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大賺一筆的方向,絕壁只有5%的知道

2018年大賺一筆的方向,絕壁只有5%的知道

01

麥芽其實是個機會嗅覺不十分敏感的人,即便深處機會領域可能仍會渾然不覺。因此,在網貸發展的這幾年,錯過了不少機會。

為什麼對數字貨幣感興趣,覺得是個機會。是在開年有了重重的提醒。

這幾天麥芽接觸的信息量比較大,要完全梳理清楚數字貨幣區塊鏈等等之間的關係與底層邏輯,恐怕還沒這個底氣。

先說結論:

支撐麥芽看好這個行業的邏輯是:

1前所未有的計算機技術革命

2重塑規則,去中心化

3只有不到5%的人知道,更別提認可

今天看到這篇文的小夥伴,很幸運。你已經是這不到5%的一員。

給大家上個圖。

2018年大賺一筆的方向,絕壁只有5%的知道

這是2017數字貨幣漲幅前10的幣種。

在開年的那篇文字推送,300倍漲幅還是太低估幣圈財富增長的能力了

對於數字貨幣,一面輿論普遍認為的“金融騙局”“泡沫”“搏傻遊戲”.....另一面眾多人開始進場,成就著一個個暴富的故事。

究竟虛擬貨幣,到底有沒有價值存在的邏輯?

我們從區塊鏈最早應用的數字貨幣比特幣說起。

02

提到區塊鏈、比特幣,必言“去中心化”“賬本”“拜占庭將軍問題”。

這到底是個什麼鬼?

拜占庭將軍問題,說的是:

拜占庭羅馬帝國國土遼闊,為了防禦目的,因此每個軍隊都分隔很遠,

將軍與將軍之間只能靠信差傳消息。

在戰爭的時候,拜占庭軍隊內所有將軍和副官必需達成一致的共識,決定是否有贏的機會才去攻打敵人的陣營。

但問題是:如果軍隊內存有叛徒和敵軍的間諜,那麼傳遞的信息就有可能左右將軍們的決定。擾亂整體軍隊的秩序。

那麼,如何才能保證:忠誠的將軍在不受叛徒的影響下如何達成一致呢?這就是拜占庭將軍問題的形成。

簡單的說就是:如何排除將軍們通過中介作惡,達成信息準確傳輸的問題。

那麼區塊鏈在比特幣上的應用,是如何去掉“中間作惡”問題的呢?

比特幣,其實後面代表的是一個應用。這個應用背後就是一個由無數賬本組成的數據庫

來舉個例子:

假設地球總共有A、B、C、D、E、F、G、H、I、J,10個人,那麼每個人都擁有一個賬本。每一筆交易都清晰透明公開。

A與B進行了一筆交易,那麼其餘成員都能通過賬本見證。如果A抵賴,說沒有發生交易。那麼其餘9人賬本都記錄發生交易,那麼結果很明顯:是A撒謊、故意篡改賬本。

但即便如此,並不影響其餘成員對這筆交易真是發生的看法。

A想抵賴也不行。

如果A抵賴,只能遭受這個圈子的整體排擠:被評為不可信任的人。

要付出如此代價,那麼A,乃至整個圈裡的成員都不會抵賴。

那麼,通過這也就是:我們不通過信用中介,也就能進行的資產、金錢的可信交易、全球流通與轉移。

想象一下,未來出入境無需換幣,也不需要受外匯管制。是不是很方便呢?

再想象一下,如果總量有限的比特幣成為全球流通的貨幣。那他對標的豈不是全球流通資金的總量?對標的豈不是全球各國央行的總和?

這特麼想象力是不是就很大了。不管能不能實現,總之這是幣圈對之的信仰。

03

再再想象一下,這項去除信用中介的技術如果應用到P2P的信貸領域

那將會多麼顛覆

出借人不用擔心借款人抵賴不還,因為一旦不還,即被全網公開透明的記錄為黑戶。再也無法參與信用活動。

出借人做出借動作,甚至不需要P2P平臺做風控中介,甚至兜底中介。

多麼便捷、高效!

而如果將這項技術開發出來,作為項目落地。以幣的形式進行全球發行,募集資金。

我們買幣行為,也就是對這個項目落地與前景的看好與投資。

只不過,與傳統創業公司從孵化、成長到上市,我們到二級市場買股票,才有機會投資不同。

幣的發行,讓我們能直接參與到創業項目的ProA輪。

是不是很棒呢?!

說了這麼多,總結一下就是:

數字貨幣背後代表的是:一個項目的股票、一個項目應用。數字貨幣的整體市值,就相當於大眾對這個項目的價值預期

為什麼大眾辣麼熱衷買幣,就是因為

一個好的項目,能在天使輪就能參與。如此好的機會,為什麼不呢?

這是具體寫數字貨幣的第一篇,大家看懂了麼?給我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