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季也是「問題季」,莊園運營千萬別忽略這十二大細節

當前,正是莊園的旺季。對很多莊園而言,更處於超負荷接待狀態。

遊客比肩接踵固然讓人興奮,但另一面,超負荷狀態又極易暴露莊園存在的運營細節問題。

細節決定成敗。往往這些不被重視的小細節,不僅會形成遊客抱怨的“怒點”,在社交媒體發達的今天,還可能使得“千里之堤毀於蟻穴”。

今天我們就來看看,農莊最容易忽視的核心細節有哪些?

1、廁所變乾淨了,但核心問題未解決什麼才是休閒莊園的標配?我們以前曾經撰文說,是一間乾淨的廁所。木堯老師更曾說,能反映一個莊園管理水平的,一個是廚房,一個是廁所。

旺季也是“問題季”,莊園運營千萬別忽略這十二大細節

雖然“廁所革命”被國家提到了政策高度,不少莊園的廁所衛生問題有了明顯改善,但很多問題依舊沒有解決,比如,整體數量配比少,位置分佈不合理。很多莊園只是在大門口有乾淨整潔的“五星級”廁所,但進入到動輒七八百畝,上千畝的園子裡面,就難覓廁所影子。

2、垃圾遍地,真是遊客素質問題?每逢週末或節假日,很多莊園內垃圾遍佈。這當然跟部分遊客素質不高有關係,但更核心的原因是,莊園的垃圾桶數量較少,分佈不合理。為數不多的垃圾桶裡,也是垃圾外溢,形成一個小型垃圾堆。

旺季也是“問題季”,莊園運營千萬別忽略這十二大細節

對莊園而言,千萬不要考驗遊客的素質,千萬別指望遊客會手捏垃圾奔波數百米,像尋寶一樣尋找垃圾桶。

沿著步道,尤其是休憩的地方多佈置幾個垃圾桶,成本並不高。

3、走累了,去哪兒休息?許多農莊佔地面積很大,遊客走下來需要非常多時間。如果路途中間沒有休息的地方,就會覺得備受煎熬,所以我們見到很多遊客被迫到草坪上休息。

同時,中午時候陽光直射,氣溫較高,諾大的莊園內如果沒有遮陽的涼亭類場地,同樣是一種煎熬。這時遊客的唯一想法就是:趕緊逛完回家。

其實,如果在莊園內多設置臨時休息的驛站,不僅能提升遊客體驗感,還能進行飲料等商品售賣,增加營業收入,何樂而不為呢?

4、餐廳吃個飯要排隊一小時每到週末和節假日的中午,農莊餐廳人滿為患,找個座位要靠搶,點菜後等半個小時還沒上菜,再去催問,告訴你菜賣完了。再或者,點了五六個菜,很快上了三個,剩下的再也等不著。

這種情況,在莊園界可謂普遍不過。本來莊園的滿意度非常高,但是排隊一個小時吃不上飯,再有忍耐的遊客也會發飆。

旺季也是“問題季”,莊園運營千萬別忽略這十二大細節

有人會說,這個沒法解決。如果都按照週末的標準來設計廚房,會造成巨大浪費啊。

其實,這根源不是廚房的問題,而是菜譜的問題,或者說是不懂取捨的問題。比如到週末,我們可以放棄炒菜,只供應燉菜、扣碗、涼菜之類快速出餐的品類,或者供應自助中餐,就可以增加翻檯率,整體收益也不會受影響。

5、停車場不夠用、停車費水漲船高“每逢假日難停車”成了各大農莊心裡的痛,一到節假日,與巨大的客流量對應的是停車位的數量無法滿足,停車場總是車位緊俏,而且停車費也水漲船高。

客戶對於一個農莊的評價有時候是很難以捉摸的,他可能在這裡吃得好、玩得好,高高興興準備走時,卻發現“停車費這麼貴”,於是差評就在所難免。

其實,大多數停車問題,堵車問題,並非完全沒有辦法,核心在於有專人引導和疏通。

6、巨資引進動植物,缺乏有效介紹不少農莊為了新奇特,耗費巨資引進了一些珍稀的動植物。但問題是,這些項目引進莊園後,旁邊居然沒有任何介紹。

很多遊客走過路過,瞄了一眼,然後頭也不回地走掉,連駐足欣賞的興趣都沒有。

旺季也是“問題季”,莊園運營千萬別忽略這十二大細節

這其實就是典型的缺乏用戶思維。你很清楚這些東西的價值,但你不能指望用戶像你一樣是專業眼光!

