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北京女子图鉴》,但你并不知道北漂生活有多辛酸

每一个最终选择踏入帝都这片沃土的人们,在他们加班奋战,枕着红牛睡倒在电脑前,在他们晨曦而醒,坐着大巴奔波于上班路上的身影后,是无数逼迫他们奋进的勇气,不甘和梦想。


有人在这里称王论侯,而有人在这里埋骨他乡。

一将功成万骨枯。每一个北漂的背后,应该都有这样的一段故事。踏上这片王侯之地的理由,无论多么卑微,都是值得每一个人尊敬的

看了《北京女子图鉴》,但你并不知道北漂生活有多辛酸

以下北漂故事来自于小猎和小猎的朋友们:

@罗飞:

我一直在上海,我最好的哥们在毕业那边去了北京考研。记得最那是大雪纷飞的元旦夜,我立起风衣的领子从徐家汇地铁站快步走入,手机响起,熊哥(北京)。在我接起电话的2年零6个月前,熊哥刚刚和他相恋了6年的姑娘分了手。

那枚被他带去试图挽回这段漫长爱恋的钻石戒指划过一条优美的弧线,落入了玄武湖中。这是一个悲伤的故事,更令人悲伤的是,戒指的钱是我们借给他的。

从此谁也不敢说起这件事,以及这件事。

@万鹏

前几天夜里睡不着,失眠了,发现有一只蟑螂从我的被子上面爬了过去,我抓住它,然后用玻璃杯子扣着看了它一夜。我认识他,他是蟑螂一号,他还有个弟弟,叫二号。我确认过,两个都是公的!”

我觉得这才是一段真正的北漂生活,北漂们飘在了北京灰褐色的天空里,渴望着生根发芽,渴望着开花结果,风雨过后才发现,其实自己就是一片浮萍而已。从哪里来,又回到哪里去。甚至不如那一对地下室里的蟑螂兄弟,他们好歹是北京户口。

@黄先鸿

印象最深的,就是我们公司的一个保安!

北京的保安大家懂的,流动量非常大,做了一天走人的司空见惯。但是就在两个月前,公司新来了个保安,一照面就让我虎躯一震。

此保安约莫50余60岁出头,身高180左右,河南口音。虽然年纪已经不小,但举手投足间均有王霸之气,常常能见他背着双手抬头挺胸,在停车场、走道里闲庭漫步,而且那步伐相当稳健。另外,此人饭量惊人,且对食物极为挑剔,我们公司的伙食基本上是星级餐厅水平,主厨师傅来自4星级酒店。可是这保安宁愿自掏腰包开小灶,也不愿意晚上吃中午剩的菜,哪怕这些菜是黄鱼、咖喱牛肉、大闸蟹、黄焖狗肉、酸菜鱼……

我不禁对他的身份起了疑心。

过了段日子,一次偶然的机会,在吃饭的时候聊起了他的经历。果然来头不小。

他是烧制汝窑瓷器的大师,1975年参加工作,现在是领着退休金来咱们这当保安的。来了之后发现我们店里摆的青花、龙泉窑瓷器都是些战五渣,实在衬不起家具的档次,这才打开了话匣子。我

就是这个保安,让我深深认识到京城的卧虎藏龙。

@努力

来北京的第一年。
四五个兄弟,告别了各地安稳无趣的生活来北京为同一个目标使劲。
租不起办公室,于是在回龙观城铁边的小区租了一个三室一厅,客厅办公,主卧会议室,剩两个屋子睡觉。

回龙观地铁附近有个旧家具市场,刚到那边不久时,我和兄弟之一去买桌子,逛遍了整个市场用大约六十还是八十元买了一张二手长桌,加五元送货上门。我和兄弟与桌子一起挤坐在小贩汽油三轮车的车斗里风驰电掣,我们两个的腿因为空间太小只能伸在三轮车的两侧,马达大概是过载发出震天的轰鸣声,那一刻我觉得胯下的就是杰克船长的黑珍珠号,而我所有的梦想,这儿都能实现。

看了《北京女子图鉴》,但你并不知道北漂生活有多辛酸

@李小安

06年我还没毕业,学校是青岛的一个谁都没听过的小私立技校,学的专业叫电脑美术,说白了其实就是教教你电脑,再教你点美术,然后再教你几个软件的基本用法。

我很早就接触过网页方面,也做过几个简单的网页,但是我深知这些完全找不到工作。我从网上搜集了几个别的设计师做的网页设计作品,稍加包装做了份简历,然后就发给了各大公司。

