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理後的汙水能養魚!看泰山景區如何破解治汙和用水難題

7月26日,《山東新聞聯播》播出《泰山:分散處理 循環利用 破解治汙和用水難題》。泰山景區實施分散式汙水處理工程,破解景區汙水難治和用水不足等難題,有效保護了泰山生態環境。

处理后的污水能养鱼!看泰山景区如何破解治污和用水难题

最近,泰山岱頂王家泉汙水處理站投入使用,負責處理周邊餐飲單位和旅遊公廁的生活汙水,日處理能力達300立方米。

处理后的污水能养鱼!看泰山景区如何破解治污和用水难题

“沒有想象到這裡居然是汙水處理出來的,有一個小瀑布,能看到魚,還有小荷花小荷葉,是一個不錯的小景點,挺漂亮的。”北京遊客 李靜靜說。

汙水處理站變成了“景點”,處理後的汙水裡能養魚,這在原來可不敢想象。一年多以前,這裡還是化糞池。

处理后的污水能养鱼!看泰山景区如何破解治污和用水难题

“以前來過這裡,沒有這些,特別臭,髒亂差。”泰安市民李延貞告訴記者。

近十年來,泰山景區進山遊客從每年100萬人增長至500萬人左右,遊客多了,也加重了環境壓力,餐飲、住宿產生的生活汙水大量增加。如何治理汙水,一直是困擾景區的難題。

據泰山景區衛生環保局副局長高敏介紹,山上大部分汙水處理設施始建於2000年,到了現在跟不上趟,容納不了,造成汙水處理不到位,遊客投訴多。

处理后的污水能养鱼!看泰山景区如何破解治污和用水难题

用水不足是困擾景區的另一難題,尤其遊客數量增長,需要大量衝廁用水。面對這樣的矛盾,泰山景區從同濟大學引進多相循環濾布濾池技術,採用分散式處理模式,在岱頂建設了5處汙水處理站。

处理后的污水能养鱼!看泰山景区如何破解治污和用水难题

泰山景區分散式治汙項目負責人李衛峰介紹說,經過生物多相循環系統,先把有害物質和有機物大部分降解掉,然後進入濾布濾池系統,將超過微毫米的有害物質過濾掉,COD已經降到40mg/L左右,達一級A排放標準。

眼下,景區正在加快中水回用系統建設,利用處理後的汙水解決山上綠化、衝廁等用水不足的難題。

处理后的污水能养鱼!看泰山景区如何破解治污和用水难题

“踐行習總書記提出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我們泰山人將以實際行動把這項工程做好,保護傳承世界遺產,造福子孫後代。”泰山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修復工程指揮部辦公室主任張春國表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