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是防治慢性疾病的「國之利器」,分級診療原來和它有關

2015年國務院發佈的《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的指導意見》中明確指出:“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中醫藥服務能力......充分發揮中醫藥在常見病、多發病和慢性病防治中的作用”。要求“提供中醫藥服務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站、村衛生室佔同類機構之比分別達到100%、100%、85%、70%,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中醫診療量佔同類機構診療總量比例≥30%”。“城市三級醫院主要提供急危重症和疑難複雜疾病的診療服務。城市三級中醫醫院充分利用中醫藥技術方法和現代科學技術,提供急危重症和疑難複雜疾病的中醫診療服務和中醫優勢病種的中醫門診診療服務”。

中醫是防治慢性疾病的“國之利器”,分級診療原來和它有關

分級診療安排

看了這段話,是不是覺得國家把中醫藥提到了非常高的高度,為何?或許我們能從國務院醫改領導小組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錢慶文教授的話中得到答案。他說:“西方國家經過了三個世紀的摸索和實驗,均發現除非老百姓追求健康意識很強,否則在醫療上再多的投資都是浪費”。“而在我國,上個世紀末以來,經濟快速發展,但是百姓卻也開始養成許多不健康的行為,這些行為累積一段時間後,結局就是疾病。如果讓這種趨勢繼續發展下去,修建再多的醫院,增加再多的病床也都效果甚微。伴隨老齡化的進程,許多人帶著不健康的狀態進入老年,衛生和養老系統過去做的努力也將事倍功半'。

下面這組數據可以印證錢慶文教授的觀點。我國慢性病患病率已達20%,中國高血壓人口有1.6----1.7億人,高血脂的有將1億多人,糖尿病患者達到9240萬人,血脂異常的1.6億人,脂肪肝患者約1.2億人,每年新發惡性腫瘤病例已經上升到350萬例。

中醫是防治慢性疾病的“國之利器”,分級診療原來和它有關

慢性病發病率

那麼這些疾病的花費有多少呢? 2015年國家財政支出17.5萬億元,其中醫療衛生與計劃生育支出1.2萬億元。已經佔財政總支出的約6.8%。隨著中國人口迅速的老齡化,醫療方面的支出將會越來越大,國家財政將不堪重負。.

而這和中醫藥有什麼關係呢?

第一有利於培養老百姓的健康保健意識,倡導健康的生活方式。我們知道,中醫養生保健和西醫相比具有獨特的優勢,在基層普及中醫藥知識有利於培養老百姓健康的生活方式。

第二有利於防微杜漸,將疾病消滅在初始階段。中醫在治未病,治療亞健康方面和西醫相比有無與倫比的優勢,不但可以防止生病,還可以防止小病轉成大病,保證老百姓的健康。

第三有利於降低醫療費用。看過中醫和西醫的人都知道,中醫診療藥品的花費比西藥要便宜很多,中醫很少儀器檢查,中醫憑藉“望聞問切”就可以做出診斷,幾乎沒有什麼檢查費。而現在的西醫幾乎離不開儀器檢查,而西醫的檢查費動則上千甚至上萬。診療費如何能降下來?

第四有利於避免財富外流。由於新藥研製週期長,費用高,需要很雄厚實力的大型跨國製藥企業才能研製出來,目前全世界包括中國絕大部分新藥、貴藥都是西方國家研製生產的,他們憑藉技術壟斷和知識產權賺取了高額利潤,我們中國醫院基本淪為外國大型製藥廠的打工仔。

中醫是防治慢性疾病的“國之利器”,分級診療原來和它有關

中醫是寶庫

國家通過分級醫療,培養全民的健康保健意識,儘量不生病,少生病。確實有病也在第一階段就消滅在萌芽狀態,實在是急危重症和疑難病才到三級大醫院救治,而且三級中醫醫院也要加強對急危重症的救治研究。由此看來,國家為了培養大眾的健康意識也是煞費苦心。對於老百姓來說一句話:懂中醫,懂養生,保健康。

相關文章:

我們正在丟掉的養生的好習慣,看你已經丟掉了幾個?

關於耳鳴、聽力下降、耳聾那些事

身體不適了,如果你不知道該看什麼科哪個醫生,請看過來!

看西醫還是看中醫應該怎樣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