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疫苗醜聞頻發 引發藥品供應鏈上鏈之爭

假疫苗事件持續升溫,近日更被曝出打給孩子的疫苗不僅是25萬支,而是高達65萬餘支!無數家長狂翻疫苗本,一時間全國上下陷入了深深的“疫苗恐慌”。國產疫苗的情況讓人細思極恐,接二連三的出事,使得大家對國產疫苗的不信任感達到了頂峰。

國內疫苗醜聞頻發 引發藥品供應鏈上鍊之爭

區塊鏈是否能解決民生“信任”問題

食品安全、藥品安全……這些民生問題是最基本的民生尋求,與生命安全密不可分,然而,越是基礎的民生問題卻越是頻頻出現造假等質量問題,讓民眾的生命受到嚴重威脅,那麼到底該如何守護這生命的第一道防線呢?或許區塊鏈能或多或少的解決當前這一棘手問題。藉助區塊鏈數據不可篡改、可溯源的特點,保證產品生產的每一個環節信息真實有效,能最大程度的減少此類事件的發生。

對於此次疫苗事件,李笑來則表示:“如果將整個疫苗供應的每個環節數據都利用無幣區塊鏈進行存儲,記錄從頭到尾的數據,那麼大多數藥品安全問題都可以解決”

國內疫苗醜聞頻發 引發藥品供應鏈上鍊之爭

這類問題的出現,從根本上來講,就是信任問題。而號稱為解決“信任”問題而生的區塊鏈,真的能解決“假疫苗”問題嗎?很遺憾,區塊鏈並不能徹底解決“疫苗問題”。區塊鏈能做的只是部分溯源,區塊鏈可以防流程,但無法防源頭。我們所能追溯到的,只能是RFID標籤,如果在疫苗源頭就出了問題,給假疫苗貼上真標籤,到頭來,我們還是無可奈何?

數據上鍊困難重重

還有就是上鍊問題也是困難重重,首先,如果國家不頒發相關的區塊鏈政策,如何吸引疫苗企業把疫苗信息寫進區塊鏈裡?畢竟只有國家藥品食品監督管理局下達文件政策,鏈上的信息才具有政府信用背書,消費者才會相信這些信息。如何將這些疫苗數據進行標準化,保障高效規範的“數據上鍊”是一個極大挑戰。

國內疫苗醜聞頻發 引發藥品供應鏈上鍊之爭

儘管目前區塊鏈技術尚處於討論研究和推廣應用階段,雖無法解決作假之源,但僅僅是溯源這一項,區塊鏈技術就能對問題疫苗、毒奶粉,乃至於醫藥行業、食品安全的溯源產生巨大的效用及震懾。

這樣的一個技術,依然是值得我們去擁抱,去實踐,去推進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