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市婦幼保健院:醫者仁心 堅定信念——我比死神更堅強

泰安市妇幼保健院:医者仁心 坚定信念——我比死神更坚强

不久前,心臟中心收治了一個特殊的危重複雜先心病新生兒“小強”。

孩子家庭非常不幸,母親雙腿殘疾,不能行走,父親智力障礙,懷這個孩子歷經坎坷,孩子也是他們唯一的希望。由於病情嚴重再加上經濟困難,走過多家醫院,未接收。最後來到泰安市兒童醫院時已奄奄一息,張愛華看過病人後毅然接收了他們,很多人認為風險太大,經濟拮据,將是一個費力不討好的差事,堅決反對。張愛華說:醫生乾的就是良心活,要有擔當,不救過不了鬼門關,救了就有生存的機會。由於患兒家庭貧困,從入院張愛華就給予了無微不至的關懷,送奶粉,送衣物等。

泰安市妇幼保健院:医者仁心 坚定信念——我比死神更坚强

有人形象的比喻:嬰幼兒先心病手術如同瓷器店裡捉老鼠,不能有絲毫閃失。大動脈轉位更是被稱為先心病外科皇冠上的明珠,頂級心臟中心的試金石。手術檯上,市婦幼保健院副院長、心臟外科主任張愛華在患兒核桃大小殘缺的心臟上穿針引線、修修補補、精雕細琢……經過近4個小時的手術,終於為患兒重新搭好了一座生命的房子。

泰安市妇幼保健院:医者仁心 坚定信念——我比死神更坚强

但正如大家預料的那樣,由於病情太重,患兒術後仍遲遲脫離不了生命危險。看到張院長已在監護室呆了3天3夜,有人心疼的說:你回去休息休息吧,有一種愛叫放棄。沒想到張院長竟說了一句狠話:他活不了,我也不活了!看到張院長的堅持,大家也只好繼續陪著他與死神角力,最終他們硬是把病人從死神手中搶了回來。

——與其說是他們的醫者仁心和堅定信念感動了上蒼,讓死神忌憚,不如說是他們對自己高超醫術的堅強自信創造了奇蹟。

泰安市妇幼保健院:医者仁心 坚定信念——我比死神更坚强

但是,假如時光倒流到10幾年前,“小強”就不會這麼幸運了。那時先心病曾是我市兒童死亡率最高的疾病。為了改變泰安先心病治療落後面貌,2005年,醫學博士張愛華放棄了留在大醫院工作的機會,毅然回到基層-家鄉泰安組建了專業的小兒心臟外科團隊。從此,張愛華把全部身心貢獻給了醫院和患兒。

他常常講:做醫生要有擔當,真正做到換位思考,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心頭肉,只要還有1%的希望,我們就要盡100%的努力,任何時候都是生命優先,一舉一動都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對於每一個來到市婦保院心臟中心的孩子都視如己出,別人不敢收的先心病人,他主動攬過來。準備充分、手術精細、觀察細緻、處理及時,治療完善。

由於更多的風險發生在術後監護期間,碰到高難手術,監護室成為張愛華副院長呆的時間最長的地方,患兒的每個微小變化他都觀察得非常仔細,以便及時處理,防患於未然。看到一個個不可思議的醫學奇蹟在張院長手下神奇再現,很多人向張院長討要成功秘訣,他的回答簡單而又意味深遠:不親自在病床前度過足夠的不眠之夜,無法理解醫學的真髓。

“確實對家庭虧欠太多,但既然選擇了這個職業,別無選擇,因為每一位來到這裡的病患都是等著救命的,病情瞬息萬變,任何時候都是生命優先。”

他對患兒的認真負責,對手術的精益求精,帶動了我市先心病治療水平的快速提升。張愛華帶領的團隊也多次攻克醫學難關,多次填補我市乃至全省小兒心臟外科的空白。目前治療病種已涵蓋各類先心病,各個年齡段,年齡最小的生後1天,體重最輕的僅950克。

針對百姓對先心病的認知不足,張愛華副院長帶領心外科醫務人員走村串鄉,進行義診、先心病科普宣傳,同時積極開展先心病救助工作,走訪、慰問貧困先心病家庭,將黨的溫暖送到千家萬戶,有效地緩解了病人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為保障群眾健康做出了巨大貢獻。

在張愛華的帶領下,泰安市婦幼保健院心臟外科還創造性地在全市規範開展了產前、新生兒、幼兒先心病篩查、防控、救治工作,形成了婦幼保健院特有的系列化主動、連續、溫馨服務。對有效提高兒童生存率及先心病兒童救治水平作出重要貢獻。

時間是成績的見證者。10年來,張愛華帶領團隊徹底改變了泰安市先心病治療落後面貌,我市先心病治療水平走到了全省前沿。救診病人來自全國各地,張愛華博士也獲得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讚譽,先後榮獲“全國衛生計生系統先進工作者”“山東省優秀醫務工作者”“山東省醫德標兵”“振興泰安勞動獎章”“泰安市專業技術拔尖人才”“151岱下英才”“泰山醫學家”等等榮譽稱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