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股市面臨三大威脅,股民連吃跌停板,兩萬八千億到底去哪了?

你在中國股市賺錢了嗎?

你賺錢了嗎?這幾年你賺錢了嗎?如果在這種市場上你沒有賺錢,還是趕緊退出把,因為你就是"韭菜",被人割了一茬又一茬,花出的時間和精力還不如創業做實事,打工混職場,最起碼心安,錢賠了還可以賺,人生就一次,寸光寸金,不能耗費在這裡,要及時給自己的人生止損,賺不到錢,那來這裡的還有什麼意義。

你後悔了嗎?賠錢了也不要太后悔,記住這個教訓,硬錢都是勞動換來的,用創造財富的方式換取的財富才最真實。每個人最大的、最容易掌控的價值就是自己,既然股市裡找不到自我,那就早早離開吧,不要再用巴菲特的故事激勵自己,如果時代和市場不允許,再努力都枉費。

中國股市面臨三大威脅,股民連吃跌停板,兩萬八千億到底去哪了?

你有何收穫?賠錢了也不是一無所得,炒股更多的是錘鍊心境,把自己放進股市中,能更全面的瞭解自己,認識自己。這是一場修行,沒有結局沒有答案,更沒有開悟得道,什麼時候停止,什麼時候算是功德圓滿,記住心路,記住教訓,向著新的方向,出發!

希望各位股友要看開市場,波幅起蕩是人生百態,什麼都會來,什麼都會走,體驗好人生,更要尊重好人生。中國股市的土壤與美國等其它大部分國家不同,如果照搬肯定不行!


中國股市的三大頑疾

從A股市場誕生到現在,已經20多年了。這20多年來,我們的股市給社會帶來了太多的喜、怒、哀、樂!管理層、經濟學家、證劵人士、廣大股民給予這個市場極大的投入,但是乎總是回報的太少太少。當然,從另外的角度來看,簡直就是聚寶盆,尤其是對於上市的企業和部分權利尋租者。

方方面面的市場參與者都在分析和探索,看問題出在什麼地方?哪些是阻礙中國股市健康發展的頑疾。如果從證劵市場的角度來探索,一定感覺很難很難,就像瞎子摸象一樣;如果從股權買賣市場的角度分析,就不是很難了。在我看來,這20來年的股市主要有三大頑疾。

(1)股權分制頑疾:這個問題在05-08年,已經基本解決了,解決後的中國股市有個最好的回報,就是A股的經濟晴雨表的作用,越來越明顯了,尤其是這次由熊轉牛的過程,以及2010-2012年的陰跌,都非常準確的反應的中國經濟的現狀。這次的牛市,可以說是有A股以來,最健康的一次,在沒有針對股市的特別政策,股市在經濟的推動下,開始來牛了。大小非的全流通,完全打通的產業資本和金融資本相互流動。

中國股市面臨三大威脅,股民連吃跌停板,兩萬八千億到底去哪了?

(2)審批制頑疾:一個公平和相互信任的社會,是不需要審批的;還有就是社會還不太公平、不太相互信任的環境下,審批也會使企業上市更加不公平,產生更多的猜疑,腐敗會更加猖獗!上個世紀90年代開始的股市,我們就知道,再好的審批委員會也判斷不出未來的優秀企業(牛股)來。政府的作用,就是建立一套完整的市場體系:備案制的完整程序、完善的法律監管、處罰體系等,維護股市的“三公”。至於股權的價格高低,完全交給市場去,自由買賣。牛股是優秀企業家和優秀投資人,共同的結晶,當然更多的是時代的產物!

