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科技:给摄像头的脖上挂上法定的铃铛

讲科技:给摄像头的脖上挂上法定的铃铛

------本期内容导读------

某地有一只老虎会伤人,而且这只老虎神出鬼没,令人防不胜防。有一人想出绝妙的主意:我们只需要在这头老虎的脖子上系一串铃铛,这样只要我们听到有铃铛声接近,那就明白危险了

------以下正文详情------

上一周最有喜感的新闻莫过于VIVO新发布的NEX手机的摄像头事件,虽然说已经在网上到处传了个遍,但是为了事件的完整描述,刚刚觉得还是有必要在一开始的时候,把事由的那篇朋友圈的信息截图再次展示一下:

讲科技:给摄像头的脖上挂上法定的铃铛

说实在的,这回所谓立了大功的VIVO-NEX手机的确是“无心插柳”,大家都应该知道,NEX的摄像头升起的设置,本是为了解决如何不让前置摄像头破坏全面屏的重大难题,苹果的方案是非常明显的前流海,夏普拿出来稍位占位较小的美人尖,都成为“并不完美”的全面屏,而VIVO这次采用的则是让前置摄像头不用时藏在机身后,使用时才升上来的方案。而正是因为这样的设计思路,从而让原来在调用摄像头时的“默默无闻”一下子变得“生动有趣”了起来,的确是挺有讽刺意味。

讲科技:给摄像头的脖上挂上法定的铃铛

其实在手机发展史上,也曾经出现过一起比较类似的事件,同样也是摄像头。在手机照像开始兴起时,有聪明的设计者发现:虽然手机上并不存在机械快门,但是在用户按下拍照键时的一刹那,如果用扬声器模拟出“咔嚓”一声的话,既能让用户准确地感知成功拍照了,又能提供非常完美的用户感受。于是,手机拍照时的“咔嚓”声成为了典型的用户感受级的设计在几乎所有的手机上普及了。然后在实践中,大家发现了这一设置带来的新收获:如果有人利用手机假装通话等来偷偷拍照的话,这个“咔嚓”声就成为了最显著的提醒了。

而对此,日本则是明确出台法律规定,能拍照的手机上的快门声音是不允许用任何手段关闭的,而绝大部分手机也不会在设置菜单里提供关闭快门声的功能,要想关闭它,则是需要比较复杂或繁琐的操作的。

而这种思路在更早的历史故事中也同样存在过,就是某地有一只老虎会伤人,而且这只老虎神出鬼没,令人防不胜防。大家聚在一起商量对策,突然有一人想出绝妙的主意:我们只需要在这头老虎的脖子上系一串铃铛,这样只要我们听到有铃铛声接近,那就明白危险了。当然,故事的结局则是大家在询问谁能把铃铛挂到这头凶猛的老虎脖子上的尬尴质问中结束了。

只是在科技日益发展的今天,由于手机的普及与便利,开始对用户隐私所产生的威胁与影响,已经并不亚于昔日猛虎伤人的作用了。而在今天,通过法律或者是行业政策规范的制定,在容易侵犯个人隐私的老虎脖子上挂上一串铃铛,倒确实并不是一件多难的事情。在上述的两个例子里,咔嚓的模拟快门声、以及明确升起闪动一下的摄像头,都可以看成是意义深远、作用明显的铃铛声。

有消息说,VIVO之后迅速推出了硬件的升级包,重新优化了摄像头的升起操作。对于一些只是调用摄像接口但并没有真正实施拍照窥探行为的程序语言便不再作出反应。针对这单一的改动,的确是非常有必要。但是,我们也有理由怀疑,在没有法律法规的明确规定之下,今后的所有可升式摄像头,会不会在利益与软硬件的博弈之下,会选择让步流氓软件。就像现在国内越来越多的手机都支持以特殊的操作手法关闭掉手机拍照声音这样。

实际上,给伤人的猛虎套上警示铃铛的操作,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了。包括如今手机APP对于各种权限的调用,必须要弹出明确无误的询问提示菜单,所有涉及在线支付的请求,都必须要有二次确认菜单。这些,都是在国家监管部门的明文规范之下,才得以大面积推广。而面对越来越多的APP滥用手机用户权限的问题,监管部门实际上更应该把这种无心操作推广到所有手机的摄像头调用规范,都可以明确规范每次的调用,都应该有显著且不可关改的提示。而这样的规范,更可以推广到带摄像头的平板、PC以及笔记本电脑领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