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傳里的祕密:誰是謀害果郡王真兇?

第五十二集王爺在黃河出事之後,皇上的反應是”秘不發喪 ”,而到了第七十四集逼熹貴妃給允禮下毒之後,同樣也採取了”秘不發喪”的老招數。這兩處不同尋常的共同反應非常啟人疑竇 。這段黃河遇險是誰謀害果郡王;不少伏筆拍了出來。蘇培盛何以確定十七爺一定回不來?他用的字眼頗有玩味之處,到底是給誰“生生斷了”後?

摩格可汗人在準噶爾 ,沒那個能耐跑到黃河邊上、天子眼下對付允禮,且按照劇裡說法,皇帝懷疑熹貴妃跟王爺可能有曖昧時,第七十三集派血滴子領夏刈私下去詢問,答案是“摩格始終舌認果郡王與如有任何私情”,皇帝說那是“摩格袒護贏貴妃之情,聯難道著不出來”。所以答案很清楚了,摩格王子當初被甄嬛與允禮救了,不可能恩將仇報,也對王爺沒有那樣深的忌憚之情。

甄嬛傳裡的秘密:誰是謀害果郡王真兇?

皇上說"成大事者不拘小節,也不會沉於男女私情”,自從純元皇后死後,帝王已經對任何女人都沒了感情,除了肉體需求之

外,後宮妃嬪全都是他手裡的生產或鬥爭工具,如此而已

甄嬛與果郡王在森林裡閒逛,救了被蛇咬了手的摩格王子,王爺跟摩格還有了一段齟齬,摩格對果郡王是十分不屑的。

摩格不認為允禮可以帶兵,也不算是自己的對手。既然如此,他哪有必要特地派人去黃河邊上對王爺的船動手腳呢?

王爺在劇中有兩度露出凌厲的目光,那眼神帶有殺氣:一是第五十一集剛剛與甄娘成了情人,突然散步半途蹦蹦出摩格這個看上甄嬛的準噶爾傷員,為了心愛的女子,王爺自然有賭命的勇氣;另外一回,第七十四集的私下場合,皇帝召見果親王一起飲酒,旁邊無人陪侍,君王質問問他是否跟熹貴妃有私情,王爺裝醉低下頭來,眼神卻暗暗蹬著皇上,頭一回流露出強烈的懵恨。這段情節很明顯,十七爺老早就知道當初對自己動手謀殺的主謀是誰。自己的皇兄派人暗殺,還無時無刻不想著要對付自家兄弟。自己的額娘為了太后而自請出宮修道,不都是為了那張龍椅?

劇中皇帝對老十七的描述,則和張廷玉的讚賞完全相反,認為老十七要搶他的龍椅,果郡王花了更長的時間在西北邊關,就算開為親王,反而更受到皇上的猜總。

在清朝可爭皇位的皇子通常只有滿軍康上三旗(鑲黃、正黃、正白旗)

筆者在第六章提及,此 劇將允禮改為正白旗,那麼王爺也有了爭奪皇位的基礎

甄嬛傳裡的秘密:誰是謀害果郡王真兇?

未登基前的雍王爺本就是鑲黃旗的旗主,他所用的瓜爾佳,鄂敏、入宮的擁人還有後來給甄嬛“抬旗”而賜的鈕枯祿氏,也全都是鑲黃旗的。(因為要抬旗得旗主上奏辦理,此外同一個旗的多半是姻親,皇帝身兼旗主,讓同為黃旗的瓜爾佳氏入官是親上加親,給漢軍旗的甄嬛抬旗為滿軍旗的鑲黃旗,也表示親近和高身份之意。)皇帝曾說“凡事就怕用心學”,或許果親王在雁鳴關練兵理政學得太好,這樣聰明通透之人,本來就身份尊責、才華洋溢、善於於騎射,到了軍中又頗受軍民愛戴,那不是更犯了“功功高震主“的忌?

皇上命人暗殺果郡王,這一點從小履子“慌張張”的對話中可見端。若是自已真心”善待“的弟弟,身邊的太監必然歡喜來報,怎麼會有這樣不知所措的表情?從天子的神色、貪圖逸樂、隨侍宦官如蘇培盛、小釐子的詭異反應,已經可以得到證實。

甄嬛傳裡的秘密:誰是謀害果郡王真兇?

這一點,甄后來必然明白。那麼反推到她後來決定回宮、舒太妃的”兩害相權取其輕”說法、崔槿汐為此讓甄嬛接觸葉瀾依的種種作為,都是為了要對暗害果郡王的皇帝報仇。劇中謎底揭曉,皇帝就算到死都在說謊,且心愧疚不安、自己騙自己已。太后臨死說他“骨肉相殘”同樣也證明此事。

倘若皇帝不對自己親弟弟下毒手,甄嬛不會成為熹妃,王爺也就不會為了自已心愛的女人而失去控制,在“和親準鳴爾”事件上被皇帝逮住弱點

皇上早就要除掉十七爺,而允禮根本就沒有半分皇位之心。由此來,果郡王之死與眾多悲劇,皇帝是始作俑者,誰能冤枉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