(3)國有企業頑疾:政府開始辦股市,最初的出發點就是不到位的---為國有企業尋找資金,而不是為了建立一個股權交易市場。嚴格意義上說,國有企業不具備上市條件,因為大股東手裡的股份,就沒有打算在市場上自由買賣,這樣國有企業的股份就沒有辦法合理市場定價;還有國有企業的股東大會是沒有意義的股東大會,一股獨大,其他股東沒有一點作用。整個股份企業的完善監管就是聾子耳朵---擺設!但現在的問題來大了,幾乎所以的重量級的國有企業全上市了,成為中國股市短、中期幾乎不能解決的頑疾了。


尋找中國股市最好的護城河

我們看重護城河是為了能在漫漫歲月與紛繁變化中尋得一個不變的堅實基礎。護城河是企業基業長青的基礎之一。但沒有什麼東西是永恆的。即使在我們短暫的投資生涯中也是如此。無論多麼牢靠的護城河都可能慢慢變淺或者慢慢乾涸,甚至很快。因為現在世界的變化越來越快了。企業和人是一樣的,很多時候無法預判未來的變化,連應對有時候也不容易。所以,我一直很希望能找到那種能最大限度地應對變化的護城河。它可以不太需要人們一直去挖深或者加寬,在歲月與時代變遷中有自己的一套。我認為它比較接近我心目中的最好的護城河。

那麼,所以什麼才是最好的護城河?這一直是我思考的問題之一。

中國股市面臨三大威脅,股民連吃跌停板,兩萬八千億到底去哪了?

物質條件

具體的、物質的東西只是門檻,不太算護城河,或者只是極淺的護城河。例如龐大的資金,只要利益足夠,資金不是問題。規模或者渠道其實都是如此。渠道對應的是巴菲特說的網絡經濟,這方面我們身邊都有足夠的例子。互聯網的興起重塑了渠道,有多少在傳統渠道獲得優勢的企業一下子遭遇到了巨大的危機,甚至一蹶不振。那麼技術呢?技術在某些行業算,但依然不是太好的護城河,因為科技變遷的速度在加快。甚至在很多行業,即使掌握更先進的技術也一再失敗的案例時有發生。例如之前文章談過的上世紀90年代的硬盤行業。

無形資產

無形的一些東西,例如品牌、轉換成本、自然稟賦呢?這些相對物質條件是不錯的護城河。但依然不夠好,建立一個良好的品牌的成本在降低。信息的極大豐富和渠道的多樣化,導致人群關注點碎片化,同時多樣化細分的需求也使得更針對性的品牌建設成為可能。因此,近年來很多品牌的影響力在降低。特別是二線品牌。

轉換成本也是一樣,信息爆炸的時代,關注度自然會發散。轉換成本也可能會下降。例如家電品牌,以前可能會直接看牌子買。現在搞不好會上網查查參數對比之後在幾個牌子間選擇。如果從佔領心智的角度看也是如此,佔領心智的時間可能沒以前那麼長了。

自然稟賦可能是不錯的護城河。例如茅臺,涪陵榨菜,自然稟賦很難發生改變。能釀茅臺酒的地方只有茅臺鎮。能生產合適的大頭菜的地方也不多。但後者更危險一些,技術的變化可能使得自然稟賦護城河變淺。至於茅臺,情況肯定更加複雜,他的護城河並不僅僅是自然稟賦。但依然存在著一種可能——有一天人們的偏好發生了比較根本的改變。這種概率雖然可能很小,但並不是沒有。對自然稟賦挑戰最大的還是科技的進步。所以,它依舊不是最好的護城河。

背後的東西

單一的物質基礎或者無形資產比較難構成穩固的護城河,自然稟賦除外。但結合條件看則有所不同。例如低成本不是太好的護城河,但低成本+穩定盈利+極大的規模,可能就是不錯的護城河。這個具體例子代表的企業就是申洲國際。在紡織行業樹立了自己牢固的護城河。

單一的技術也不一定是好的護城河,但技術實力+迭代速度+強大渠道銷售可能就是不錯的護城河。代表企業例如華為。還有很多例子,不一一列舉。為什麼這些企業能做到結合?

我覺得很大的原因要歸功於一個良好的管理能力,而良好的管理能力背後更本質的是企業文化。


中國股市千股跌停!兩萬八千億到底去哪了?

6月19日,A股千股跌停,屍橫遍野,血流成河,跌9%以上近1600家,約2.8萬億市值一天之內灰飛煙滅。

中國股市面臨三大威脅,股民連吃跌停板,兩萬八千億到底去哪了?

不僅如此,股市、期貨、匯市全線潰敗!

哲學裡說,人不可能兩次踏進相同的一條河流,然而對於股市的投資者來說,歷史卻總是重複多次的踏進同一條悲傷的河流,上一次股災千股跌停,距今正好三週年時,這一次經過大的休整之後,又是千股跌停。

我們不禁要問:這些跌去的錢究竟都去哪了?

