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走在髮絲之間的傳統藝術

遊走在髮絲之間的傳統藝術

Created by FY

添加【賜骨·手作】客服:cigu008

查看更多 文藝豪士必備裝備

提到日本的和服文化總是讓人眼前一亮,其中最讓人心動的便是藝妓從頭到尾的華麗服飾,尤其是誇張繁複的髮髻以及讓人眼花繚亂的髮簪。而在傳統日本女性的頭飾中最為貴重的當屬藝妓之首的花魁的髮飾——她們多梳立兵庫髮髻,常用的髮飾是龜甲笄12或16件套,由前櫛簪、芳丁簪、松葉簪和玉簪組成,藝妓的頭飾極其繁複,整個頭冠可重達4公斤。

遊走在髮絲之間的傳統藝術

今天就讓我們來一同領略日本藝妓髮絲上的華麗

遊走在髮絲之間的傳統藝術

遊走在髮絲之間的傳統藝術

日本已經發展成熟的傳統髮飾是近世江戶時代的產物,其歷史不算久遠。根據四種髮型,髮飾也分為櫛、笄、簪、布四種類型,他們分別裝飾著不同的部位。“櫛”是髮梳,插於前發,“笄”是兩邊對稱的長條裝飾並與櫛配對,分扁、方、圓頭三種樣式,“布”則以紅白色居多,多用於固定。

遊走在髮絲之間的傳統藝術

今天所要介紹的“簪” 通常位於鬢的兩側,多為金銀龜甲製成,分一股、兩股、多股釵型,簪頭多設計成挖耳勺狀,而簪腳和挖耳之間較平的地方叫“鏡”,也可以添加裝飾。

遊走在髮絲之間的傳統藝術

由於日本是海島國家,物產資源相對貧瘠,因此髮簪通常用龜甲、珊瑚、螺鈿、水晶、貝殼、珍珠等海洋珠寶製成。偶爾用象牙、琥珀、玉石、絹、瓷等鑲嵌。製作工藝通常為打磨、漆雕、描金等。

遊走在髮絲之間的傳統藝術

日本的髮簪史可以追溯到繩文時代。那時,髮簪不過是一根細棒,被認為具有神秘的力量,人們把它戴在發中作為護身符,以抵禦邪惡入侵。

遊走在髮絲之間的傳統藝術

遊走在髮絲之間的傳統藝術

在奈良時代,由於中國文化的引入,日本的髮簪有了較為迅速的發展。在江戶時期,髮簪得到廣泛應用。隨著社會的繁盛發展,日本女性的髮型也變的更加“龐大複雜”,人們進而對髮飾有了更多的需求,工匠們開始打造更為精緻的髮簪。

遊走在髮絲之間的傳統藝術

江戶時代後期,髮簪的製造工藝達到頂峰,並出現了許多風格各異的設計。

遊走在髮絲之間的傳統藝術

如今,日本髮簪主要由藝妓佩戴,她們通過佩戴不同種類的髮簪以及特殊的佩戴位置表明自己的身份等級。

遊走在髮絲之間的傳統藝術

在江戶前,學徒藝妓相對於較高等級的藝妓,通常會佩戴繁複精細的髮簪,這點可能跟我們一般的想象有點背道而馳。因為在日本的傳統文化中,“物哀”、“幽玄”和“閒寂”佔據了主流審美,因此在高層次的藝術追求上反而要表現出簡素、纖細、冷澈、淡泊的意境。

遊走在髮絲之間的傳統藝術

然而到了江戶時期的“日本發”卻與之前相反,它誇張與繁複的裝飾代表著另一種奢華、精美、濃烈、世俗的感官情趣享受。尤其是藝妓頭上華麗多彩的髮簪,將這種熱烈展示的淋漓盡致。

