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情年代(民間故事)

雞情年代(民間故事)

宋朝孝宗年間的一個春日,自貢榮州豐華酒樓貼出了一張招徒啟事,要招一名身材高挑的年輕美女做學徒。

有人問:“自貢的美女倒是不少,可學做菜為什麼要求個兒高的呢?”主廚王石柱說:“個子高才夠得著灶臺不是?”

等了3天,終於有一名身材高挑、皮膚白裡透紅的女子來揭榜了。酒樓掌櫃孟豐華暗喜,叫王石柱來面試。王石柱讓她介紹一下自己。女子說:“民女宋氏,小字文晴,今年從上海鎮隨母到榮州定居,我最想學的是做鹽擦雞。”

鹽擦雞是滬菜,自貢因鹽業發達,天南海北的人到此營生,人的口味也在此大聚會,各大菜系紛紛登場,酒樓各出奇招吸引顧客。豐華酒樓推出“鹽擦雞”這個新菜的目的,在於把對面“百味香”酒樓的“冷吃兔”比下去,為此,他們還打出了“天下第一雞”的招牌。

聊到最後,宋文晴問學習多久可以出師,王石柱擺出師父的架子道:“文晴,學得快也要3個月,為了證明你學藝的誠意.必須交50兩銀子當押金,你考慮清楚。”

第二天,宋文晴交了押金就來做工了。王石柱拿來一碗米,撒在鍋裡,米在鍋裡剛炒一會兒就跳了起來,炸得到處飛。王石柱手持兩把鍋鏟,一把炒米,一把擋住飛濺出來的米,說:“文晴,無論做什麼,都要從基本功練起,你看我的手勢,擋米的這把鍋鏟是圍著鍋沿作六邊形運動,這樣米才擋得住。什麼時候你炒的米不飛出鍋了,我就開始教你製作鹽擦雞。”

從那以後,宋文晴每天都要練習一個時辰的炒米,此外還要負責拔雞毛、褪鴨毛、切菜。雖然辛苦,可她從不叫累。王石柱對她的表現很滿意。

一個月以後,宋文晴基本掌握了炒米的技巧。王石柱便把她帶進操作單間,手把手地教她怎麼製作鹽擦雞。調味料無非是鹽、黃酒、姜塊、八角等,王石柱把淨雞吊得風乾以後,用銀針在雞的胸脯、大腿處紮了一遍,雞皮上出現一個個小針孔,那磨成粉末的調料,就被王石柱的手掌擦進雞身裡去了。

宋文晴以為將雞醃製一會兒上籠蒸就行了,誰知王石柱又把雞用石頭壓上,放入一個瓦缽內蒸上了。蒸了十二個時辰,一直到第二天早上,他取出缽頭裡的雞,放進事先準備好的雞湯裡,浸上三四個時辰以後,才取出來再上籠蒸。蒸了半個時辰以後,鹽擦雞才算真的成菜了。上了桌的雞色澤金黃、滋味醇厚,香味直往人的口鼻裡鑽,令人垂涎欲滴。

王石柱說:“因為製作時間長,所以這道菜最好是在冷天做,才不會餿,而且一天只能做二十隻。夏天若想吃,就得用井水來配合壓缽頭,但口感不如冬天好。”

在歎為觀止的同時,宋文晴也感到了做好鹽擦雞的不易,但也沒有打退堂鼓。王石柱看她一門心思學真功的勁兒,不禁問她到底是為什麼要學做鹽擦雞。

宋文晴笑道:“我是想孝敬母親,她最愛吃鹽擦雞了,我們是上海鎮人,好這口家鄉菜,但是你們酒樓的鹽擦雞賣得貴,所以我就想學會了在家做給她吃。”

兩個月過去後,宋文晴能單獨製作鹽擦雞了,也得到了顧客的稱讚。三個月滿後,宋文晴想拿押金回家,不料王石柱卻說:“咱們當初是說至少學三個月,但如今你的手藝還沒完全學會,出不了師。”