股市的本質是社會資源的再配置,如果一個社會的資源配置出了問題,它影響的絕不只是一小撮人!而是整個社會。

下面我用一隻母雞來告訴你真相!

1

從前,在一片廣闊的大草原上,有很多隻母雞,他們,吃著火鍋唱著歌,吃著青草下著蛋。但是,母雞們又不願意像這樣日復一日的吃草,下蛋。

於是,一場革命性的變革即將到來……

Chapter1:股票的產生

有一天,一隻有遠見的花母雞突然想到,如果我能吃到更多,更好的蟲子,豈不是可以進化成母雞中的戰鬥機,下更多、更好的蛋?

可是,問題來了,這隻花母雞手裡沒有錢,就只能賣身。花母雞找到了一隻聰明的猴子,說,你給我錢,我之後每下兩個蛋,都能分你一個。

猴子當然聰明得很,他心想:花母雞每年能生100個蛋,一個蛋能賣1塊錢,於是我每年就能分50塊錢,那我給你1000塊錢吧,這樣我20年就能回本。

花母雞說,OK,我這有50張母雞券,拿著作為憑證吧。

於是,猴子這50張母雞券就被稱為“股份”,而他所做的1000塊錢投資,就叫“按20倍市盈率入股”。啥叫市盈率?

就是母雞券的價格除以每年可以領到的雞蛋,也可以理解為多久“回本”。這個數字,越低越好。

母雞關鍵詞:股份;母雞券(股票);市盈率(市值÷每年淨利潤)

Chapter2:股東的權益

花母雞拿著猴子的錢,開開心心的吃了很多蟲子,理所當然的也生了更多的蛋。

第一年,花母雞下了100個蛋,分了猴子50個,猴子很開心。這,就叫做“分紅”。

第二年,花母雞還是下了100個蛋,但花母雞把猴子叫過來開了個股東大會,說我用這100個蛋換個大雞窩,以後每年我都能多生10個蛋,股東你覺得如何呀?

猴子一想,我原來每年收益5%,用50個蛋換以後每年5個蛋,每年收益10%,10年回本,合算!這,就叫做有效率的再投資。

這時候,聰明猴投資母雞的事兒在動物圈傳開了,猩猩這時候跑過來說,我給你1000塊錢,要不你把50個母雞券賣給我?

聰明猴心想,我特麼又不是傻B,就跟猩猩說:我這個母雞品種好,叫價值雞,現在每年生110個蛋,以後還能健康生蛋50年,我按照20年回本賣給你,怎麼也得1100!猩猩說,好好好,買買買!

於是,動物圈的第一次股權交易發生了,而單張母雞券的價格,也就從20元,上浮到了22元。這,就是股價上浮的原因之一。

母雞關鍵詞:再投資;價值股(即高市盈率,高分紅或者股息,也就是確定性收益比較高,但成長空間比較有限的公司)。

Chapter3:市場的形成

這個交易做成以後,在動物圈引發了轟動,各種動物都蠢蠢欲動,尤其是那些安安穩穩下蛋的母雞們。於是,每個品種的母雞,都發行了帶有自己印記的母雞券,給小動物們互相買賣。

老虎王二雖然並不知道這些動物在弄啥嘞,那些母雞券貌似只有“卵”用,但作為大王,底下動物幹什麼都得管著才行(他們的確啥都不懂),於是他效仿大洋彼岸隔壁森林發達市場的老王頒佈了一項規定:母雞可以在老虎家向所有動物公開拍賣自己的母雞券,所有的母雞券都必須在老虎家裡交易,這就叫做股票交易市場。

而母雞必須在老虎家做體檢,登記所有信息,方便動物們深入瞭解母雞,另一方面動物們也容易找到自己的交易對手,這樣傻傻的犀牛大象也毫不費力就可以買賣母雞券了!