遊走在髮絲之間的傳統藝術

不只是熱烈華麗,日本髮簪在裝飾內容上還兼顧著日式傳統美學。日本審美偏愛“寂”,它代表了從自然風物中領悟到的美與情感:靜寂、閒適、悠遠、冷逸和感傷,流露出餘情繚繞的風雅情調。

遊走在髮絲之間的傳統藝術

因此,髮簪裝飾的題材大多為自然景物或者日常生活,既有雪、月、花、木、草、雀、魚、蟲、流水、雲霞、竹林及四季之景,又有甲蟲、豆芽、藤瓜、魚簍、竹籠、葫蘆、團扇等田園情趣。不僅如此,還要以動物與物的對比來擬示自然界的動靜和諧。

遊走在髮絲之間的傳統藝術

藝妓髮簪也通過“豔”迎合著時代的繁盛發展。這裡的“豔” 指帶有光澤的美,主要通過大量使用描金、漆繪和螺鈿工藝達到豔麗的色彩效果。此種風格源於日本古老裝飾技藝——漆藝。

遊走在髮絲之間的傳統藝術

遊走在髮絲之間的傳統藝術

藝妓髮簪類型多樣,其中一種名叫つまみかんざし的髮簪,以其修長飄動的花穗子成為藝妓髮型上最引人注目的一瞥。它看起來像懸掛的紫藤花串。每朵小花都由正方形的絲質織物摺疊多次而成,根據仿造花種類的不同,花瓣從5瓣到75瓣不等。這種髮簪往往成對佩戴,頭部兩側各一個。

遊走在髮絲之間的傳統藝術

日本服飾向來講究呼應自然的季節性變化,這種花簪尤其明顯。尤其是藝妓中地位更高一籌的舞妓,全年 12個月,每個月都會佩戴不一樣的款式。

遊走在髮絲之間的傳統藝術

正月(一月)。以松、竹、梅、仙鶴、稻穗為主題,色調為紅、綠、白。而稻穗寓意著新的一年,要像飽滿的稻穗一樣低頭踏實的做出成果。關於佩戴,藝妓會將稻穗插在頭髮左鬢,而舞妓插在右鬢。

如月(二月)。以梅花為主題,色調為紅、粉、白,寓意冬天即將過去,春天將要來臨的美好。

遊走在髮絲之間的傳統藝術

彌生(三月)。選用油菜花配以小蝴蝶或者水仙、山茶花、桃花元素。色調為黃。

卯月(四月)。選用日本春天最具代表性的植物——櫻花,屬於相對華麗的舞妓花簪。

皐月(五月)。多采用鳶尾花、菖蒲、藤等青色系花朵,以烘托梅雨時節空氣的微涼感。

遊走在髮絲之間的傳統藝術

水無月(六月)。以紫陽花、柳的青綠色展現夏日的清爽。

文月 (七月)。以祇園団扇、金魚、梵天為主題。色調呈彩色。由於七月的日本都在為祇園祭做準備,舞妓更是盡力將自己打扮的活潑可愛,而團扇、金魚這些能帶給人一絲清涼的京都夏日風物,自然是姑娘們的首選。

遊走在髮絲之間的傳統藝術

葉月(八月)。主色調為白,使用朝顏、銀草元素。朝顏是夏季風物的代表,但是農曆的八月其實已經接近初秋,因此使用銀色的芒草,可以體現初秋的一絲涼意。

長月(九月)。以桔梗、萩為主題,色調為紫色。年輕的舞妓多會選擇由眾多小花組成的小輪桔梗作為髮簪,而普段的姐姐們則更喜歡帶大朵的桔梗作為裝飾。

遊走在髮絲之間的傳統藝術

神無月(十月)。金秋自然以菊為主題,主要顏色有紅、黃、白、粉。和桔梗一樣,年紀稍大的普段舞妓會喜歡插一朵層次較多的大菊花在左髻,以給人深刻的印象。年輕舞妓則喜歡帶由眾多小菊花組成的花冠,顏色多偏清淡。

