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哪有什麼天賦異稟,不過就是絕不認輸

最近,韓寒在回應關於當年退學時說的一段話讓我很以為然:

退學是一件很失敗的事情,說明我在一項挑戰裡不能勝任,只能退出,這不值得學習值得學習的永遠是學習兩個字本身。學習”兩字,不分地點環境,是一件終老要做的事情。我聽到有人美滋滋得意洋洋說,韓寒,我學你退學了。我不理解。我做的不好的地方有什麼好學呢?為什麼不去學我做的好的地方呢?

非常中肯。

韓寒不是因為退學才“成功”,只是因為“成功”才被人放大了退學,比爾蓋茨同理。

成功加上引號,是因為不想把“成功”單一化、標準化、具象化。

在我看來,成功既可以是事業有成,也可以是家庭美滿,或者兩者皆有,既可以是完成積累,也可以是認識自我,或者先後到達。

以前,我在部隊時,身邊有不少人都在同一種狀態:

部隊不適合我。

也有同一種預期:

我離開這裡肯定大有作為。

然後就在各自嗟嘆相互調侃彼此消磨中耗費了一年又一年,除了想盡一切辦法或熬或找或跑或送得到職務的調整,生活沒有任何進步和驚喜。

而且一直、一致認為,所有一切都是環境造成的。

其實,就是主動認輸了。

而事實是,往往在一個領域一個階段倉促認輸的人,到了新的領域下一個階段,大多也一直輸在後面。

我在部隊十七年,認識的人中回到地方事業家庭俱佳的百分之九十是在迷彩歲月裡也拔尖的人。

而那些從一進入部隊就抱怨到離開的人,往往最後都銷聲匿跡難聞聲訊了。

我哪有什麼天賦異稟,不過就是絕不認輸

這裡有一個真實的例子。

我剛軍校畢業到基層部隊當排長時,排裡的二班長,是一名二級士官。

剛去那幾天,無論晚點名安排工作,還是日常管理,甚至寫思想彙報,他都給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好印象。

我很好奇的問別的班長,二班長怎麼這麼厲害,是大學生入伍的嗎?

其他班長鬨堂大笑,他啊,小學都沒畢業。

笑完後又都是一臉正經加一臉佩服,給我細說他的情況。

原來他真是因為家裡窮,連小學都沒讀畢業,字還認不全,十六歲就來當兵了。(那時部隊的准入制度,還沒現在這麼嚴格,不過多解釋)

天南地北的戰友都看不起他,嫌他沒文化,不會寫字,說話難聽。

他也想過當逃兵,逃離那個瞧不起他的環境,逃離那群對他指指點點的人。

可他最終沒有逃、沒有跑、沒有鬧,只是一發狠,外出的時候買了一本中華成語詞典回來,開始發了瘋似的

背!詞!典!!!。

到義務兵第二年就能把整本成語詞典裡所有文字全部背下來。

是的,沒錯,整本字典所有文字!!!

我哪有什麼天賦異稟,不過就是絕不認輸

說真的,能把成語詞典全部背下來的人,絕對是個“狠人”,其中文熟稔度也絕對比現在大多數的大學本科生要高得多。

那時還沒有許三多,卻有一個讓我瞠目結舌的二班長。

二班長自那件事一發狠後就再也收不住,背完成語詞典,又開始背訓練大綱,還天天纏著指導員幫他改通訊稿,本來身體素質就好,訓練還從不偷懶,成績非常突出。

在第二年年底就毫無爭議的立了三等功,成了那幾年我們那支連隊唯一一個義務兵時期就立了三等功的戰士。

轉了士官後,連隊馬上就讓他當班長,既拿過軍事比武第一,也得過優秀四會政治教員,每年優秀班長更是拿到手軟。

中間有一年,二班長很有機會提幹,可是因為大家都知道的原因,那個時候的風氣,無論部隊還是地方,像提幹這種緊要事情是需要各種資本的,最終沒有提成。

最後,二班長在二級期滿就選擇退伍。

走之前,我問他,當年為什麼會想到去背成語詞典?真的太讓人佩服了。

他說,其實沒什麼,就是軸,不想認輸。別人覺得我哪裡不行,我就一定要在那裡讓他們刮目相看。我哪有什麼天賦異稟,不過就是絕不認輸。

話語說得很簡單,成語用得很準確,卻完全可以想象其中的艱難。

我還問他,沒有提幹,你失望過嗎?

他笑了笑,搖了搖頭,沒做回答。

退伍回家後,拿著幾千塊退伍費的二班長在雲南老家創業,中間也有不少波折,但直至今日,已經是手下員工上千人的公司老總,企業形象正面,社會輿論積極,上次和我通電話還談到公司籌備上市的事。

二班長走的路,幾乎沒有起點,過程曲折艱辛,從來沒有抄近。

這樣一個人,環境可能讓他輸了當下,但不認輸卻讓他贏在未來。

而那些起點水平面不知高出他多少倍的人,到了一個地方就開始埋怨環境,抱怨制度,鄙視同事,哪怕他每天心裡想、口中喊他的未來在遠方、他的世界在外面、他的成功在等待幾千上萬遍,也只會從一開始就輸到最後。

我哪有什麼天賦異稟,不過就是絕不認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