母雞關鍵詞:散戶(一個悲傷的故事)。

Chapter4:股價

大家已經可以想到,假設一個母雞一夜之間變成了胖母雞,生蛋加倍,那麼憑藉相應母雞券就可以領到雙倍的雞蛋,所以母雞券價格翻倍;反之今夜母雞得了禽流感,卒,對應母雞券就一文不值;

那麼再許許多多個夜晚,什麼都沒有發生,還是原來的母雞,還是生普通的蛋,為什麼母雞券還是漲了跌了?原因很複雜,或許是猴子認為母雞會變胖,或許是因為猩猩想娶媳婦兒急需用錢,但無論怎樣的原因,母雞券的價格上漲或下降,母雞都得不到任何直接的好處或者是壞處,還是原來的母雞,還是生普通的蛋。

而股價,有時候跟母雞本身,並沒有什麼卵關係。

母雞關鍵詞:股價有時與上市公司本身並沒有直接關係。

2

再換一個角度來說明這個問題:

一、股票的本質

舉例:央視鑑寶欄目,專家鑑定這個古玩價值40萬,他並不需要現場拿40萬出來買下來。

問題核心:“值多少錢”和“有多少錢”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前者是描述商品價值,後者是描述資金量。

股市同理,大家把“股票值多少錢”和‘股市裡流動的資金’搞混了。有人以為股票值多少錢,股市裡就有同樣數量的錢,當股票價值縮水20%,他們會覺得有等價於20%的錢也不見了。

所謂的股市裡的錢蒸發了,是指股票貶值等同於多少錢損失了,並不是真有一筆等價的錢蒸發”了,只是股票市值降低了。

股市的股票可以理解為一種商品,它和普通的商品基本上沒有區別,這種商品的價值和市場對它的估值有關。

拿一個蘋果舉例,你有一個蘋果,今天蘋果賣3塊一個,明天降價賣2塊一個,你的蘋果還是蘋果,但是從價值上,你損失了1塊,這就是蒸發。

很多人提到股市蒸發,還是有人得利的,這樣的說法也對,但是這是針對整個經濟體系的,市場中任何一件商品的價格變化,必然帶動影響了整個市場。

就好像豬肉掉價了,賣肉的虧了,但是消費者賺了。但是單獨談豬肉,它的價值是蒸發了。

所以很多人提到股市是一個交易的過程,這沒有錯,但是這其實和股市蒸發增值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股市的實質——虛擬資本

拿房子來舉例。我十年前買了個房,當時只要10W,現在轉手可以賣80W,房產商建好後賣給我,整個過程它一直是我的房子,它漲了70W,這個過程沒人虧損,只是我在持有房子的過程中,它的價值發生了變化。

蒸發也是一個道理,在商品價值的屬性上,股票和房子沒有任何區別。

還是那句話,我們要做的就是股票增值的時候持有,虧損的時候不持有而已。

假設股市裡只有一隻股票,單價為1元,總量為100股,全部都由A持有,B不持有股票,但是持有200元現金,全世界就他們倆人。那麼全部的資本額就是200元現金,和市價100元的股票。

B看好股票未來的發展,所以願意花120元購買這100股,A同意,成交後(不計算交易費用),A擁有120元現金,B擁有80元現金和市價為120元的股票。全部的資本變為200元現金和市價120元的股票。

僅僅是B對於股市的預期變化併購買,就造成了股市市值的增長,股市這20元的增加是虛擬資本的增加,也就是媒體常說的“泡沫”。

之後由於該股票的發行公司表現不好,沒有分紅,B覺得自己判斷錯了,想要賣掉,最後100元和A成交,那麼最後A擁有100元市值的股票和20元現金,B擁有180元的現金,整個市場還是200元現金,但是股票回到了100元,就是所謂的“蒸發了20元”。

相比最初,股票的價格沒有變,但是A和B的資本量發生了變化,所以股市的蒸發僅僅是虛擬資本的變化,實體資本變化是由於虛擬資本變化過程中產生的現實資本轉移。這才是股市的實質。

筆者點評:人類先有貪婪,後有股市。有了股市,就會變相的把財富聚集到一小撮手裡去。

股市的終極邏輯就是人性,它是上帝根據人性弱點設計的循環陷阱,人類的智慧只能作繭自縛,就如同孫悟空大戰五指山,再偉大的英明和洞察,也破解不了這命運般的棋局。

股市,其實就是一場人類自相殘殺的好戲。

2018年6月19日,正值2015年股災三週年祭之時,在經歷了端午節世界盃短假之後,華盛頓時間6月18日夜,特朗普又出新招:

