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天神,打磨秋,跳扇子舞、竹竿舞、乐作舞——哈尼族六月年

六月年,哈尼语为“苦扎扎”节,于每年农历6月中旬举行,是红河哈尼族人民盛大的传统节日,犹如汉族过春节一样隆重。

届时,哈尼族山寨到处洋溢着节日的喜庆气氛。人们穿上节日的盛装,成群结队地相聚到磨秋场,打磨秋戏耍娱乐,欢度节日。

磨秋是将坚硬的栗木顶端削尖作轴心,栽在地面,再把数丈长的松木横杆中间段凿凹架上即成。打磨秋时,在横杆两端骑坐或爬上相等的人,轮流以脚蹬地使磨秋起落旋转,像磨一样,所以叫磨秋。

祭天神,打磨秋,跳扇子舞、竹竿舞、乐作舞——哈尼族六月年

打磨秋

(起源)

相传,古代哈尼族人烧山开田,得罪了众野兽。野兽上告天神,说哈尼族人毁其家园。聋子神乌麽偏听偏信,罚哈尼族人在农历六月稻谷扬花时杀人为祭。哈尼人痛苦不堪,阿匹梅烟天神看在眼里,就教哈尼族人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日打磨秋。众野兽看见哈尼族人在磨秋上飞悬高喊,以为是天神加重对哈尼族人的惩罚,把哈尼族人一个个地吊在空中打。于是,请乌麽免除了对哈尼族人杀人为祭的惩罚。为感谢阿匹梅烟天神,哈尼族人举行苦扎扎,祭天神,并请天神到人间与哈尼族人共度佳节。

(习俗)

按照哈尼族人的规矩,磨秋杆必须是黑夜砍好后,小伙子们在黎明前扛回来。他们一路唱着山歌,把用坚硬结实的木头做成的秋杆抬到寨边的秋场,将一根木头栽进土里,顶端削细当轴心,然后再把长长的松木横杆从中间凿凹,架在上面。两边的横杆长短要一样,还要削得滑溜溜的,以免划伤手。

下午,穿着绚丽服装的哈尼族人聚集到了磨秋场,按照哈尼族人尊老敬长的传统习俗,先由几个德高望重的老者“开秋”,他们象征性的甩了几圈以后,一对对、一双双的小伙子们、姑娘们轮流上去转。打磨秋是一项令哈尼族人充满情趣的体育活动,它要求磨秋两边的人数要对等,骑坐的人用脚蹬地面,时而飞速旋转,时而升降起伏,反复转动,悠悠荡荡。甩秋人的速度越来越快,围观的人也显得更加开心,人群不时发出“哦嗬嗬,哦嗬嗬”的呼喊声,为其加油助兴,气氛十分热烈。那些艺高胆大的小伙子,往往成了姑娘们爱慕的对象。

祭天神,打磨秋,跳扇子舞、竹竿舞、乐作舞——哈尼族六月年

扇子舞

夕阳西下,磨秋场上响起了一排清脆的土枪声,是在通知人们前来唱歌跳舞,那些躲到树林里谈情说爱的青年男女成双成对地聚拢来了, 老人和孩子也聚拢来了。老人们围坐在场上喝酒取乐,孩子们追逐戏耍,青年人则围成圈子,跳起了扇子舞、竹竿舞、乐作舞。锣鼓声、琴弦声、欢呼声交织在一起,在群山间回荡,一个不眠的狂欢之夜开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