遊走在髮絲之間的傳統藝術

霜月(十一月 )。以紅葉、銀杏顯秋意。

師走(十二月)。主要使用顔見世のまねき(看板)、羽子板。這個髮飾源於祇園南座界標——京都四條南座劇場的一個傳統。舞妓們帶著一種模仿劇院外看板的髮飾,且這種看板一開始為空白,待“花街會見”結束後,舞妓們請自己喜歡的役者在看板上簽名,當作幸運符。

遊走在髮絲之間的傳統藝術

遊走在髮絲之間的傳統藝術

除了季節性極強的花簪,藝妓的髮簪還有許多其他樣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遊走在髮絲之間的傳統藝術

扇。也叫做姬形,一般為舞妓右鬢上所帶的扇子狀髮簪,帶有置屋的家紋。這種髮簪藝妓一般不會使用,但在表演茶道的時候,以及梳成京風島田髮髻時,會在右鬢插這種髮簪。

遊走在髮絲之間的傳統藝術

櫛。中文譯為梳子,這些通常是由玳瑁或漆木製成的圓形或長方形梳子,常見燙金或珍珠鑲嵌工藝。梳脊往往很寬,以便賦予更多的裝飾,有時梳齒也會增添許多設計元素。

遊走在髮絲之間的傳統藝術

Tamakanzashi。這是最受歡迎的一種髮簪,呈球狀,且球越大品質越好。多用珊瑚、瑪瑙、玉石、玳瑁、象牙等材料裝飾,在京都,常用珊瑚制球簪,而夏季多使用玉球。

遊走在髮絲之間的傳統藝術

Kanoko。由金、銀、玳瑁、玉、珊瑚、珍珠等貴重的材料製作的較為精緻的髮簪。主要為圓形,也有其他形狀,其中花朵和蝴蝶的樣式最受歡迎。它一般位於初級舞妓髮髻的後側。

遊走在髮絲之間的傳統藝術

Kogai 。由玳瑁、陶瓷或金屬製成的片狀髮簪,一般由兩片組成,形似劍鞘。它們通常與梳簪成套出售。

遊走在髮絲之間的傳統藝術

奧吉 。也稱為公主簪,呈扇形,為金屬材質,通常被插在頭頂髮髻的正上方,一般由新舞技出道當天佩戴。

遊走在髮絲之間的傳統藝術

Bira-bira。由金屬材質製成的穗狀裝飾物,可隨風飄動,碰撞出清脆的響聲,稍顯活潑浪漫,令人愉悅。

遊走在髮絲之間的傳統藝術

下面請一同欣賞日本藝妓髮絲上的華麗

遊走在髮絲之間的傳統藝術

遊走在髮絲之間的傳統藝術

遊走在髮絲之間的傳統藝術

遊走在髮絲之間的傳統藝術

遊走在髮絲之間的傳統藝術

遊走在髮絲之間的傳統藝術

遊走在髮絲之間的傳統藝術

遊走在髮絲之間的傳統藝術

遊走在髮絲之間的傳統藝術

遊走在髮絲之間的傳統藝術

遊走在髮絲之間的傳統藝術

遊走在髮絲之間的傳統藝術

當我們搜索髮簪之時,發現它已被收錄在日本文化的詞條之中。不免讓人嘆息,起源中國傳統文化並極度燦爛的髮簪藝術,就這樣被鄰國傳承併發揚開來。雖然人類藝術不分好壞沒有國界,但還是由衷的希望,那些暫時被我們忽略甚至遺忘的傳統藝術能夠早日被關注,並在舉國上下的努力下,讓世界重新看到中國藝術的魅力。

本文部分內容 摘自網絡 愛好者撰文

感謝 原作者的資料基礎 向原創文章內容者 致敬

淘寶搜索店鋪賜骨手作

或複製下面淘口令打開手機淘寶

複製這條信息¥vziz0ufedBM¥後打開手淘[來自超級會員的分享]

【賜骨 ·新媒體】出品

盜版必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