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電影爲什麼要打板?

“場記板”,板上標註著場次、鏡次、導演、片名,最重要的作用是為了聲畫同步,攝像機記錄拍板的動作,錄音記錄拍板的聲音,後期剪輯的時候把聲音和畫面對位上,形成和聲音同步的畫面。

除此之外依然很重要的作用是場記根據場次和鏡次記錄下哪條能用,哪條不能用,方便後期文件歸檔,試想如果沒有這個板,後期剪輯人員一條一條去看哪些能不能用,會嚴重影響後期效率。

說點個人的心得,按照第一點來看,場記板似乎是可以被取消的存在,現在的攝像機科技含量逐漸提高,完全可以把錄音機的聲音用對錄線同期錄到視頻裡,因此在我個人的若干次拍片中,即使每次都打算用場記板但是每次都沒用,因為前期也存在效率,多個人來做場記一是耽誤時間,二是多個盒飯錢,這些都是成本,而獨立電影成本是大問題,也因此,導致第二點中提到的,我一個人把所有的片子有用的沒用的,一條一條看,來回看,確定哪個更好,哪個湊活,消耗大量的時間,當然,一個人的成本要比一群人的成本低些,所以由此來看場記板這東西還是不可或缺啊。場記板上是記錄著本條鏡頭的素材信息的。用於剪輯時的素材管理。另外還有聲畫同步的功能俗稱“合板”

但有些拍攝,並不一定有準備場記板。比如小規模製作、紀錄片、電視採訪等等,這時候為了方便剪輯人員進行聲畫同步工作,你可以在開機以後,在鏡頭前用兩個手掌相擊的方式,來替代打板工作,同時還要口頭將場次鏡次等信息報告出來。

另外,還有一些鏡頭,我們前期並不需要錄音組進行同步收音,這些鏡頭後期可能會貼合其他專門製作的其他聲音或者配音等。這時候場記板依然要出現在畫面裡,但是不需要打響了,你要用一隻手拿著板頭,同時保證打響的那兩個木條是張開一定角度的,這是給後期剪輯進行示意,意思是說這條鏡頭沒有同期收聲,你不用費事再去錄音素材裡翻找了。

拍電影為什麼要打板?

場記板除了我們常見的大小以外,還有其他的型號,比如給大全景用的超大場記板,一般適用於打板員沒法靠近攝影機,但又要保證場次鏡號等信息被拍攝到的情況。還有特寫專用的場記板,只有手掌那麼大。

拍電影為什麼要打板?

在美國電影工業裡,打板這件事一般是由專門的“打板員”來負責的,也或者像昨天提到的那樣也可能是第二攝影助理的工作,除此以外真正的“場記”工作,又有另外的專人負責,他會提前將下一個要拍的鏡頭場次鏡號等信息告訴打板員(或二助),同時他也會負責每一個鏡頭更詳細信息的記錄,以及鏡頭拍攝順序的計劃和安排等。而中國劇組常說的“場記”,通常是將上邊的工作全部負責了。之所以會這樣,小編猜想可能和美國劇組打板工作主要由第二攝影助理來負責這件事有關係,首先二助更瞭解攝影機,畢竟打板這件事經常要和攝影掌機進行溝通互動的,再一點就是,第二攝影助理還要負責每一個鏡頭的攝影參數記錄工作,尤其是現在數碼時代,後期特效合成佔量很大的製作,更應該將每個鏡頭的角度,光圈,焦距,感光,幀率等信息記錄仔細,也因此他們的“場記”就真的只剩下記錄工作了。

電影拍攝時攝影機有一條聲軌,但聲音質量差,需要聲音單獨錄製,場記板打板的目的就是給攝影機裡面的聲軌和單獨錄製的聲軌提供一個“咔”的聲音點,後期剪輯時候可以通過這個聲音點將這兩段聲軌同步起來,進而實現聲畫同步(因為攝影機裡面的聲軌和視頻軌是同步的)。所以這種情況直接報板拍手也可以,只要提供方便同步的聲音點就行。

另外,有些攝影機拍攝的素材不帶聲軌,比如艾麗莎,這時候可以通過視頻素材裡面打板時合板的那一瞬間和單獨錄製的聲音裡面那聲“咔”進行匹配同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