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何世界盃賽場鮮有興奮劑醜聞?球員各種奔波真的用不著

競技體育充滿激情,觀賞性十分強,是球迷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糧。球員們在享受勝利的喜悅的同時,也經常被爆出服用興奮劑等陰暗的一面。但不像游泳、田徑、棒球等比賽,興奮劑醜聞屢見不鮮,很多球迷印象中世界盃興奮劑事件比較少,本篇我們就來聊聊這個話題。

為何世界盃賽場鮮有興奮劑醜聞?球員各種奔波真的用不著

美國職業棒球聯盟與田徑聯賽中,不時有興奮劑醜聞爆出,因為HGH和類固醇最大的作用是增強肌肉和力量,在強調身體對抗的比賽中,體重越大優勢越大;而興奮劑只適合一場比賽且只能短期服用;當然,也與監管力度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而像奧運會、世界盃、世錦賽等大型賽事對興奮劑檢查非常嚴格。

為何世界盃賽場鮮有興奮劑醜聞?球員各種奔波真的用不著

首先,球員的確沒有服用興奮劑的必要。他們拿的是年薪,除了為國家隊征戰的獎金、得到總冠軍多一些榮譽,除此之外,他們相當於拿的是死工資,不管個人競技狀態如何,俱樂部都必須履行合同,即便受到傷病困擾,也會有部分薪資保障。

為何世界盃賽場鮮有興奮劑醜聞?球員各種奔波真的用不著

興奮劑只能對球員短暫性的起到效果,但足球賽事相當漫長,球員各種奔波征戰,不可能每場都服用興奮劑。興奮劑只能短時間提升人的爆發力,足球比賽一場比賽用時兩小時,不僅是個體力活,還是技術活、腦力活,節奏有時快有時慢,有時還需要讓身體靜如止水,比如說:罰點球,也許興奮劑能幫助球員在身體對抗上能佔到優勢,但踢不進球門依舊白搭。

為何世界盃賽場鮮有興奮劑醜聞?球員各種奔波真的用不著

興奮劑不可能長期服用,因為副作用非常大。很多球星都很重視對自己身體的保護,身體是革命的本錢,他們寧願每年投入100萬美元來保養身體,目的就是為了延緩體力下滑,延長自己的職業生涯,像C羅、梅西等球員,十年如一日,穩定見證偉大。

為何世界盃賽場鮮有興奮劑醜聞?球員各種奔波真的用不著

不排除在傷病恢復期,或者在關鍵大戰有球員會冒險,但在賽季進行期間,估計都不會去嘗試,畢竟有時間冒險服用興奮劑,還不如少逛夜店、多點體能訓練更為實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