宋文晴請求道:“師父,我只是學會了做給我母親吃,差不多就行了。”誰知,王石柱依舊不鬆口。宋文晴不能丟下那50兩押金一走了之,只好每日長吁短嘆。

有個夥計看不下去了,指點她:“王石柱收徒弟,一向留一手,要徒弟教他一招絕技,他才會把最後的秘訣教給徒弟,並同意徒弟出師。否則,他就會百般刁難,不讓徒弟出師。”

宋文晴哪有什麼絕技教給王石柱,她只好悻悻地回到家,把夥計的話告訴了母親。宋母一時也沒計策,只說容她想幾天辦法。

這天中午,豐華酒樓的一桌客人忽然發起火來,說菜裡有女人的頭髮!掌櫃孟豐華賠禮道歉不管用,很快又來了幾個衙役,把主廚王石柱帶走了!

宋文晴得知後,急忙找孟豐華拿回了50兩的押金,然後說要去衙門救師父,並說廚房只有她一個女人,那菜裡的女人頭髮只能是她的,她這就去請罪。

王石柱被關進了牢裡後,一位姓張的牢頭送來一壺酒和一隻鹽擦雞:“這是你那學鹽擦雞的女徒弟送來孝敬你的!她說頭髮是她的,不關你的事,想必你很快就能回家了。”接著,又熱情地給他倒上了一杯酒。

兩人就著鹽擦雞,喝了個痛快,張牢頭說:‘‘兄弟,這隻雞是你那女徒弟做的,跟你做的相比,味道上差那麼一點,你能告訴我雞的味道差在哪兒嗎?”王石柱一聽,酒就醒了一半:“不差味兒,就是這個味呀。”

張牢頭把臉一板,道:“你不說出來,得罪了我們刺史大人,你就再也見不到外面的太陽了!”王石柱聽了這話,酒就全嚇醒了,忙問刺史大人是誰。張牢頭這會兒酒勁上來,管不住自己的嘴,說:“就是你那徒弟的未來夫君呀!”

張牢頭說的這個刺史是榮州刺史趙懵,他是宋孝宗的嫡長子,太子人選!可他至於為了一盤雞把王石柱抓到牢裡來?至於為了一個做美食的秘方對一個廚師威嚇?原來,趙惜本人沒有這個意思,是他的管家要求下屬官吏必須拿到做鹽擦雞的秘訣,並懲治一下刁難女徒弟的王石柱。下屬們就把上司們的要求一級級放大,到了張牢頭這裡,就變成了軟硬兼施的拷問。

趙懵看上宋文晴,要娶她為妾,宋文晴自己都不知道,只有宋母知道。宋母長年在趙府做點心。因為點心做得好,趙惜召見過她,無意中看到她女兒十分嬌俏,又喜愛烹調,當下就喜歡上了,便派管家先跟宋母打了一個招呼。

宋母要求給三個月期限,她說鹽擦雞是她們上海鎮女子的看家菜,要讓女兒學會做這道雞回來再接受這樁婚事。

宋文晴學滿三個月以後,拿不回押金,得不到做鹽擦雞的秘招,宋母就給趙府管家透了個信。管家就安排人去鬧豐華酒樓,指使縣令去抓王石柱。

王石柱聽完,只得無奈地說:“唉,其實也不算什麼秘訣,就是給雞身上打針孔時,不要用銀針,要用竹針。這樣雞出鍋以後,不帶一點金屬味兒。我不放宋文晴出師,是孟豐華的意思,因為宋文晴高挑漂亮,能吸引顧客來。”

宋文晴嫁給趙懵為妾以後,自貢的美女便學鹽擦雞成風,盼著一朝飛上枝頭做鳳凰。再往後,雞的製法更多了,什麼椒鹽擦雞、沙姜雞、醉雞、棒棒雞,各展神通,有“美食之府”之稱的自貢,進入了一個發達的“雞情年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