主角由於剛畢業時找工作受挫,徹底宅在家啃老,做起了“高等遊民”。

在日本互聯網上,曾經掀起過一陣昭和男兒討伐平成廢宅的活動。

昭和男兒,特指成長於上個世紀昭和年代(1926-1989)的人們,他們受軍國主義影響較多,崇尚武士道,自認為積極向上。

而從九十年代起,日本經濟開始大蕭條。

經濟不景氣,加上少子化下的寬鬆教育,成長於平成年代(1989年之後)的年輕人,表現得越來越頹廢。

根據官方統計數據,在日本,有大約100萬人正在消失

這些人不工作,不學習,不社交,沒有朋友。他們不參與社會生活,沒有任何親密的社會關係。

沒有經濟來源,他們靠啃老生活。長期不出門,父母只能靠食品包裝袋確認他們是否活著。

他們的“失蹤”時間普遍超過六個月,最長的甚至長達四十年

他們經歷各異,但無論是遇到了怎樣的挫折,在那一次回家後,他們選擇再也不出門。

成年人的世界,不存在“說走就走”

43歲的Shoku Uibori,曾是一名商人。破產後,他把自己關在房間裡,整整七年。

日本政府調查顯示:2012年,15至34歲人群中,“啃老族”的人數達63萬。 較2011年同比增加0.1%,創有統計數據以來的歷史新高。

逃避可恥,但有用啊。

成年人的世界,沒有容易二字

人為了逃避,總是喜歡給自己找各種各樣的藉口,但無論多麼冠冕堂皇的理由,也無法掩蓋不敢面對生活這一事實。

最近很火的NHK紀錄片《三和人才市場,日薪百元的青年們》,就向我們展示了一群因為逃避,而最終徹底放棄了生活的人。

成年人的世界,不存在“說走就走”

三和的打工者們,住在幾十塊一天的小旅館裡,上下鋪,包熱水,有網絡;有些更窮的,直接住在黑網吧裡,十元包夜,玩一整晚“劍網三”。

在這裡,沒有人願意去正經找一份工作。日結是他們最愛的工作方式。因為“做一天,可以玩三天”。

大神們天為蓋地為席,喝完一口酒可以直接躺到。明天的事先不管,有幾塊花幾塊,壓力?不存在的。

破罐破摔的氛圍,讓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微笑。

成年人的世界,不存在“說走就走”

三和人來人往,這裡是破產者的避風港,負債者最後的溫柔鄉。

自由嗎?當然自由。

對一些人而言,成年人的世界,好像真的可以活得毫無負擔。

因為只要他想,逃避現實的方式有一萬種。

經常看到這樣的新聞:高考失敗離家出走,對工作不滿意就去流浪,和家人吵架就自殺......彷彿一逃了之,就能解決所有問題。

成年人的世界,不存在“說走就走”

但不知他們有沒有想過,每一次的灑脫,每一次的追尋自由,背後,其實都有人在替你承擔著原本屬於你的責任。

據中青報報道,曾有一位叫做“廢柴大叔Kino”的資深驢友,在去澳洲度過三個月的義工旅行後,由於承受不了“現實和旅行的落差”,一回家就患上了抑鬱症。

生活還是那樣,你還是你,並沒有任何改變,可能還更糟糕了。

但受傷害的,除了自己,還有父母。除了病痛,更多的經濟壓力,也只能由他們去承擔。

毫無規劃的灑脫,是對自己的不負責,也是對親人的不負責。

而看似甜美的自由,更可能是以別人的犧牲為代價。

成年人的世界,不存在“說走就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