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睡荒墳,不宿古廟,梁山好漢行走江湖爲何常常在古廟裡過夜?

民間俗語有云“寧睡荒墳,不宿古廟”,古人行走江湖寧願在荒墳處落腳,也不在古廟裡留宿。荒墳一般地處郊外,荒無人煙,驚悚恐怖,而古廟不僅有香火供奉,而且還能遮風擋雨,留宿安身自是不在話下。

寧睡荒墳,不宿古廟,梁山好漢行走江湖為何常常在古廟裡過夜?

人們為何舍古廟而求荒墳呢?

古達交通不發達,人們出行趕路,難免要在途中留宿過夜,而不一定就能趕上集鎮或村落,古代戰爭頻仍,荒墳處處有;古人又極為信奉鬼神,古廟自然也不會少。於是,荒廢和古廟便成了人們最現實的選擇。

寧睡荒墳,不宿古廟,梁山好漢行走江湖為何常常在古廟裡過夜?

但是兩者之間,人們又都極為理性地放棄了古廟。這種理性主要受兩個因素的影響。

古廟或者說寺廟歷來都供奉著神佛,也是神鬼交流的地方。這些神佛白天超度人類,晚上便超度孤魂野鬼。到了晚上,寺廟孤魂野鬼集聚,陰氣很重,人們留宿其中,難免會引起身體不適,嚴重的被鬼怪盯上,禍及終生。這種認識,雖然看起來荒誕不經,但在古代卻很有市場,以致於在各類文學作品裡屢見不鮮。《聊齋志異·聶小倩》中,書生寧採臣“適赴金華,至北郭,解裝蘭若”。蘭若就是一座僻靜的荒郊野寺。寧採臣在寺廟中碰到了千年樹妖姥姥和其操控下的美麗女鬼,從此噩夢連連。

寧睡荒墳,不宿古廟,梁山好漢行走江湖為何常常在古廟裡過夜?

既然作為俗語長期流傳,除了神鬼之說,還有人們比較現實的考量。月黑風高夜,古代刑事案件發生的地點多在古寺破廟,尤其是亂世的時候,寺廟閒雜人等集聚,更容易發生意外。試想,你正在寺廟留宿,突然撞見並認出亡命天下的逃犯,你的下場可想而知;又或者,你攜帶盤纏,留宿荒郊野寺,被強盜盯上,你的命運不言自明。總之,夜宿寺廟是極為不安全的。

寧睡荒墳,不宿古廟,梁山好漢行走江湖為何常常在古廟裡過夜?

綜合兩者來看,我們也不能排除這樣一種可能:古代寺廟刑事案件多發,人們時常發現路人慘死,而又找不到合理的解釋,索性將其歸咎於鬼神,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寧睡荒墳,不宿古廟”的說法。

寧睡荒墳,不宿古廟,梁山好漢行走江湖為何常常在古廟裡過夜?

“寧睡荒墳,不宿古寺”雖然很有道理,但在各類演義小說中,我們又偏偏看到夜宿寺廟的情節。最明顯的莫過於水滸傳。梁山好漢行走江湖,大都是要歇腳夜宿寺廟的。武松血濺鴛鴦樓後,連夜逃出孟州城,找到的第一個落腳處便是林中古廟;宋江下山救父,被官兵圍堵,不得已進入九天玄女廟避難;八十萬禁軍教頭林沖刺配後,負責看守草料場的工作,因大雪壓塌住處,無奈來到山神廟暫住,從而演繹出林教頭風雪山神廟的精彩情節……

寧睡荒墳,不宿古廟,梁山好漢行走江湖為何常常在古廟裡過夜?

原因不難理解,寺廟不僅是好漢們棲身歇腳的場所,也是推動故事情節發展的重要因素。好漢們雖然落腳寺廟,但大都不能安然度過一宿,寺廟之中陰謀詭計、耍橫鬥狠、殺人越貨各類情節不一而足,處處考量著梁山好漢。寺廟成了好漢命運的轉折點,棲身寺廟之後,好漢們也便走入了另一個波雲詭譎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