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再生水稻——未來市場看好,生態農業新寵兒

第151篇推文 正文:1983字 預計閱讀時間:5分鐘

2013年的時候,中央農村會議提出18億畝耕地紅線的概念。

王二小看來就是無論如何都要守住18億畝耕地的底線,以保證糧食安全。

儘管18億畝耕地紅線不可跨越,但種糧不賺錢的觀念和日益惡化的氣候環境,依然為糧食生產帶來了相當大的挑戰。

如何抵禦天災風險、保證糧食穩產、實現優糧優價,激發農民種糧積極性,一直是保障糧食安全繞不開的問題。

時勢造英雄!

在種糧不賺錢、自然災害日趨頻繁、優質口糧需求日益增長、農業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情況下。

我們的英雄【再生稻】以其優異的特性脫穎而出。

--種糧不賺錢怎麼辦?

最簡單直接的方法,不外乎提高產量。

再生稻一年可收穫兩次,畝產1噸不是夢。

如果還不滿足,氣候條件又允許的話,可以再套播油菜,再增加一季的收入。

--自然災害頻繁怎麼辦?

一般來說,再生稻頭季稻畝產600kg,再生稻產量300kg,即使遭遇洪澇,也可以再次蓄留再生稻,保留下再生季的產量,好歹有點收成。

--人們要吃優質的口糧

再生稻米質優良,膠稠度高,堊白米率低,直鏈澱粉和脂肪含量較高,礦質營養元素豐富。

這些亂七八糟的礦質元素和營養物質反映到咱們生活中,表現為米飯清香、油亮、晶瑩剔透,飯粒結構緊密,軟硬適中略帶黏性,口感細膩。

--可持續發展

再生稻由於第一季收穫後可以再生,比種植兩造水稻要節約一週的時間,為冬季蔬菜種植留出了茬口。

而且由於頭季稻收穫後不用再播種,省種、省水、省肥、省人工、省育秧田,綠色高效環保。

水稻收割後為啥可以再生

水稻作為一年生禾本科植物,憑啥一年可以長兩季?這又是啥新技術?

一點都不新,甚至可以稱得上是老掉牙了。

兩晉至南北朝是再生稻的創始期隋唐宋元是初步發展期明清是持續發展期民國時期仍然把再生稻栽培作為增產稻穀的有效措施。

所以大家也別再問是不是轉基因的問題了。

再生稻一直和水稻種植相伴發生,不得不說,植物的憂患意識比我們強,天災人禍,保不齊哪天稻穗就嗝屁了。

為了應對種種不可抗力因素,水稻莖杆的每個節上都有一個芽,有的在頭季就長成了分櫱,有的則在莖杆上休眠,當分櫱成穗的部分被截走後,休眠的芽又會從新萌發,分櫱成穗,讓後代繼續繁衍生息。

可再生水稻——未來市場看好,生態農業新寵兒

再生稻這種“居安思危”的優良品德,和當前“居安思危”的糧食安全生產現狀非常契合,讓再生稻重新得到了重視。

利用這一特性,一季稻成熟後割下稻株上部2/3收取稻穗,留下1/3的稻樁,施肥培育後,水稻的休眠芽被激活,會再次長出一季稻子,可以收穫第二季。

可再生水稻——未來市場看好,生態農業新寵兒

什麼樣的水稻再生能力強

一般來說,雜交水稻再生能力是優於常規稻的。

秈稻中上部節位的芽再生能力強,留樁高才能高產;糯稻下部節位的芽再生能力強,留樁可以留短一點。

再生稻發苗的最適溫度為25-32℃,田間持水量保持在70%以上,薄水促分櫱,田中保持淺水即可。

再生稻生育期間充足的光照,是再生稻發育良好、高質高產的重要保障。

頭季稻收穫之前,就可以施用以氮肥為主的促芽肥,收穫後可增施壯苗肥,保證再生稻營養供給充足。

再生稻適合光熱不夠種植雙季稻,種植一季稻又有餘的地區。

可再生水稻——未來市場看好,生態農業新寵兒

改革開放後最先開始重拾再生稻研發的是四川富順。

現在,四川、重慶、湖南、湖北都有大量種植。

以前再生稻生產頭季需要人力收割,費時費力,採用機收又容易碾壓傷茬,影響再生芽的生長,造成再生季產量低。

如今華中農業大學牽頭創建的適於頭季機收的“一種兩收”豐產高效栽培技術模式就成功解決上述問題。

可再生水稻——未來市場看好,生態農業新寵兒

經現場測產,再生稻“一種兩收”全程機械化大面積示範區平均週年產量達到每畝1030公斤,比單種一季中稻每畝增收600-800元。

廣西灌陽採用的“超級稻+再生稻”的栽培方式,平均畝產更達到了誇張的1561.55公斤!

再生稻成生態農業新寵

我國水稻種植面積約3.7億畝,其中有5000萬畝適合用來推廣再生稻。(長江流域稻區尤其適宜推廣種植)

按頭季平均畝產600公斤,再生季平均畝產300公斤來算,5000萬畝適合推廣再生稻的地區都種植再生稻。

我國每年可增產稻穀1500萬噸,可為糧食安全做出巨大貢獻。

可再生水稻——未來市場看好,生態農業新寵兒

農業農村部出臺《全國種植業結構調整規劃(2016—2020年)》已有兩年時間了。

其提出的在長江中下游地區、華南地區因地制宜發展再生稻,在西南地區發展再生稻的情況究竟如何?

以湖北為例,全省再生稻面積從2013年的44.7萬畝增至2017年的230萬畝,而省內適合種植再生稻的面積最高可達800萬畝。

可再生水稻——未來市場看好,生態農業新寵兒

如今一批有市場發展潛力的再生稻米品牌正在形成。

產量高米質優,風險低效益好,再生季病蟲害輕,基本不施農藥,讓再生稻成了生態農業的新寵,價格比普通水稻每斤高2毛錢。

省事還增收,換誰不樂意?

再生稻擁有投入產出率高、勞動效率高、經濟效益高,稻米品質好、省工、省種、省肥、省秧田等特性。

這些特性帶來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未來市場看好。

王二小建議適合種植再生稻地區的朋友們真可以好好研究研究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