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四大才女石評梅——不能與你同生相依,那便死後並葬荒丘

假如我的眼淚真凝成一粒一粒珍珠,到如今我已替你綴織成繞你玉頸的圍巾。假如我的相思真化作一顆一顆的紅豆,到如今我已替你堆集永久勿忘的愛心。哀愁深埋在我心頭。我願燃燒我的肉身化成灰燼,我願放浪我的熱情怒濤洶湧,天呵!這蛇似的蜿蜒,蠶似的纏綿,就這樣悄悄地偷去了我生命的青焰。我愛,我吻遍了你墓頭青草在日落黃昏;我禱告,就是空幻的夢吧,也讓我再見見你的英魂。

這是高君宇去世後,石評梅在《墓畔哀歌》中對高君宇的哀思。

也許因為這對戀人的故事,會更加相信愛情吧!

民國四大才女石評梅——不能與你同生相依,那便死後並葬荒丘

石評梅和高君宇

石評梅出生在一個書香門第,父親是清末的舉人,母親也出生於書香門第,大約三四歲的時候,父親就開始教石評梅讀書認字。石評梅的反抗思想和組織才能在讀書的時候就充分顯露出來,一次女師鬧風潮,她就是組織者之一。風潮過後,校方要開除她,但又覺得她才學出眾,就恢復了學籍。1919年,石評梅考入北京女子高等師範學校。

在父親的支持下,石評梅走出山西,來到北京求學。不過,因為當年女高師國文科不招生,石評梅對理科不感興趣,只好改考了體育系,這個決定無論放在何時都很有魄力啊。

石評梅有一個初戀,叫吳天放。吳天放是個風流才子,曾經在美國留學,遇到石評梅後就開始瘋狂追求石評梅,兩人熱戀三年,終究因欺騙結束。在這三年裡,從來都是吳天放來找石評梅,她從未去過他家,那一天,她突然造訪,卻發現他竟有妻兒,而吳天放從未對她提起過。這一次初戀,石評梅發現自己“被小三”了。

換蕭紅這種腦子愛情至上的,可能會做了別人的小三。而石評梅是個受新思想影響的女子,也是性格所致,她不能容忍男人的三妻四妾,欺上瞞下,最後毅然決然地選擇了分手。這段感情對她的打擊挺大的,在《給廬隱》中她這樣寫道:“

我可以和任何青年來往,但絕不再愛了,我發誓今生今世抱獨身主義。我寧願選擇孤獨,孤獨地做一出悲劇的主角,或者以筆代劍做一名英勇的戰士。”

民國四大才女石評梅——不能與你同生相依,那便死後並葬荒丘

石評梅

1920年,石評梅和高君宇相識,兩個人都是山西老鄉。高君宇在同鄉會上發表了慷慨激昂的反對封建勢力的演講,令石評梅印象深刻。隨後兩人互生好感,接觸的時間多了,談事業,談人生,談情感。不知是她倆緣分未到,造化弄人,還是石評梅心高氣傲?他們之間始終隔著一條無法逾越的鴻溝。

其實在民國那個特殊的年代,高君宇他在政治上起點不低。20歲時,他考入北京大學,並很快成為學生運動的領袖。五四學生愛國遊行時,他是組織骨幹之一。在黨的“二大”上,高君宇當選為中央委員。

1924年年初,他又同李大釗、毛澤東等人一起以共產黨員的身份參加了國民黨的第一次代表大會。他是中國共產黨創始人和早期的領導人之一。

1923年的夏天,石評梅完成了北京女子師範的學業。畢業後,她受聘於母校的附屬中學擔任國文教員。這一年的秋天,她收到高君宇的一封來信,信裡只有一片火紅的楓葉,上面用毛筆寫著幾行字:“滿山秋色關不住,一片紅葉寄相思。”這封突如其來的求愛信讓石評梅陷入憂慮和矛盾之中。她雙手捧著紅葉,心中千頭萬緒,百感交集,想了很久,在紅葉上寫了回信:“

枯萎的花籃不能承受這鮮紅的葉兒。

被石評梅拒絕後,高君宇對弟弟說:“我對她的感情非但沒有減弱,反而更加增強了。”可是,感情上遭過挫折,受過創傷的石評梅,像一個女漢子,堅強,獨立,我行我素,不敢或不願步入感情的伊甸園,追求自己的幸福。她用淚水和著心血,凝成詩句《疲倦的青春》:纏不清的過去,猜不透的將來?一顆心!他怎樣找到怡靜的地方?

民國四大才女石評梅——不能與你同生相依,那便死後並葬荒丘

要知道,高君宇也是一個結了婚的男人,是那個年代最流行的“包辦婚姻”。沒幾個年輕人能擺脫父母在這種事兒上對兒女的控制,哪怕是看起來最革命的迅哥兒(魯迅)。為了追到石評梅,高君宇的確經過了好一番努力。

一年後,高君宇經過不知道多少反抗,才讓名存實亡的婚姻畫上句號。至此,高君宇終於有了追求石評梅的資格。

石評梅生日時,高君宇買了一對象牙戒指,將其中較小的一枚附在書信中,寄給了石評梅,另外一枚則戴在了他自己的手上。這一次,石評梅依然猶豫不決。才子佳人,舉案齊眉,卻不一定能迎來花好月圓的美好結局。

1924年10月,馮玉祥在北京發動政變,成立了以段祺瑞為首的北京臨時執政府,電請孫中山北上“共商國是”。高君宇隨孫中山抵達北京,並參與了全國代表大會的籌備工作。用現在的話來說,高君宇已經是高級秘書,來往的都是大腕和政要。只可惜,這個年輕人身板兒單薄,忙活沒多久,就住進了醫院。

民國四大才女石評梅——不能與你同生相依,那便死後並葬荒丘

在這期間,石評梅差不多每天都來探視,二人談得很投機。有的時候,他們戴象牙戒指的手緊緊地握在一起。之後,出院不久的高君宇患急性闌尾炎再次住進醫院,因手術後大出血去世,時年29歲。

高君宇死後,石評梅悲痛欲絕,她很難走出失戀陰影的人,更難接受戀人的離去。

民國四大才女石評梅——不能與你同生相依,那便死後並葬荒丘

石評梅在高君宇墓前

石評梅在給友人的信中寫道:“對於這人間,我本來沒有什麼希望的。宇死後我更不敢在人間有所希望。我只祈求上帝容我懺悔,懺悔自己的過錯,一直到死的時候!朋友,你相信我是不再向人們求愛憐和撫慰的,我要為死了的宇保存著他給我的創傷,決不再在人們面前透露我心琴的彈唱了。近來我的心是一天比一天死寂,一天比一天空虛,一天比一天走近我的墳墓。快了,我快要到那荒寂的曠野裡,去伴我那多情的宇!

三年後,26歲的石評梅也病逝於北京。

她離開的地方,正是三年前高君宇治病時住的那家醫院以及那間病房。臨終前,她的手上仍然戴著那枚白色的戒指。

人們把她葬在高君宇的墓旁,完成了二人“生前未能相依共處,願死後得並葬荒丘”的遺願。

民國四大才女石評梅——不能與你同生相依,那便死後並葬荒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