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中俄混血兒,17歲爲勸降450名日軍遭殘害,64年後才爲人所知

在黑龍江綏芬河市矗立著一座紀念碑,紀念碑最上面是一個妙齡少女的雕像,她揮舞著一條頭巾,像是對灰暗生活的告別和對光明勝利的召喚,她的腳下踩著一雙巨大的翅膀,宛如和平女神一般閃耀著聖潔的光芒,這座紀念碑紀念的是一位年僅十七歲的中俄混血少女嘎麗婭,紀念碑落成時,俄羅斯總統普京給綏芬河市市民的一封信中的一句話被題在碑的底座:“我們的友誼就是相互理解、信任、共同的價值觀和利益,我們要銘記過去,展望未來。”

她是中俄混血兒,17歲為勸降450名日軍遭殘害,64年後才為人所知

位於黑龍江省最東北部的綏芬河市是一個邊境城市,1860年清政府和沙皇俄國不平等條約《中俄條約》的簽訂,使綏芬河市一帶成為了中俄兩國的邊界地帶,今天的綏芬河市東邊與俄羅斯接壤的國界線長達二十多公里,它是著名的中俄友誼城,兩國多族人民生活在這裡。

1945年日本廣島升起駭人的蘑菇雲之後,世界反法西斯盟軍開始全面反攻,蘇聯紅軍也迅速派兵進入我國東北,消滅日本盤根已久的勢力,1945年8月10日,綏芬河迎來了來之不易的解放,但是,因為日本兵在此長久駐紮,還是殘存著一小部分勢力,隨時危害著人民群眾的安危,因為自1903年鐵路從這裡通車後,日本人看中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交通優勢,在此修建了很多軍事要塞,還派日本關東軍駐紮防守來進行許多慘無人道的實驗和軍事防備,當時有450名日軍躲入要塞,勢要抗爭到底不肯投降。

她是中俄混血兒,17歲為勸降450名日軍遭殘害,64年後才為人所知

蘇聯紅軍沒有辦法,先發布了清剿日軍的公告,通知當地百姓快速轉移到安全的地方,同時因為日軍躲入軍事要塞時還帶著一百多名日本平民,出於人道主義蘇聯方面不宜直接發動軍事攻擊,權衡過後他們決定先嚐試能否通過和平談判來勸降,這時候便需要一名會日語的人。

她是中俄混血兒,17歲為勸降450名日軍遭殘害,64年後才為人所知

於是從小學習中日俄三國語言,年僅17歲的嘎麗婭被蘇軍找到,蘇軍希望她能上山和日軍談判,嘎麗婭的俄羅斯族母親十分擔憂,她不願唯一的女兒去冒這個險,但是勇敢的嘎麗婭思考再三,最終決定挺身而出,為了和平以及最大程度地減少雙方損失而去和日軍談判,況且她說裡面還有她的日本同學,她不希望他們遭受無情的戰火。

她是中俄混血兒,17歲為勸降450名日軍遭殘害,64年後才為人所知

於是,悲傷的母親給嘎麗婭披上了自己的一條頭巾,便目送她在蘇聯軍官費多爾琴科的帶領下朝著龍潭虎穴走去,11日嘎麗婭上山談判,沒有人知道談判期間的種種細節,但是13日的談判中,和嘎麗婭準備一起進入要塞的蘇軍士兵卻被日軍一槍打死,而嘎麗婭也被拖入要塞內,此後再也沒有回來,徹底被激怒的蘇聯紅軍,集結火炮,瘋狂轟炸日軍要塞,將日軍修建的堡壘變成了埋葬他們的墳墓,事後,人們沒有找到嘎麗婭,只是在廢墟中找到了一條紅色的頭巾。

她是中俄混血兒,17歲為勸降450名日軍遭殘害,64年後才為人所知

就這樣,馬上就要和家人村民一起享受和平時期美好生活的嘎麗婭,倒在了即將迎來黎明前的最後一刻,而帶她去勸降日本軍的蘇聯軍官費多爾琴科可能是內心太過於悲傷和自責,將這件事隱藏在心底深處長達三十多年之後才講出來,於是2009年,這個塵封了64年的名字——嘎麗婭,被中俄兩國人民所熟知,綏芬河市的人民為了紀念這位和平女神,在市裡修建了嘎麗婭雕塑和紀念館,讓人們永遠銘記這位年紀輕輕但無比勇敢的少女為和平所作出的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