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歲偷的懶,就是你30歲栽的坑……

人生有許多個十年,可是如果剛好是18歲到28歲,那就是一輩子。

相信老新,根據老新牌萬物守恆定律,20歲的你多做一點,30歲的你就會輕鬆一些。(別問我怎麼明白這個道理的~)

當你才20來歲的時候,你有機會成為任何一個人,但請努力,努力成為更好的自己。

20歲偷的懶,就是你30歲栽的坑……

1.18歲-28歲,可能就是一輩子

TED上有個著名的演講叫做《20歲光陰不再來》,你的20多歲是極簡單卻極具變化的時期之一。

你20多歲的時光決定了你的事業、愛情、幸福甚至整個世界。

人生80%的決定性時刻都發生在35歲之前,這意味著在30歲之前,我們要學會抓住生活的重心,去嘗試去經歷去做決定,而不僅僅是等待著被歲月推著走,走到一個無法回頭的隧道里。

工作中有一個剛畢業一年的女同事喜歡刷抖音,有時候我跟她一起去坐地鐵,掏出kindle時,她總會笑著說,“姐姐,讀書這種好無聊啊,你看刷抖音多好玩呀。”

“是啊,我知道很無聊,但是讀完一本書讓我充滿了樂趣,讓我知道這世界上還有那麼多有趣好玩的事情。”

“可是我從抖音裡也能看到很多新鮮的事情啊。而且看書好累啊,不想去花時間。”

我笑了笑,沒有再說話,可是別人的新鮮熱鬧,等手機屏幕一黑,就與你無關了;只有學到腦子裡的東西,才能內化成自己的東西。

並不是說一定要通過看書才能學到,而是要去堅持去做半衰期長的事。

“價值半衰期”是採銅在知乎答題時提到的,在分析一件事情值不值得去做、花多少精力去做的時候,可以從兩個角度評估:

一是這件事情在當下給我帶來的收益大小,即「收益值」;

二是這項收益隨時間衰減的速度,即「收益半衰期」。

半衰期長的事件,效益可以累積和疊加,傳遞下去,成為奠定未來成功的一塊塊基石。

有一部電影裡有這樣一句話:人生有許多個十年,可是如果剛好是18歲到28歲,那就是一輩子。

你害怕30歲那年一睜開眼就是要還的房貸,要擠的地鐵,要賺的奶粉錢。

那麼20歲那年,你敢不敢放棄晚上越好的遊戲局選擇去圖書館,你能不能在下班後多看一小時的書呢?

讀書,可以算是世界上成本最低的升值方式;而懶,是你通往牛逼的路上最大的敵人。

20歲偷的懶,就是你30歲栽的坑……

2.20歲偷過的懶,終究會在未來打你的臉

20多歲那些年,我們總覺得時間豐厚得很,機會很多,未來可期。今年不想做的事明天再做,今年不想學的技能明年再學,眼下要美要買要戀愛,有太多光鮮亮眼的TO DO list,有太多能夠kill time的樂趣。

再不濟,找一份安穩的工作,彷彿這一輩子都穩穩當當,有了著落。

我有一位做程序員的朋友,工作七八年,一直滿足於在自己的工作,雖說有時候加班,但好在人際關係簡單,薪水豐厚,早早在昌平買了房,娶妻生子不亦樂乎,誰想到前段時間跟我聯繫,劈頭一句話就是:我失業了。

什麼?歷來工作最穩定的程序員都能失業?

20歲偷的懶,就是你30歲栽的坑……

細問下來才知道,並不是他工作不努力或是跟同事領導有矛盾,而是因為他寫代碼的語言,已經逐步被市場淘汰了,又因為他把下班後的時間都留給了家庭。

在成為一名好丈夫好父親的同時,也逐漸成為不思進取,在其他語言上沒有突破的落後者。

被離職時,他一個一米八的壯漢眼裡通紅,畢竟自己扛著一個家庭的重擔,可是市場不考慮這些,公司更不考慮,它在意的是你能創造的價值。

並不是大家不同情弱者,只是世界上的規則,兜兜轉轉,只為強者存在。

20歲偷的懶,就是你30歲栽的坑……

3.20歲,你有機會成為想要成為的任何人

並非所有20歲偷過的懶都無法彌補,只是你要更努力堅韌,目標更明確,要對自己更狠。

有一個胖了29年的朋友,在30歲的臨門一腳前決定:我不可以再胖了。

“如果別人都能瘦下來,那為什麼我不能呢?”