后来我顺利的进入一家地产垂直网站,职位是网页设计师,月薪4500。
接到HR电话的那天晚上,我一个人找了家看起来特别豪华的馆子,痛痛快快的吃了两碗炸酱面。

那一年,我知道了杰克琼斯,去过了天安门,见识了王府井和西单,也迷上了北京。

那一年我有了新的朋友新的同事,他们带我撸串带我唱K带我去后海喝酒去军艺看姑娘。

那一年我觉得首都的生活真好,比我农村的家好太多了。

@froginwater

刚来北京那会,跟同学挤在民房里,四周住的都是这类人,但是互相都不认识。北京冬天特别冷,当时也没钱买羽绒服,穿着从南方带过来的唯一一件可以御寒的厚衣服,时间久了总得洗,有天早上出太阳,难得的天气,立马洗了,晾在外面,然后去上班了。

到下午快天黑时突然下大雨,心想这下完了,衣服晾在外面肯定湿透了,又得连续好几天穿着单薄上班了,焦灼不安地工作到下班。

回到出租屋,意外发现有人在衣服上给套了一个很大的塑料袋,遮盖得严严实实,一点没淋湿,可想而知那天心情的畅快,很感谢那位好心的人,虽然不知道是谁,但是每次想起,心里很是温暖。

后来经济条件好了,也就搬离了那,现在也拆掉了。

@Andy

“在北京生活,并不比三四线城市辛苦”

网上总有好多人说在北京月入过万多辛苦多辛苦,回家、去三四线小城月入三四千却有房有车多滋润多滋润,在我看来,事情根本不是这么回事儿。

我从排不上线的小县城来北京读书,学的是文科,现在的这份工作能月入过万。当然,这是买不起房的,但你们以为我现在离开北京就买得起房吗?

我不是没有回家乡的省会找过工作,只要不考公务员,工资撑死了三千,每周只有单休,还不给交全五险一金。就这收入水平,可房价照样过万,也就租房能比北京便宜一千,一年能攒下两平米就谢天谢地了,工资也不见涨,什么时候是个头?

在北京,情况会好很多——你身边的人总有某些方面比你强,大环境推着你不得不往前跑。有人抱怨压力大、生活节奏快,但我觉得,20多岁不就是应该努力的年纪吗,难道还要等到40多岁再去努力吗?

我肯定会留在北京。对我来说,留在这儿就像留住了人生更多的可能性。只要肯吃苦,北京的回报要比回家高多了。

@彦祖

我记得在2013年12月30号的那个晚上,1号线的最后一班地铁,人还是挤得满满的,一个发长长,脸瘦瘦的小伙子拿着吉他走了进来,车缓慢地开出站,我望着他,他捧着吉他,边弹边唱起了


“要知道伤心总是难免的,你又何苦一往情深,因为爱情总是难舍难分,何必在意那一点点温存,要知道伤心总是难免的,在每一个梦醒时分,有些事情你现在不必问,有些人你永远不必等……”
所有人都看着他,而我以为他是卖艺的,却发现他只是唱,他没要钱,而他唱完,下一个站就走了,深藏功与名,我感觉一股温暖,车厢鼓起了掌声

就我一个人鼓。

看了《北京女子图鉴》,但你并不知道北漂生活有多辛酸

@匿名网友

至今我都没睡过床~

@丁超

2010年来北京,现在六年多了,2013年从幼儿园辞职到南三环的一家中介公司上班,记得第一次走进合租房的时候,真的挺想哭的,第一次见一个百十来平的小三居隔成好多间小房间,没有客厅,卫生间很脏,厨房里住着一家三口,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小姑娘貌似也就十八九岁的样子,他的房间是客厅隔出来最小的一间,屋里只放了一个上下铺就满了没有站起来的地方,更别说窗户了,下铺住人上铺放行李,进屋就上床,,,,,,

回头想想自己真的挺幸福的

@雷先生

我在北京搬过两次家,都围绕在惠新西街那附近。两个住的地方和地铁站之间大概走路要10分钟,其实也不远。

问题是,路上基本没店铺,也没什么路灯。北方冬天黑的早,店铺歇业的也早。经常下班回来出了明亮的地铁站,就要走这么一段路。我算是情感上比较坚强和内敛的人,平时也没觉得有多糟,还想着没路灯要是小姑娘一个人怎么敢走。。这还是三环边呢。。

直到有一天晚上在路上走着,想到如果是还在上海,这一路上得接连开多少小店啊,周围肯定也有街坊来来往往,生活气息会很浓厚。路灯这种基础设施也不必说,温度也不会这么低,自己也不用穿这么臃肿。

于是我就听着耳机里Eason的歌,看着路两边树投在地面上的影子一动不动,突然就哽咽了。那一瞬间特别想回家,或者回上海和大家一起下班后吃肉。

那算是为数不多的体会到寂寞的感觉,走到楼下想着舍友都在家,擦擦眼睛调整情绪,一如往常上楼进门。

你有什么样的北漂故事?欢迎留言告诉我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