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人民日報《三問區塊鏈》分析區塊鏈近期政策走向

從人民日報《三問區塊鏈》分析區塊鏈近期政策走向

有些進程,比我們想象的更快,比我們想象的更復雜,也比我們想象的更壯烈。

幣市小姐姐的上一篇文章曾提到,當你的視角從幣圈跳出來,開始站在歷史的高度去審視這場變革的機遇時,或許,你會窺探到全然不同的景象。

對國內監管政策走向的判斷

最近,市場觀望氣氛濃重,入場資金不多,似乎都在等待三月份監管政策的落地。其實很多傳統領域大佬已經裝好了大箱的子彈,就站在門口觀望著,隨時準備衝進來掃射。他們也想看看三月份會不會重現9.4場景,在政策落地後撿點便宜貨。大佬們子彈多,不用擔心上不了車,而小韭菜們就得掂量一下了。

2月26日《人民日報》接近整版刊發了兩篇關於區塊鏈的文章《三問區塊鏈》和《抓住區塊鏈這個機遇》。

從人民日報《三問區塊鏈》分析區塊鏈近期政策走向

回想94之前的情景《人民日報》對虛擬貨幣頻繁發聲,隨之而來就是有史以來對虛擬貨幣的最強監管,中國人民銀行等7部委採取措施,要求虛擬貨幣交易所徹底關停其在中國的所有交易活動。

而這次,時逢兩會之前,人民日報的再次發聲,顯得非常微妙,甚至可以說對區塊鏈行業是一個振奮人心的消息。由此可以想見,未來的政策很可能依然是側重於對艾希歐的管控,而對於整個區塊鏈產業則給予了相對正面的肯定和期待。

結合各方面消息來看,小姐姐認為接下來的國內監管政策很可能會沿著理性的方向推進。在這樣的形勢下,我們沒必要盲目踏空,合理控制好倉位。既不要滿倉更不要空倉,倉位已經較高的朋友可以保持現狀,只要你持有的是價值幣種,根本沒必要盲目調倉,給後面的進退留有餘地。

最近小姐姐微信群裡準備入場的新人還是挺多的,對於新手建議選擇主流幣種,可以開始考慮分批建倉了,最近倉位不必太高控制在20-30%即可,此外一定不要盲目靠別人的推薦來選擇,試著自己去做深度分析,找尋標的背後的投資邏輯。

公眾號裡很多朋友問到一個類似問題,手中原來已經持有了不少山寨幣,聽完小姐姐上一篇《幣圈方法論》後,明白了長期持有風險很大,但現在已經有一定比例的虧損,是否應該立即割肉呢?小姐姐的建議是,既然已經在手裡了,也不必急著馬上出手。找時機分批次出,如果短期內能趕上莊家拉盤或者趨勢整體上行時,毫不猶豫地調倉。拿著空氣幣很容易神經衰弱,有機會就把空氣幣換成價值幣,把短期投機轉換成投資價值。

雖說幣圈一日,人間一年,難免容易焦慮浮躁,成功的投資就是要戰勝人性,讓我們靜下心來,多思考方法論、投資哲學、環境趨勢這些看似枯燥實則有真正意義的話題,不經意間,你會發現自己的財富悄悄增長了一大截哦。

從貨幣角度聊聊區塊鏈

身處區塊鏈風暴的中心,小姐姐想起了一本經典作品《貨幣戰爭》,於是今天想從貨幣的角度來和大家聊聊區塊鏈。

20世紀30年代以來,西方資本主義國家進入了工業化經濟體高速發展期,當代資本主義的基石——貨幣與銀行運作機制貌似堅固無比。

哈佛等常青藤大學的畢業生紛紛加入華爾街投行,高盛摩根大通等成為眾人眼中的金飯碗,小姐姐是學金融的,自然也不例外,大學時立志擠進華爾街。但是,負債程度的增長、銀行經營的困境,以及隨之而來的經濟衰退都預示著現行的金融和經濟體系存在更深層次的問題。危機持續積累,到了2008年10月,危機發展到巔峰的時候,各國中央政府接過了全球銀行體系的爛攤子,以國力承擔了企業應該承擔的責任和債務。經濟危機過後,中本聰發明比特幣,初衷也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所以某種程度上來說比特幣是經濟危機的副產品。

這些年華爾街為什麼能叱吒風雲,金融為什麼能處於所有行業金字塔尖的位置呢?金融本質上就是憑空創造出來的,貨幣和銀行能在市場經濟中點石成金,也最終引發了經濟體系的徹底崩壞。著名的貨幣大師彌爾頓弗裡德曼說:“一切價格都是貨幣現象”,大家可以算算這20年來房價的增速,基本等於M2的增速,可見老百姓掙錢的速度完全趕不上央行印鈔的速度啊。

從人民日報《三問區塊鏈》分析區塊鏈近期政策走向

貨幣某種意義可以理解為是國家發行艾希歐,通過發行法幣向老百姓借錢,來提供基礎的國防、治安等公共服務。但不同之處在於,比特幣只有2100萬個,而法幣卻可以隨意印發。

從人民日報《三問區塊鏈》分析區塊鏈近期政策走向

現代的銀行運行機制,運行的動力是什麼?是負債。負債是什麼?是老百姓存在銀行的血汗錢。銀行有了負債就可以發放貸款來賺取利差,旱澇保收,所以為什麼A股企業的年利潤中四大銀行就佔了一半。什麼,你問如果出了問題,貸款收不回來怎麼辦?沒關係,拿納稅人的錢來填啊,哪個親媽能對自己孩子見死不救,美國的次貸危機最終就是這麼解決的嘛。