於是她開始減肥,並不是三分鐘熱度的雞血,而是有計劃有條理地列出了自己的需求,可利用的時間,還有適合的方式。

她公司有健身房,中午可以去慢跑50分鐘,工作日晚上的應酬推掉了,晚上9點左右,在家裡買了一組瑜伽墊做keep。

合理的利用時間,加上嚴格控制飲食,她也並沒有在短期內瘦下來。

你看啊,夢想很骨感,現實很殘忍對不對。

因為身體機能的變化以及新陳代謝的減緩,30歲的減肥比20歲要艱難的多,與其盯著體重秤上的數據,不如盯著自己有沒有規律運動飲食,看看自己的初心是否還在。

三個月,變化很小;六個月,體型有了明顯變化;一年後,她終於穿上了自己喜歡的魚尾裙,比20多歲那會更自信了。

並不是那麼快就能實現目標的,你要足夠堅毅,也要足夠相信。

20歲偷的懶,就是你30歲栽的坑……

30歲會是更好的20歲,但只有真正自律的人,才有資格說:“我配得上更好的30歲。”

說到這個,很多人都開始慌了,怎麼辦,那我現在是不是應該抓緊學英語,抓緊換工作,抓緊學習一項新的技能呢?

夢想可以臨時起意,可是目標卻要認真規劃,不然夢想也只能成為一個夢而已。

想想我們立了多少次flag,又有多少次打臉呢?

說要6點起床背單詞,可是背單詞究竟是為了什麼呢,是打算考雅思出國,還是在換工作的時候考證給履歷加分?

20歲偷的懶,就是你30歲栽的坑……

想不清楚why的時候,任何“DO”都並不會指向一個好的結局。

或許在決定啟動新夢想之前,需要問自己三個問題:

  • 我熱愛什麼
  • 我擅長什麼
  • 什麼能為我提供經濟來源

如果只熱愛不擅長,就處在窮開心的狀態,如果只擅長不熱愛,就是“有錢無聊”的境地,而熱愛又賺不到錢,那就真的“只是個夢”了。

既熱愛又擅長,還能提供經濟來源,可以說是最最完美的職業了。

20歲偷的懶,就是你30歲栽的坑……

如果是選擇培養習慣的話,可以不功利地考慮經濟,但也要嘗試用一些方式挑選出內心真正需求的技能,而不是既想早起,又想學習英語,最後哪個計劃都沒有執行徹底。

在最近看的一本書《只管去做》中,作者給出一個判斷你應該怎麼選擇培養哪個習慣的方式,因為一般驅動人去做一件事的內核有兩種,一種是熱情,一種是痛苦。

可以通過列出一個表格,分為熱情,痛苦和時機三個維度,以10分為滿分進行打分,來判斷哪個是自己真正想養成的習慣。

在足夠有限的時間裡,你一定要挑選內心真正渴望的,而不是任由自己的心路隨大眾搖擺。時間管理,做的是減法,而不是加法。

就像“斜槓青年”的標籤越來越流行,但它更多的應該是一種探索路徑而不是最終目標。通過發散思維多嘗試幾種工作,從而挑選出真正能夠持續下去的,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提高自己的核心競爭力,而不是滿足於某個頭銜,任何一個拿出來都是“半瓶子晃盪”的業餘水平。

20歲偷的懶,就是你30歲栽的坑……

年輕時,總覺得這個世界配不上自己,它太糟糕了,而自己有無限生機,可以揮霍,也可以創造。可是慢慢地才發現,是自己的努力,配不上自己想要的那個世界。

當你才20來歲的時候,你有機會成為任何一個人,但請努力,努力成為更好的自己。

20歲偷的懶,就是你30歲栽的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