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門難再出貴子?答案,可能遠比你想像的殘酷……

去年此時,北京高考文科狀元熊軒昂在接受採訪的時候說了一段話,當時引起了巨大的爭議。

農村地區越來越很難考出來,我是中產家庭孩子,生在北京,在北京這種大城市能享受到的教育資源,決定了我在學習時能走很多捷徑,能看到現在很多狀元都是家裡厲害,又有能力的人,所以有知識不一定改變命運,但是沒有知識一定改變不了命運。

無論如何,他這一段話都觸碰到了“敏感”地帶,將教育與階層之間的微妙關係一語道破,戳到了時代的痛點。

1

這兩天,各地的高考成績陸續公佈,高考狀元相繼出爐。各地狀元的身份,也被媒體陸續報道。沒有什麼意外,狀元依舊集中在省會或次省會的名校,家境優渥,家教極好,素質全面,光環等身。

寒門難再出貴子?答案,可能遠比你想象的殘酷……

比如,2018年的安徽高考文科第一名,是來自合肥一中的鄭辰筱,她以總分678分的成績奪冠。接受採訪時,這位戴著眼鏡的文靜女孩說,她最愛出國旅行,初中時就跑遍了十多個國家,12歲時曾一個人隻身去美國旅行。

比如,四川省理科狀元周川,高考成績718分,來自四川省遂寧市,高三18次摸底考試他15次都是第一。 周川有個已經在北大醫學院讀書的姐姐,最崇拜的偶像是C羅,家境不錯,家教極好,極其自律。

再比如,以653分榮摘四川省文科第二名的卓汐聰,來自成都市實驗外國語學校。他長相英俊,愛好眾多,是學校主持人,喜歡模聯。愛好籃球,課餘在藝術節中擔任主持,並自導自演《趙氏孤兒》舞臺劇。

不管你承不承認,教育資源分佈的不公平現象,一直存在,城市學生比農村學生,有更多高考優勢。那些擁有合格父母、豐富資源的城市孩子,正在把那些家境貧寒、信息閉塞的農村孩子,遠遠甩在身後。

2

早在2011年,一名中學教師在網上發帖稱:“

這個時代寒門再難出貴子!”表示成績好的孩子大多來自家庭條件相對好的家庭,而單靠吃苦,已經不能彌合教育水平的差距,“寒門學子輸在了教育起跑線上”。

當農村父母為了生存,不得不背井離鄉四處流浪,把幼小的孩子留守在家,一年也見不上兩面時,教育已成為城市家庭的重中之重。培訓機構裡,到處都是滿臉焦慮的家長們,費盡心思為孩子彌補短板、製造特長的身影。

寒門難再出貴子?答案,可能遠比你想象的殘酷……

當農村孩子不知道什麼是奧數,什麼是潛能英語,什麼是美聲唱法,什麼是一對一教學時,教輔已成為城市孩子的學習日常。特長課堂上,到處都是一臉稚氣的孩子們,絞盡腦汁奮筆疾書、自信滿滿力爭最好的模樣。

從鄉村到城市,從低收入家庭到高收入家庭,再到龐大的中產階層內部,已然形成一道“鄙視鏈”,牽扯到孩子讀的繪本、看的動畫、旅遊目的地和興趣班的選擇,也涉及早教機構和擇校。

3

在英國紀錄片《人生七年》中,導演選擇了14個不同階層的孩子進行跟蹤拍攝,有的孩子來自孤兒院,有的孩子來自上層社會的小貴族。

導演每七年記錄一次,從7歲開始,記錄他們14歲,21歲,28歲,35歲,42歲,49歲的人生軌跡,一直到他們56歲。

寒門難再出貴子?答案,可能遠比你想象的殘酷……

當年那些7歲在私立學校的上層社會孩子們,按照既定路線過著上層社會的優渥生活。他們在社會上受人尊重,並且家庭也很幸福。同時,他們的孩子也無一例外地遵循著父親的人生軌跡,上好中學、讀好大學、找好工作。

