呦呦鹿鳴示德馨,靈鹿繾綣走相思

呦呦鹿鳴示德馨,靈鹿繾綣走相思

《詩經》中曾提到過“呦呦鹿鳴,食野之苹。我有嘉賓,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將。人之好我,示我周行。”一吹笙管振簧片,捧筐獻禮禮周到。人們待我真友善,指示大道樂遵照。

在詩經中,鹿的出場率很高。鹿角巍然,昂首挺立,寄託了高潔、淡然脫俗的品質。

據明朝《一統志》記載:唐裴休講道於此,有白鹿銜花出聽。

傳說唐代名相裴休,貶任荊南節度使時,曾至益陽。裴休博學多能,喜歡佛學,夜深人靜,他便在山上秉燭夜讀,朗朗的誦經聲,引得一隻仙白鹿駐足聆聽。

唐朝著名詩人李渤,年少時在五老峰的一個山洞裡隱居讀書,日夜攻讀,十分刻苦。傳說感動了神鹿群中的一隻白鹿,它飛下雲際,成了李渤形影不離的伴侶。之後李渤功名成就,當了江州刺史,返回尋找白鹿,白鹿早已消失不見了。為了紀念白鹿,李渤就將當年讀書的山洞,改名為白鹿洞。

邵族是臺灣原住少數民族,傳說有一位英雄少年打獵時,突然遇到一隻白鹿,他一路追逐來到日月潭。白鹿躍入潭中不見蹤影,少年入潭遍尋不著,卻意外發現潭中魚蝦豐美,於是決定舉族遷居日月潭。這就是邵族人的“逐鹿傳奇”,邵族為此視白鹿為吉祥物。

四肢修長,毛色亮麗,目光靈動,脖頸修長,鹿作為這樣一類美好的事物被大多人所以愛。

鹿與祿字諧音,通祿。象徵吉祥長壽和升官之意。因此它在有些圖案組織中常用來表示長壽和繁榮昌盛。鹿所到之處萬木茂盛,五穀豐登,六畜興旺,疫癘廓清,萬家康樂,一片祥和太平之盛世。南極仙翁——老壽星就選擇了鹿當他的坐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