宣稱將對2000億美元中國商品加徵10%關稅;而且,他還威脅,如果中國繼續反擊,美國將對額外2000億美元中國商品追加額外關稅。500億+2000億,美國變本加厲、步步急逼。

隨後,中方回擊,公佈關於對原產於美國500億美元進口商品加徵關稅的公告。

貿易戰,這才是真正地開始了。

但重要的是,這個影響,對投資者來說,是個大大的未知數,因為你並不知道貿易戰會持續多久,最後會有哪些行業受牽連,這種冷戰式的對抗,最後如何收場?

6月19日,無論是國內市場,還是港股市場,都出現了放量恐慌下跌的走勢。上證大跌3.78%,創業板大跌5.76%,跌停股票約1050只,跌幅超過8%的股票1950只。3週年後,再現千股跌停。

港股這邊,騰訊大跌3.22%,匯豐跌幅2.29%,房地產股票更是平均跌幅5%左右,貿易戰最受傷的中興通訊,繼續大跌24.8%,而中興今年的最高點是33塊附近,目前只有9.85港幣,已經下跌超過60%。

既然是戰,那就沒有贏家。

而外部受敵之際,我們內部也並不明朗。從一些數據中可以看出,比如上個月社會融資規模的巨大降幅,債券違約的頻頻出現,再加上“全國統一的不動產等級信息管理平臺”的打通,這讓無論是金融市場,還是最大的蓄水池”房地產“市場,都蒙上一層陰影。


抄底二字,讓人既興奮,又恐懼,為什麼這麼說?

據不完全統計,90%以上的投資者,做著抄底的夢,也因此虧了錢。

眾所周知,抄底好處多,而虧錢的,多半是因為不諳各種精髓。

現在,有一位在A股摸爬滾打十餘年的資深投資人,結合當前行情與大家分享一下真正的抄底理念和實戰的抄底技術

為什麼大家喜歡抄底?

講抄底理念和抄底技術之前,首先要看內心,我為什麼會喜歡抄底?

其實主要是三方面的原因:

1、可以買到底部區域,甚至買到最低點,這是最直接的想法。

點評:為了最低價而額外付出的代價往往是巨大的。

2、受自信心膨脹和成就感驅動,這是心理作用。

每一個敢於抄底的人,都是充滿自信的人,並且他們渴望通過抄底成功來證明自己的判斷和能力。

點評:在其他方面,充滿自信、剛正不阿是好事,但在股市,這種秉性將會使你吃盡苦頭,所以,在股市待久的人,成熟的人,都學會了敬畏市場。

3、方便、快捷的下單誘惑,這是本能體現。

前兩點是內因,這一點就是外因,首先,你有資金,賬戶裡面有閒置的抄底資金;其次,你有交易條件;最後,受到心理暗示,只要前兩個條件滿足,那麼你就想趕快入場。

——只要交易條件具備,一個人會本能的產生馬上下單的衝動。

點評:抄底的時候大家都會選擇性的忽視一點,那就是你抄的可能不是底,但買股票的時候,人是受主觀情緒驅動的,這時風險就出現了。

真正的抄底理念

1、真正的底部是一個區域,並不是一個點,更不會一天就消失。

大部分投資者往往在股價大幅殺跌的過程中去接飛刀,認為買了以後可以來個V型反彈,迅速脫離成本線。其實這種抄底與其叫抄底,不如叫博反彈,在短週期投資裡面往往出現。

真正的底部絕不是一個最低點,也絕不是一天就消失的。真正的底部是一個區間,越是大底,在底部整理的時間就越長。

比如,指數來一波牛市,在底部橫盤的時間長達數月之久。

如上圖所示,底部橫盤時間很長的,完全不用擔心來不及買入。

中國股市面臨三大威脅,股民連吃跌停板,兩萬八千億到底去哪了?