中產階級中有三個男孩子也上了大學,第一個Bruce讀了牛津大學數學系,他畢業後成為了一箇中學教師。按照他的人生理想幫助窮困地區的學生,後來回到英國在一個普通的公立學校教書,過著平淡而安靜的生活。

那幾個來自底層社會階級的孩子,大多從事普通的服務性工作,諸如:修理工、保安以及服務員之類,並且常與失業相伴。而他們的孩子,極少能進入優秀的大學。

但裡面有一個叫尼克的貧窮的小孩子,通過自己的努力考上牛津物理系畢業後,成為美國一個美國著名大學的教授。在他的第二次婚姻中,娶了一個身材外貌氣質極佳的美國妻子,他是這些底層孩子中唯一一個成功晉級為精英階級的人。

可見,命運的手掌裡面是有漏網之魚的,這個機會是為更努力的人而準備。

4

寒門難出貴子,是自古以來的現實。但寒門如果不出貴子,又如何改變命運?

《極限挑戰》中的一期節目給出了答案。

所有的學生站在同一條起跑線上,節目嘉賓依次向孩子問出六個問題。如果有一個答案是肯定,就向前六步。如果沒有,就站在原地。這六個問題分別是:

你的父母都接受過大學以上的教育嗎?

你的父母給你請過一對一的家教嗎?

你的父母是否有讓你持續學習功課以外的一門特長並還保持一定的水準?

父母是否有和你一次出國旅行的經歷?

父母是否有曾諾過送你出國留學?

從小到大,父母是否以你為驕傲,經常在親戚朋友面前炫耀你?

問題雖然很簡單,但是完全看出了每個人的人生起跑線並不相同,六個問題就讓學生之間的差距一目瞭然。

寒門難再出貴子?答案,可能遠比你想象的殘酷……

是的,條條道路通羅馬。但,有些人一出生就在羅馬,而有些人一輩子也沒去過羅馬,更有一些人拼盡全力趕往羅馬,卻在中途丟了性命。

現實從來不平,只因起點壓根兒不同。但是,對於窮人家的父母和孩子來說,如果不盡最大努力去縮短自己和羅馬的距離,那一輩子只好待在遠離羅馬的缺憾與短視裡,活得艱難又委屈,辛酸又不易。

註定落在後面的孩子,難道只能認命了嗎?

當然不是。

視頻裡,起跑槍響的那一刻,所有的孩子都在往前衝,但越是落在後面的,越是拼命。那些差距在一些人看來是致命傷,在另一些人眼裡就是努力向前的決心。

寒門難再出貴子?答案,可能遠比你想象的殘酷……

最後,獲勝的人中,有從第二線開始跑的,也有從第四線開始跑的。這些孩子,並沒有將這條“起跑線”當成終點。

有起跑的比賽都是短跑,可人生是場馬拉松。而沒有任何一場馬拉松,是由起跑好壞決定的。

5

郭德綱曾經在電視節目《四大名助》中說過:“家長都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哪有什麼起跑線?望子成龍的家長,自己沒有一個是龍的。”

真的只有權貴的父母才能培養出貴子嗎?未必!

豪門多紈絝,寒門出貴子是古話,但豪門也出貴子,寒門也出逆子這是相同的概率。這與資源配備,物質富養其實沒有直接的關係,和德行的培養以及父母的教育理念息息相關。

英雄不問出處,但所有的貴子一定是品格和勤奮的雙行。

寒門難再出貴子?答案,可能遠比你想象的殘酷……

知識影響眼界,眼界影響格局,格局影響一生。努力奮鬥正是人生的價值所在。越努力越幸運,若是起跑落後,那就用汗水換成績。

你要相信,命運給你一個比別人低的起點是想告訴你,讓你用你的一生去奮鬥出一個絕地反擊的故事,這個故事關於獨立、關於夢想、關於勇氣、關於堅忍。

它不是一個水到渠成的童話,沒有一點點人間疾苦。

這個故事是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

這個故事是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嚐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