現在我們再來看看為什麼說區塊鏈是不可阻擋、百年一遇的大趨勢。貨幣的本質是什麼,是一種負債,一種記賬。現在移動支付有多發達、多方便,大家都感受到了,記賬貨幣已經成為貨幣存在的主要形式。也就是說,貨幣已經成為一種記賬方式,而不是一種商品了。紙幣現在只是信用的一種表徵,紙幣背後的央行記賬才是貨幣的本質。

中心化記賬的弊端上面已經說得很清楚了,腦子清楚的人們在看到數字貨幣這種去中心化的記賬方式時,ALL IN數字貨幣也就並不稀奇了。過去幾年,數字貨幣的加速上漲也說明越來越多的人看到了這個趨勢,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加入了這個共識機制之中。

美國西海岸的科技大佬們業終於等來了這個絕佳的機會,這些全球價值最高的科技公司有全球最好的人才和生產力。如果他們能持續推動數字貨幣市場發展壯大的話,不僅可以擺脫法幣的約束,實現自我造血,也能形成真正全球化有更強自治權利的公司帝國,從此KO掉華爾街的金融統治地位。

貨幣從原始的負債到石頭貝殼等到金本位,再到國家信用本位,下一步呢,毫無疑問將進化到個人信用本位。舉個例子,現在你買房、貸款、辦信用卡等都需要看央行的徵信,未來就不用了,你的所有記錄都在那條不可篡改、蓋了時間戳的鏈上,那是屬於你自己的信息,如果願意,你甚至可以提供給相關機構換取報酬。

互聯網讓信息變得更透明,區塊鏈則讓信用變得更透明且更對稱。這將是一次生產關係的變革,也是一次徹底的供給側變革。但凡是變革,既得利益者肯定是十萬個不情願,可是這一次,他們遲早會明白,人才和智力是無法接受法幣剝削的,只能撮合、交換,達成共識。所以說,區塊鏈是顛覆性的,是殺不死的,每一次被強烈的壓制後,它都會以更強大的姿態捲土重來,最後以超過千倍的力量碾壓舊勢力,瞬間完成新舊交替。比特幣歷史上曾經21次被西方媒體宣佈死亡,之後價格一次比一次高,打了無數人的臉。

從人民日報《三問區塊鏈》分析區塊鏈近期政策走向

最近在大家的幫助下,小姐姐粉絲團快速壯大,團隊每天都忙到半夜,想為大家做的事情太多,跟大家聊聊我們後續的發展計劃。

小姐姐這個公號緣於前段時間跟某個前輩開的一個玩笑。我笑話他影響力雖然大,但太接地氣,不夠優雅,他說讓我做個優雅的咖給他看看,我則回應:好啊。

於是,小姐姐的自媒體定位就是內容夠幹無水分,並且形式賞心悅目,做幣圈的一股清流,希望能夠聚起三觀一致的群體,不求多隻求精。

但沒想到發展比我想象中要快很多,很多合作方和項目方也找到我們,各方都希望小姐姐的IP能聚起更大的社群,這樣才能匯聚到更多資源,接下來做更多有利於社群整體發展的事。

今天,也想把小姐姐社群的定位跟大家明確了一下:

一、我們要讓社群規模更大,初步目標是做十萬人的精品社群,資金量達到主流投資基金的量級,能夠匯聚圈內各類頭部資源。

二、形成聚集區塊鏈思維模式的新社群,創建咱們自己的去中心化組織架構。

其實,對組織關係的變革才是區塊鏈技術最大的價值所在。待時機成熟後,我們會以發行TOKEN的方式來激勵社群的發展,這方面小姐姐已經有了一套想法,但還有很多問題仍在逐步解決,比如法律問題,資產綁定問題,與海外基金如何結合,TOKEN價值的塑造,如何形成群體內部深層的共識,如何實現利益綁定和合理分配,等等。

三、社群的人必須齊心協力,甚至說是有共同信仰的。

我觀察了其他一些社群,很多都是人數很多但共識很少,很難形成合力,發揮不出群體的潛在價值。歸根結底的一個問題是大家的思維模式和價值傾向原本就是不一致的。為此,小姐姐的定位是,用小姐姐輸出的價值理念和認知模式,來作為社群的主體基調。然後逐步篩選,將價值觀一致的小夥伴留在社群中,理念不一致的小夥伴自然會離開,最終實現把同類人聚在一起的目的。我們的同伴一定是投資理念趨同,甚至是生活格調趨同的。大家未來的交集,可能不止在投資領域,或許延伸到生活的各個層面。

我觀察到現在我們每個群裡都會有一些非常有見地的高手,在熱心地回答群友問題,輸出理性的投資觀點;還有那些主動把小姐姐文章傳播到其他群或分享到朋友圈的同學,在此一併感謝。至於天天各種溢美之辭讚賞小姐姐的同學們,你們真的不是托兒嗎?哈哈,可以繼續保持哈。總之,有貢獻的同學我都記著呢,等十萬人社群的小目標完成後,小姐姐開直播,發TOKEN論功行賞好不好。

投資界的二八定律是永恆的,你是短線的投機思維還是長線的價值投資決定了你是屬於“二”還是“八”。我的目標就是希望我們社群的朋友們都能成長為這20%的佼佼者,無論在財富數量還是認知能力上都遙遙領先於眾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