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種情況致孩子聽力受損

五种情况致孩子听力受损

寶寶的聽力是很多父母平時護理中最容易疏忽的地方之一。其實,很多生活上的細節都會對寶寶的聽力造成影響,例如戴耳機、音樂胎教等等,很常見但又被忽略,所造成的危害卻影響深遠。具體是哪些壞習慣呢?一起來跟哆啦看看吧! 寶寶的聽力敏感而脆弱,然而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家長不為留意的情況會影響寶寶的聽力。為了寶寶聽力的正常發育,特別需要避免以下情況。 5種用耳方式存在安全隱患 9歲以下兒童戴耳機

五种情况致孩子听力受损

據加拿大兒科專家提示,千萬不要給9歲以下的孩子,特別是嬰幼兒戴耳機聽立體聲音樂。這是因為,嬰幼兒的聽覺器官正處在發育階段,器官組織還非常脆弱,若給嬰幼兒帶上立體聲耳機聽音樂,聲壓直接傳遞到很薄的鼓膜上刺激聽覺器官,使之異常興奮,長期使用容易造成聽覺疲勞,損害聽覺器官。

當給嬰幼兒欣賞立體聲音樂時,一定要把音量調小一些,讓寶寶聽一陣子就休息一會兒;且絕對不能給孩子戴著耳機聽音樂,千萬不要好心辦壞事。要知道,大於90分貝的音量就會對耳部神經造成不可逆的聽力損傷!

另外,連續兩小時戴耳機會導致聽力損傷、不可恢復。建議不要讓孩子千萬不要在嘈雜的環境裡聽歌,在不同的環境裡,聽神經對外界傳入聲音的分貝要求不一樣。雖然你在嘈雜的環境裡聽歌和在安靜的環境裡小音量聽歌感覺是一樣的,但前者對耳膜的傷害更大,因為自身耐受噪聲的程度並沒有改變。

學齡前孩子去電影院、KTV、酒吧

生活中要有意識地帶著孩子規避噪音汙染,尤其不要忽視娛樂性噪聲的汙染,最好不要帶學齡前的孩子去電影院、KTV、酒吧等娛樂場所,更不要讓他們直接使用耳機。再有,家長為孩子選擇玩具時,一定細細甄選,勿讓噪音玩具傷害寶寶尚未發育完全的聽覺器官。聽音樂時,儘量選擇安靜的環境,雖然戴耳機可以很大程度過濾到周圍的噪音,但對耳朵的直接傷害也最大!

穿叫叫鞋

叫叫鞋嘰扭嘰扭的離20米都聽的清清楚楚的,鞋子發出的聲音通過身軀傳送到寶寶耳朵,孩子聽到的聲音其實比旁人聽到的聲音大得多。而且市面上的鞋子質量參差不齊,發聲設備質量不一,刺耳聲可能會損害孩子的聽力。當一隻鞋不響的時候,容易讓孩子一腳輕一腳重,時間久了容易造成孩子跛行。

寶寶玩發聲玩具

發聲玩具跟叫叫鞋相類似。很多發聲玩具的音量過大,簡直成了噪音,如果把它們長時間、近距離地放在寶寶前面,可能會對寶寶的聽力造成永久性的損傷。所以,在給寶寶買發聲玩具的時候要儘量選擇能夠調節音量的玩具,並且注意一定要購買正規廠商生產的有品質保證的發聲玩具。買回來之後,即便是可調節音量的玩具,也要控制寶寶玩耍的時間。

近距離、大音量的音樂胎教

很多媽媽不知道,過度用耳造成聽力損傷可能在寶寶胎兒時期就發生了。

有些準媽媽為了在胎兒期就培養寶寶的音樂細胞,買了許多胎教音樂磁帶,每天開大錄音機的音量來聽,有時甚至乾脆將錄音機直接貼在肚子上,以為這樣能讓胎兒聽得更清楚。等寶寶出生後,經醫院聽力測試後才發現,寶寶的聽覺神經在胎兒期就已經受到了損傷。

因此,準媽媽一定要正確選擇胎教音樂、控制好音量。音樂胎教應在胎兒3個月之後才開始,在較大的空間環境中進行;錄音機或音箱不要離胎兒太近,音量適中;挑選節奏柔和、舒緩的輕音樂。