7、莊園位置不好找,指示牌、標識不明顯雖說現在導航非常發達,但是對於遠郊的莊園,很多都需要輾轉偏僻小路才能到達,這對於遊客的耐心是一大考驗。

如果沿途沒有連續的清晰指示牌,只看導航,很多遊客同樣也會心理抓狂。

8、過度營銷、過早營銷莊園不會營銷是個遺憾,但是過分營銷則是個大坑。有的農莊景觀一般,但是要找攝影師不斷PS修圖,再加上各種黑技術,把農莊拍得美輪美奐。結果,消費者抱著看范冰冰的心態,突然見到了鳳姐,不憤怒才怪。

旺季也是“問題季”,莊園運營千萬別忽略這十二大細節

還有一種過度營銷,是不顧自身接待能力,盲目擴大宣傳。

五一期間,南昌有一家農莊原本只能容納千人的園區,賣出了萬張門票,可想而知當天的用戶體驗,去過一次的估計以後都不會再去了。

總結起來,過度營銷至少有三方面的副作用。首先是過度營銷的費用超常規;其次是消費者預期被過度拉昇,在體驗稍弱時,就會形成負面的網絡口碑;第三是過度營銷急功近利的短期行為,會提前透支客戶,對品牌造成巨大傷害。

9、沒有導遊圖,不知如何玩在許多傳統景區內,進門都有一份導遊圖,告訴遊客景點的分佈以及表演項目的時間和區位。

旺季也是“問題季”,莊園運營千萬別忽略這十二大細節

但是在許多農莊裡,遊客進去以後就是讓其自由散步,走到哪裡算哪裡。既沒有導遊圖介紹農莊內的特色和遊玩項目,也沒有工作人員去主動指引。

實在搞不明白,農莊的傲慢和自信來源於哪裡?

10、“宰客”,做一錘子買賣宰客不僅在傳統景區內氾濫,在如今許多農莊內依然存在。有些農莊平時顧客比較少,到了節假日開始坐地抬價,平時一瓶水賣兩塊,到了節假日就是五塊。

如果說“一次性消費”屬性的傳統景區宰客還能理解的話,那麼講究高頻消費的農莊宰客,就只能說是自掘墳墓了。

11、把“有機、散養”當幌子許多農場餐廳打著“有機、柴雞”的概念,出售高價飯菜,動輒一份燉雞兩百多元。但是如今的消費者越來越理性,縱覽農莊內,蔬菜不過數畝,散養雞不過百隻,如何相信餐廳裡都是農場裡自產的有機蔬菜、散養柴雞?

12、農莊員工多為親戚,管理與服務成問題一些農莊的工作人員不僅服務態度差,甚至趾高氣揚。這其中,一部分原因是培訓管理的問題,另一部分原因是,這些人大多是莊主的七大姑八大姨。

莊園運營初期很多莊主都會找來自己的七大姑八大姨來幫忙,在初期人員不穩定時候,親戚的幫助會省下不少事。

旺季也是“問題季”,莊園運營千萬別忽略這十二大細節

但如此的弊端也非常明顯。許多親戚朋友缺乏專業水準,並且不願意接受統一管理,甚至以親戚自居,趾高氣揚,給遊客帶來的負面情緒非常致命。

可以說目前,不少細節問題的確不會影響旺季的客流,但細節問題的疊加,卻會使得這是最後一個旺季。更何況,很快到來的“買方市場中”,不是每個莊園的春季都會人滿為患。

作者:李耕田(參見莊主·休閒莊園頂層設計研究院/首席策略師)

莊友會:高端、精準的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實戰社群,會員來自一線莊園主、民宿主。只有莊主更懂莊主,讓我們攜起手來,實現信息共享、互幫互助、商業協作。

聯繫我們

商務合作、交流諮詢、莊友會入會請加個人微信:cjzz-001

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