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接受最完整的教育!將家、校、社的力量凝聚起來

一輛車被三匹馬兒分別向三個不同方向拉,你會發現因為方向不同,即使三匹馬兒已經竭盡全力,車子也紋絲不動。車子代表了孩子,三匹馬分別代表著學校、社會、家庭。

這個例子想表達什麼意思呢?不是學校、社會、家庭對教育的重視程度不夠,而是他們太過重視教育,無論是社會、學校還是家庭,都在不遺餘力地想盡一切辦法提高教育效果,各有各的招數,各有各的想法。儘管每個教育力量都是在努力地單點發力,但由於方向沒有統一,所以很難整合起來,形成教育合力,那教育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這就說到了重點——教育一致性的問題,教育一致才能形成教育合力,沒形成合力才是制約孩子發展的關鍵因素。可有人說,社會、學校、家庭分屬不同的領域,各有各的任務,實現教育一致有一定難度。這種觀點對嗎?說有難度,是因為思維侷限了行為,找不到一個合適的載體和策略來實現罷了。但其實這樣的載體完全可以找得到,有一所小學就是這樣一個載體,一個整合四種教育力量的載體,在這裡,四合一教育成為現實。

那他們是如何把這四大教育整合在一起,形成教育合力的呢?這就得先從家庭教育說起。小學教育的關鍵在家長教育。所以,這所小學開設有“家長學社”和週末體驗課,目的就是讓更多的家長接觸真教育,建立完整的家庭教育思維繫統,與學校教育形成合力,共同作用於孩子這個教育主體。

這所小學的學生是沒有家庭作業的,所以學生家長沒有指導孩子做各種家庭作業的壓力。但學生家長有自己的作業,這個作業跟孩子的學科學習沒有多大關係,而是跟家校通緊密相連。具體說就是,根據孩子在學校的成長情況,配合學校,在家庭生活裡把成果保持住,鞏固住。每週一次的“家長學社”課堂,主題雖各不相同,但每次家校都會就某一個教育觀點達成共識。所以,與其說“家長學社”課堂是智慧的課堂,倒不如說是家校通的平臺,真正實現了家校合力。

讓孩子接受最完整的教育!將家、校、社的力量凝聚起來

另外,他們還有每週一次的學校體驗課,喜歡這所小學的孩子們可以在老師們的引導下,參加各種學校活動;想了解這所小學的家長們則可以通過家長課堂,接觸真教育,瞭解這所小學的辦學宗旨和教育理念,這其實是家校通的第一步。只有認可他們的辦學宗旨和教育理念的家長,才能放心地把孩子送到這所小學,讓孩子接受素質教育。所以,他們的“家長學社”和體驗課,把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真正整合在了一起,形成了家校合力。

再說說社會教育,按理說這是個難點,普通學校很難實現,但這所小學可以做到。這所小學的孩子們有兩個身份,一個是小學的學生,另一個是幸福城的市民。他們把社會上該有的角色和體驗,都搬到了這所小學,濃縮成了幸福城這樣一個模型。在幸福城裡,有公安局、銀行、法庭、市政府、圖書館、學生自治委員會等機構,孩子們在這些機構裡擔任職位,維護著幸福城這個微型城市的和諧運轉。孩子們在這個微型社會里,學會了思考,學會了做與合作,學會了規則與秩序,學會了正向應激,更學會了責任,學會了擔當,學會了與人為善,這些都內化成了他們的素養。這可是實實在在的社會體驗,再沒有比這更真實的社會教育了。

還有他們的城市生存訓練,完全是在真實的社會環境裡進行的,沒有任何虛擬。孩子們自己坐公交車、搭地鐵,靠自己的勞動賺錢吃飯,這期間還要經受各種誘惑和“陌生人”的拐騙,孩子們從一開始的茫然、膽怯到後來的鬥智鬥勇,憑著智慧和不拋棄不放棄的意志力,每次都能化險為夷,成功完成生存訓練。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們瞭解了社會環境的複雜性,接觸到了世間冷暖,懂得了生存的不易,也知道了唯有在社會的規則與秩序這個大軌道里,運用智慧才能成功地生存下去。這所小學的孩子們不用等到10年、20年後走入社會時,才開始接受社會教育,因為在學校,孩子們就能經歷到,體驗到,收穫到。

讓孩子接受最完整的教育!將家、校、社的力量凝聚起來

有人說為什麼是“四合一教育”,而不是“三合一”?因為很多人都忽略了教育的重要主體之一——孩子。孩子的自我教育,是最重要的教育力量之一。試想,即使三匹馬都朝著同一個方向拉,可車子有自己的想法,不願意往那個方向走,或者是根本就不願意走,情況會怎樣?前面提過了,我們的孩子,被三匹馬兒同時大力拉扯著,痛苦可想而知。真想問問這三匹馬兒,你們問過車子的想法嗎?你們知道車子的感受嗎?

究其原因,是沒有把孩子當成教育的主體去看待,沒有認識到孩子自我教育的重要性。孩子自我教育的主動性所發揮的威力要遠遠大於其他教育外力。這其中並沒有什麼深奧的道理,是人天生所具有的自我教育能力使然。孩子天生圓滿俱足,具備自我教育的能力。

你肯定見過,很小的孩子只要被東西刺激到,比如說酸到、辣到,下次就會主動避開。這就是自我教育的最原始顯現,不用大人苦口婆心規勸,親身體驗一次就能學到。因為人本能地願意按照內心意願行事,這份內在體驗會給人最直接的自我教育,這也就達到了最好的教育效果。

可很多家長常常把孩子的自我體驗、自我教育忽略了,不僅如此,還常常以愛之名,抱著讓孩子少走彎路的心態,讓孩子成為順從成人意願的被管理者,失去了作為人最根本的自信和創造力,喪失了對生命本身的熱愛和尊重。這樣的教育,真有些本末倒置了。說到底,這些家長根本不知道孩子的自我教育有多麼重要。

讓孩子接受最完整的教育!將家、校、社的力量凝聚起來

之所以一直強調孩子的自我教育,是因為自我教育是一種能力,更是面對未來20年、30年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要想適應不斷髮展的未來社會,就要不斷自我升級,而自我教育就是最核心的芯片。只有擁有了自我教育這枚芯片,自我升級才會成為可能。從這個方面來說,必須從現在開始重視培養孩子的自我教育能力,這是他適應未來社會競爭的核武器。

上文提到的小學充分給到孩子們自我教育的機會,他們的活動教學、城市生存訓練、幸福城教育模型,都給孩子們提供了最好的經歷和體驗。

就拿活動教學來說,各種主題的活動教學真正激發了孩子學習的主動性,把要我學,變成了我要學。孩子們在活動教學中,遇到解決不了的問題,自然就會想到要回到課堂上去補習。這時候他們是真正帶著問題和需求回到課堂的,學習效率可想而知。孩子們在這個過程中,認識到學習是為了用,是為了增長智慧和能力。這種主動學習會內化成他們的習慣和素養,讓他們一生受益,這是最基本的自我教育。

更不用說更加真實的城市生存訓練和幸福城模型了,這所小學的孩子在為他們創設的環境場中,感悟學習之道,做事之道,為人之道;在做與合作中,學會了解決問題與思考,學會了正向應激,學會了在規則與秩序中,不斷進行自我教育,自我引導。

如此說來,完全可以有這樣一個載體,將學校、社會、家庭和孩子的自我教育形成合力,實現真正的四合一教育,讓孩子接受最完整的教育,具備面對未來10年、20年、30年社會發展的能力和智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