不當護理方式也影響聽力

除了讓寶寶安全用耳之外,還需要避免不良的日常護理對寶寶聽力的傷害。

儘量別給寶寶掏耳朵

為了保持寶寶耳朵內部清潔,有些父母會直接用纖長的手指甲或是小發夾等物,在寶寶的耳朵裡盲目掏挖。這時,只要稍有疏忽或不慎被碰撞,就會造成寶寶耳道深處的鼓膜受損,使外耳與中耳腔直接相通,細菌容易乘虛而入,引起感染,使寶寶的聽力受損。

父母不需要經常給寶寶挖耳垢,更切忌用不清潔的毛線針、髮卡等在孩子的耳朵裡盲目地掏。保持寶寶耳朵的清潔,可用溼毛巾簡單擦拭外耳,正常情況下,耳垢會自行脫落出來。如果寶寶的耳垢實在太多,以至影響到了聽力,還是帶他去醫院請五官科醫生處理比較妥當和安全。

不要造成耳疾和外傷

通常寶寶會由於感冒、哺乳姿勢不正確等原因而引發中耳炎,嚴重的話就會影響聽力;有時寶寶淘氣,父母一時衝動打寶寶的巴掌,一不小心打到耳部,也可能造成鼓膜破裂而影響聽力。因此,需要增強寶寶的抵抗力,避免感冒;餵奶時媽媽要注意姿勢,避免奶水流入寶寶的耳道;寶寶淘氣時,做父母的千萬不要揪寶寶的耳朵,更不能打耳朵附近的部位。

瞭解各年齡段寶寶聽力發育情況

除了避免以上這些有損寶寶聽力的行為外,父母還應該瞭解孩子聽力減退後的症狀,以便及時瞭解孩子在各個時期聽力是否發育正常。

新生兒:距離孩子20~50公分拍拍手,他沒有任何反應,或者他聽到你的聲音後並沒有安靜下來。

8~12個月:你孩子聽到熟悉的聲音並沒有轉過頭去,或者聽到人們的說話聲沒有對應地呀呀學語。

1歲半:孩子不能說出一些很容易發音的字,比如媽、爸,或者你讓他做那些你教過的動作,他一直不會做。

2歲:孩子沒有通過眼睛看見你的提示,他就不能按照你發出的一些簡單命令去做。

3歲:孩子不能斷定聲音是從哪裡發出來的,或者他不懂也不會用一些詞,象走、我、進來、大等等。

4歲:孩子不會把有些比較近的經歷聯繫起來,他不懂前後或者左右這些簡單的方向。

5歲:孩子不能與他人進行簡單的交流,或者他說的話很難聽懂。

上學後:對於這個時期的孩子,他們聽力減退的表現是:經常性的漫不經心,精神散漫,注意力不集中,行為能力低於同一時期的孩子,或者頻繁地感冒或耳朵疼。

如果你的孩子出現了以上所描述的任何一個問題,或者他的行為能力達不到同一年齡段兒童的中等水平,你就要尋求醫生的幫助了。

4種保護孩子聽力的方法

1.使孩子避免長時間處於嘈雜的環境中,避開生活中常見的噪音汙染源,比如電視,或者高音量的立體聲音響。

2.當孩子周圍有長時間的噪音的時候,例如,隔壁在打電鑽或者工地上機器響個不停的時候,父母最好給孩子帶上那種保護聽力的耳塞,或者帶著孩子遠離汙染源。

3.確保家裡所有的加熱設備和製冷電器在噪音方面都能夠達到合格的標準,同時關注在孩子的學校裡和其他生活環境是否存在噪音汙染源。

4.如果家和學校都被車水馬龍的環境所包圍,那麼孩子無論上學還是在家都將總是生活在一個過度嘈雜的環境中,時間長了,孩子的聽力就肯定受到影響。因此,父母就應該在房間的佈置上和安排上做一下小小的調整:父母可以更換密封性更好的窗戶或者門;選擇靜音的加熱和通風設備;讓孩子呆在受外界影響最小的房間裡。這些細微的調整都可以給孩子創造一個更有益於保護聽覺能力的環境。

為了孩子的安全,讓孩子遠離嘈雜的環境,保護好孩子的聽力,讓寶寶健康的成長。

內容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我們尊重原創者版權,除我們確實無法確認作者外,我們都會註明作者和來源。在此向原創者表示感謝。若涉及版權問題,煩請原作者聯繫我們

五种情况致孩子听力受损
五种情况致孩子听力受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