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門足壇雙百頌」劉俊鴻——七十年代一顆星

劉俊鴻,籍貫天津市,1948年生人,曾就讀於42中學,從小酷愛足球運動,是七十年代末期我市足壇上的一顆新星。是40後年輕球員當中的佼佼者。

「津門足壇雙百頌」劉俊鴻——七十年代一顆星

16歲為迎接全國中學生足球比賽,就訓於新華路體育場,在丁鳳璋、王瑞、張景德三位教練的帶領下於1964年代表天津中學生參加了在內蒙呼和浩特的全國比賽,表現出眾,引起了解放軍隊教練唐立功的注意,想把劉俊鴻、劉小牛即調入八一少年足球隊,同時被即將組建中國少年足球隊的教練員張宏根看中。當時的天津少年隊教練劉蔭培得知後,為防止本土隊員外流,先期將劉俊鴻、劉小牛調入天津體訓班,完成了入隊手續,後與當時的郭嘉儒、翟良田、劉小牛、李世光、王仲仁等,正式組建了天津少年隊。於1966年8月7日,劉俊鴻作為隊長率劉小牛等31名少年運動員進駐體訓班,當時的教練隊伍也進行了加強與充實,除劉蔭培外,鄧雪昌、張大樵、崔泰煥入閣,他們率領這支朝氣蓬勃的少年隊伍,為天津足球的後續,儲備了新生力量。經過短短的六年時間,於1972年一躍成為天津隊主力。這批年輕隊員中以劉俊鴻為代表的翟良田、李世光、劉金山、左樹起、劉小牛、王仲仁、李洪平迅速補充到調整後的天津一隊,委以重任。其中,劉俊鴻作為鋒線上的一把尖刀,開始初露鋒芒,在當時的老隊員李家舫、韓孝忠、林貴榮、楊秉正、劉作雲的呵護帶領下場上技術得以充分的發揮。並於1972年11月隨隊出訪西非三國,馬裡、毛裡坦尼亞、賽拉利昂,表現不俗,成為隊中核心的支配力量。特別是在1974年,對朝鮮鴨綠江的比賽中首建奇功;1975年曾代表天津參加了第三屆全運會,並於同年再次出訪西非四國,馬裡、尼日爾、加蓬、剛果(布),人們開始認識熟悉天津綠茵場上的這顆新星。

「津門足壇雙百頌」劉俊鴻——七十年代一顆星

後排左二劉俊鴻先生

劉俊鴻作為球員技術全面,場上思維敏捷,左右腳均衡,儘管他性格內向,卻在比賽中的攻守轉換上,絲毫沒有拖泥帶水的現象,不斷地為自己與同伴製造得分機會。劉俊鴻在生活上簡樸,熱愛學習,辦事沉穩低調,少言寡語,兢兢業業的在球場上和工作上一絲不苟的完成自己的本職工作,給很多年輕隊員做出了表率。

「津門足壇雙百頌」劉俊鴻——七十年代一顆星

後排右二劉俊鴻先生

他在綠茵場奮鬥近二十載,給球迷留下深刻的印象。性格低調的他,退役後分配到紅橋體育場任業餘體校教練員,培養青少年,開始進入了執教生涯,後又調至韓家墅市體校、市女足及進入職業化後先後任緣城足球俱樂部教練員後又輔佐三星隊、泰達隊主帥,與時任名宿藺新江、左樹聲、王伯遠合作,任助理教練。

「津門足壇雙百頌」劉俊鴻——七十年代一顆星

1970年獲全國足球錦標賽冠軍的天津足球隊(前排左一劉俊鴻)

隨著全國職業化進程,體制上跨時代的更新,由於競爭激烈,從運動員到教練員,整個隊伍的穩定性出現了比較頻繁的調動,在這種情況下,劉俊鴻退出執教生涯後,年逾古稀的他過起了安穩、不事聲張的晚年生活。

「津門足壇雙百頌」劉俊鴻——七十年代一顆星

1975在民園體育場天津隊與馬裡國家隊比賽合影

在編撰本冊書而專訪百位人物的過程中,編委會曾通過他昔日隊友,並採取諸多渠道,在半年多時日裡與其聯絡,很遺憾地始終沒有回應。於是,編委會還是執意撰寫一篇劉俊鴻先生專輯,書寫他曾經為天津足球做出奉獻的往事,並渴望他老人家能早日捧書展閱,與家鄉人們共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