2、抄底不需要很著急,需要多一點耐心,分批買入即可。

既然真正的底部是一個區間,那就完全不用著急。

大部分投資者抄底會虧錢,那就是因為過於著急,往往一次性就把資金全都投了進去,買的時候圖個乾淨利落和果斷;但買了以後就陰跌,於是就容易手足無措。

3、不是任何個股都適合抄底的,需要基於基本面做甄別。

除了弄明白前兩點之外,我們還要清楚,抄底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基本面。一隻績差股、一隻垃圾股,從長週期的角度它是會跌跌不休的,或者至少很難有大的上漲可能,與它糾纏,得不償失。

中國股市面臨三大威脅,股民連吃跌停板,兩萬八千億到底去哪了?

個股舉例:江蘇有限

如上圖所示,跌下來以後去抄底,拿兩年還是會虧錢,這個原因就出在基本面上面。

所以,不是任何個股都適合抄底的,切勿掉入抄底陷阱裡。


“有莊的股票是個寶,無莊的股票像根草。”買莊股,跟莊走,才可以在市場中獲勝,在市場中做到攻無不克,戰無不勝。莊家與散戶是不共戴天的敵人,莊 家有雄厚的財力,有專業的人才團隊,他們能夠做到審時度勢,逢低吸納,逢高減磅。用戰略投資組合來規避風險。而對散戶而言,資金規模小,技術工具缺乏,信 息不暢,時間精力不足,操作水平不高。所有這些,註定了散戶不可能戰勝莊家,莊家每一次成功的坐莊,都是一次欺騙散戶的過程。

MACD的定義:

MACD稱為指數平滑移動平均線,是從雙指數移動平均線發展而來的,由快的指數移動平均線(EMA12)減去慢的指數移動平均線(EMA26)得到快線DIF,再用2×(快線DIF-DIF的9日加權移動均線DEA)得到MACD柱。

MACD買賣戰法:

1、MACD頂背離逃頂

中國股市面臨三大威脅,股民連吃跌停板,兩萬八千億到底去哪了?

炒股前先判斷大盤MACD指標的走勢,MACD與股指運行軌跡為同一方向,即股指在上漲,MACD也在上升,大盤走的很健康,可放心持股待漲;如果大盤在漲,MACD在下降,兩者運動方向背離,那麼,在三次背離後必須賣出股票。

2、MACD底背離抄底

中國股市面臨三大威脅,股民連吃跌停板,兩萬八千億到底去哪了?

大盤和個股經過一段時間的下跌,這時你想抄底,就必須先研究大盤和個股MACD運行的軌跡與股價運行的軌跡有無底背離現象,即大盤和個股在下跌,MACD卻走出了上升行情。大牛股一般背離的世間會很長,第一次背離後還不是底部,有的還要順勢下跌,這一次的下跌更兇,跌的更深,但MACD卻不下降了,這時真正的底部到了,可以抄底了。

3、MACD,0軸買入法

中國股市面臨三大威脅,股民連吃跌停板,兩萬八千億到底去哪了?

如果MACD白線和黃線在0軸上方(最好靠近0軸),或在0軸以下靠近0軸較近的地方形成金叉,行情走強的機會較大,買入可賺錢。

MACD指標的交易策略

1.水上金叉:典型的雙頂,紅柱2小於紅柱1,綠柱2跟綠柱1相當,表明多頭漸弱,雙頂形成,出局觀望。

中國股市面臨三大威脅,股民連吃跌停板,兩萬八千億到底去哪了?

2.水下金叉,典型的雙頂,紅柱2大於紅柱1,綠柱2遠遠大於綠柱1,表明多頭漸強,但是空頭力量也漸強,空頭力度有些大,雙頂形成,應該出局觀望。

中國股市面臨三大威脅,股民連吃跌停板,兩萬八千億到底去哪了?

3.水下雙底金叉:典型的雙底,紅柱1幾乎淹沒在綠柱之中,雖然綠柱2小於綠柱1,空頭有漸弱的感覺,但是MACD運行在0軸之下,空頭行情,水下金叉下沉,多頭無力,堅決不要抄底。

中國股市面臨三大威脅,股民連吃跌停板,兩萬八千億到底去哪了?

