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之後,這些國家在地圖上不見了蹤影!

一、錫金

1642年,菩提亞族的蓬楚格·納穆加爾(Phuntsog Namgyal)建立了納穆加爾王朝,自稱法王,錫金成為世襲君主國。蓬楚格·納穆加爾是來自西藏康巴地區的菩提亞人貴族,在寧瑪派傳教士蓮華生的支持下降服了錫金土著雷布查人勢力。1788年尼錫戰爭爆發,尼泊爾的廓爾喀軍隊入侵錫金,乾隆皇帝先後兩次用兵,最後由福康安和海蘭察統率清軍於1791年將廓爾喀人全部逐出西藏,錫金成為清朝藩屬國。1975年,印度軍隊發動政變,解散錫金國王的宮廷衛隊,軟禁了錫金國王。4月10日,由印度操縱的錫金議會通過決議廢黜國王,把錫金變為印度的一個邦。

二戰之後,這些國家在地圖上不見了蹤影!

二、南斯拉夫

南斯拉夫是1929年至2003年建立於南歐巴爾幹半島上的數個國家的總稱。以從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獨立的塞爾維亞族所建立的塞爾維亞王國為基礎,經兩次巴爾幹戰爭及第一次世界大戰,隨著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奧匈帝國的戰敗,塞爾維亞和附近的各南斯拉夫人地區合併,創建了南斯拉夫聯邦。1992年至2003年間,南斯拉夫除了塞爾維亞和黑山之外其他民族國家紛紛獨立,此聯邦政體也因此而逐漸解體,南斯拉夫也隨之成為歷史名詞,2006年隨著黑山的公投和獨立,鬆散聯盟塞爾維亞和黑山也宣告終結。

二戰之後,這些國家在地圖上不見了蹤影!

三、阿拉伯聯合共和國

阿拉伯聯合共和國,是1958年2月1日由埃及與敘利亞聯合組成的泛阿拉伯國家。伊拉克因局勢不穩而沒有加入。1958年3月8日,阿拉伯聯合共和國同也門王國(後來的阿拉伯也門共和國)組成邦聯性質的阿拉伯合眾國。由於埃及的霸權主義政策,1961年9月28日敘利亞宣佈退出阿拉伯聯合共和國,1961年12月26日阿拉伯合眾國也宣佈解散。但埃及仍然保留阿拉伯聯合共和國的國號直到1971年9月2日為止。

二戰之後,這些國家在地圖上不見了蹤影!

四、東德與西德

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德語:Deutsche Demokratische Republik),簡稱“民主德國”(德語縮寫:DDR)、“東德”或“民德”,是存在於1949年到1990年的一箇中歐社會主義國家。1949年10月7日在德國蘇佔區成立,首都為東柏林。民主德國位於現今德國的東北部,面積為107,771平方公里。在1989年11月9日柏林牆倒塌後,東德領土於1990年10月3日正式併入西德,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從此覆蓋德國全境,德國統一。1991年3月15日,四個佔領國正式放棄對其的佔領權。因此除了視為是一個分裂狀態下的獨立國家之外,西德也可被視為是當代德國(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的一段歷史時期。1990年10月3日兩德統一時與西德合併。

二戰之後,這些國家在地圖上不見了蹤影!

五、蘇聯

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簡稱蘇聯(СССР),是一個存在於1922年至1991年的聯邦制社會主義國家,也是當時世界上土地面積最大的國家,佔有東歐的大部分,以及幾乎整個中亞和北亞。1941年6月22日,蘇聯遭到德國等軸心國入侵,歷經了4年激烈的戰事後取得了勝利,與美國一同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兩個國家,被稱為超級大國,同時因出兵擊退入侵德軍,並得以控制了東歐大部分國家。在1980年代末,蘇聯領導人米哈伊爾·戈爾巴喬夫試圖進行改革政策,將國家自由化和民主化,放寬對東歐等其他衛星國的控制,卻導致蘇聯在1991年解體,在政治鬥爭中獲勝的葉爾欽所領導的俄羅斯聯邦繼承了蘇聯主要的軍事、經濟和國際地位,但人口損失近半的情況下,蘇聯建立的紅色秩序已經不復存在。

二戰之後,這些國家在地圖上不見了蹤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