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古詩詞

小暑古詩詞

小暑

小暑(Lesser Heat),是二十四節氣之第十一個節氣,也是干支歷午月的結束以及未月的起始;公曆每年7月7日或8日視太陽到達黃經105°時為小暑。暑,表示炎熱的意思,小暑為小熱,還不十分熱。意指天氣開始炎熱,但還沒到最熱,全國大部分地區基本符合。全國的農作物都進入了茁壯成長階段,需加強田間管理。

我國古代將小暑分為三候:“一候溫風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鷹始鷙。”小暑時節大地上便不再有一絲涼風,而是所有的風中都帶著熱浪;《詩經·七月》中描述蟋蟀的字句有“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下。”文中所說的八月即是夏曆的六月,即小暑節氣的時候,由於炎熱,蟋蟀離開了田野,到庭院的牆角下以避暑熱;在這一節氣中,老鷹因地面氣溫太高而在清涼的高空中活動。

小暑是人體陽氣最旺盛的時候,“春夏養陽”。所以人們在工作勞動之時,要注意勞逸結合,保護人體的陽氣。天氣熱的時候要喝粥,用荷葉、土茯苓、扁豆、薏米、豬苓、澤瀉、木棉花等材料煲成的消暑湯或粥,或甜或鹹,非常適合此節氣食用,多吃水果也有益的防暑,但是不要食用過量,以免增加腸胃負擔,嚴重的會造成腹瀉。

民間還有:“冬不坐石,夏不坐木。”的說法。暑過後,氣溫高、溼度大。久置露天裡的木料,如椅凳等,經過露打雨淋,含水分較多,表面看上去是乾的,可是經太陽一曬,溫度升高,便會向外散發潮氣,在上面坐久了,能誘發痔瘡、風溼和關節炎等疾病。所以,尤其是中老年人,一定要注意不能長時間坐在露天放置的木料上。

小暑古詩詞

小暑

節氣食俗

小暑古詩詞

伏面

1吃伏面:入伏之時,剛好是我國小麥生產區麥收不足一個月的時候,家家麥滿倉,而到了伏天人們精神委頓,食慾不佳,餃子卻是傳統食品中開胃解饞的佳品,所以人們用新磨的麵粉包餃子,或者吃頓新白麵做的麵條,就有了“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的說法。伏天還可吃過水麵、炒麵。過水麵,就是將麵條煮熟用涼水過出,拌上蒜泥,澆上滷汁,不僅味道鮮美,而且可以“敗心火”。

2.吃暑羊:徐州人入伏吃羊肉,稱為吃伏羊這種習俗可上溯到堯舜時期,在民間有彭城伏羊一碗湯,不用神醫開藥方之說法。

3.吃蜜汁藕:民間有小暑吃藕的習慣,藕中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及豐富的鈣、磷、鐵和多種維生素,及膳食纖維,具有清熱養血除煩等功效,適合夏天食用。鮮藕以小火煨爛,切片後加適量蜂蜜,可隨意食用,有安神助睡眠之功效,可治血虛失眠。

小暑古詩詞

炒鱔片

4.炒鱔片;俗話說,小暑黃鱔賽人參,以小暑前後一個月產的鱔魚最為滋補味美。夏季往往是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風溼性關節炎等疾病的緩解期,而黃鱔性溫味甘,具有補中益氣、補肝脾、除風溼、強筋骨等作用,根據冬病夏補的說法,用素油炒鱔片加大蒜方法簡便,老少咸宜。

小暑古詩詞

芒果

5.吃芒果:所謂小暑吃芒果代表這個時節是芒果的成熟盛產期。

[詩詞欣賞】

小暑古詩詞

竹喧先覺雨,山暗已聞雷

1《小暑六月節》

唐代.元稹

倏忽溫風至,因循小暑來。

竹喧先覺雨,山暗已聞雷。

戶牖深青靄,階庭長綠苔。

鷹鸇新習學,蟋蟀莫相催。

小暑古詩詞

何以銷煩暑,端居一院中

.2.《消暑》

唐代.白居易

何以銷煩暑,端居一院中。

眼前無長物,窗下有清風。

熱散由心靜,涼生為室空。

此時身自得,難更與人同。

小暑古詩詞

石澗寒泉空有夢,冰壺團扇欲無功

3.《苦熱》

宋代.陸游

萬瓦鱗鱗若火龍,日車不動汗珠融。

無因羽翮氛埃外,坐覺蒸炊釜甑中。

石澗寒泉空有夢,冰壺團扇欲無功。

餘威向晚猶堪畏,浴罷斜陽滿野紅。

小暑古詩詞

一碗分來百越春,玉溪小暑卻宜人

4.《和答曾敬之秘書見招能賦堂烹茶二首》

宋代.晁補之

一碗分來百越春,玉溪小暑卻宜人。

紅塵它日同回首,能賦堂中偶坐身。

小暑古詩詞

風定池蓮自在香

5.《納 涼》

宋代.秦觀

攜扙來追柳外涼,畫橋南畔倚胡床。

月明船笛參差起,風定池蓮自在香。

小暑古詩詞

呢喃燕語倚雕樑

6.《夏日》

清代.喬遠炳

薰風慍解引新涼,小暑神清夏日長。

斷續蟬聲傳遠樹,呢喃燕語倚雕樑。

眠攤薤簟千紋滑,座接花茵一院香。

雪藕冰桃情自適,無煩珍重碧筒嘗。

小暑古詩詞

心靜自然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