4.水上雙底金叉:典型的雙底,紅柱1幾乎淹沒在綠柱之中,綠柱2小於綠柱1,空頭有漸弱的感覺,MACD運行在0軸之上,多頭行情,水上金叉下沉但是沒下0軸,多頭依舊,可以少量參與抄底。

中國股市面臨三大威脅,股民連吃跌停板,兩萬八千億到底去哪了?

由此可以衍生很多的形態,比如,底部抬高雙底,抬高金叉,下沉雙底,下沉金叉,水上雙底,水下雙頂,抬高雙頂,水上抬高金叉等,分析方法也是類似,不再贅述。


炒股票的本質是玩概率

我們都知道股票的預測是很難的,一般來說沒有真正的股神呢,有的話基本都是我們中國的網絡上面瞎忽悠的,微博再一刀流量,股神很多就出來了。那麼既然這樣,特別是中國的股市該怎麼投資比較好,有筆者提出炒股用概率學的角度來分析,這個炒股經驗還頗有道理。

對股市有點經驗的投資者都知道股價走勢是具有較大隨機性的,即便是純粹的技術派分析人士也承認股價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隨機性,技術派分析鼻祖查爾斯·H·道也認為日間雜波受人為影響最大、最無意義。並且假如存在可預測的方法,由於所有人作出一致的預測,那麼預測本身也會影響股價的波動而導致預測失敗。從古今中外公開的資料看也沒有人或方法能完全地預測股市走勢。以上推理得出股價波動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可測的。

其實,股市是一場概率的遊戲,不論是基本面分析、技術面分析還是資金管理、心態控制,都是在評估某一次出手的獲勝概率,就像戰場上將軍對一場戰爭、一次戰役的謀劃和部署,沒有百分百的事情,都是綜合評估各方面對我對比,得出一套最有利於自己取勝的作戰方案。有些人認為股票的運動是可以預知的,有些說是不可以預知的。這兩點都不對,股票遊戲是概率的遊戲,沒有百分之百這回事。股票的盈利預測能做到幾成把握?企業基本面的分析能做到幾成靠譜?行業基本面的把握能看到多遠?財務報表你能相信幾成?技術面能看出上漲和下跌到幾成把握?不要說資本市場的二手、三手信息,就是企業自己管理層對業務發展和行業動態也做不到精準把握,影響企業發展、行業變化的要素十分複雜,更不要說受此影響的股票定價了。

以A股十幾年來的發展為例,2005年開啟的大牛市,房地產、金融、有色金屬、煤炭為代表的實體經濟行業代表了中國過去十幾年的發展成果,企業盈利大幅度增加,股價上漲是理所當然,可是有誰能夠想到股指可以瘋狂到6124?在2005年998點的行情中,很多人還在忙著割肉,可是有誰會想到兩年後他們割肉的股票可是迅速上漲十倍二十倍?6000點之上,國人開始“趕日超印”,打呼上證指數要上8000點,一萬點,可是誰又想到一年之後股指就到了1664點?這期間許多股票腰斬再腰斬,高達48元多的中石油,一年後就剩下一個零頭,高達68.4元的中國遠洋一年後也是剩下一個零頭,有誰能夠想到預測到?2010年之後“吃藥喝酒”的行情,又有多少人認為“醫藥黃金十年”“白酒穿越週期”?這些人在2013年至今聲音何在?

股市是一個“複雜多變量”影響下的人類行為綜合體,在股市沒有什麼是百分百的,一切都是在“概率”和“可能性”上進行優化,提高自己的勝率。具體到投資,一個可行的投資計劃,不能憑空想像,它必須有理有據。“理”就是數學的概率,如果你每次出手的贏面不超過50%,那麼長期下去你必然虧損的局面居多。 “據”在於你知道怎樣找臨界點,在長期的觀察和實踐過程中,你知道這些點是出入場的關鍵點,在這些點操作,你的贏面超出0%,再加上應用“大賺小陪”的思想,你的獲勝概率其實遠遠超出了50%。在企業和行業的基本面分析中也要“有理有據”,這個“理”則是你對企業和行業基本情況的掌握和了解程度,要站在產業的角度內行地看待問題,才能提高認識準確的概率,“據”則是企業和行業發生變化和拐點的時候,有什麼蜘絲馬跡,是否能夠管中窺豹,只有如此才能夠提高“據”的可靠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