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報拉響!全球經濟已經出現不祥之兆

全球經濟已經出現不祥之兆。

時隔十三年,香港金管局再度出手,掀起“港幣保衛戰”。

與此同時,14日上午9點(當地時間凌晨3點),美英法三國聯軍對敘利亞的軍事行動突然展開!全球政經又陷於一片水深火熱之中!

歷史的重合,從來都不只是巧合。過去十年貨幣放水的大清算來臨,一切才剛剛開始。

 剛剛,美國空襲敘利亞!警報已經拉響

這個周,博鰲論壇不斷從海南傳來大消息。但有三件大事,穿插在其中。

  第一件事是剛剛發生的,美英法三國聯軍對敘利亞突然展開軍事行動,特朗普終究是出手了!

據新華社記者報道,在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聽到空中傳來巨大爆炸聲,敘利亞國家電視臺稱美英法三國對敘利亞“發動了侵略”。美國總統特朗普,以及英國首相、法國總統也都公開證實軍事行動已經展開。

警報拉響!全球經濟已經出現不祥之兆

據悉,美國和聯盟對敘利亞的打擊比去年的程度更猛烈,武器使用數量增加了一倍。敘利亞方面則宣稱,擊落了聯軍的13枚導彈!如果這是真的,則使用的十有八九是俄羅斯的防空系統。

對此,俄羅斯方面的回應是:我們被威脅了,我們警告,這樣的行動不會沒有後果,所有的責任歸於華盛頓、倫敦和巴黎!

全世界都知道:這不僅僅是西方國家和敘利亞之間的戰爭,更是美歐跟俄羅斯之間的戰爭。

戰爭爆發後,比特幣大幅反彈,價格重上8000美元。黃金、日元等避險資產也將有所表現。這個消息對於全球股市來說,是個利空。但很顯然,這場戰爭來得很及時,對於中國是比較有利的。

中美正在貿易戰的戰場上“比大小”,雙方各拋出了超過500億美元的“打擊目標”,美國揚言將在下週追加“1000億美元”,中美貿易戰隨時有升級的可能。

 如果俄羅斯在敘利亞問題上直接跟美英法對抗,則意味著中美貿易戰全面爆發的可能性大大降低。除非特朗普瘋了,他才敢於在兩個戰場上同時跟這個世界的老二、老三同時開戰。

所以,未來特朗普或許還會繼續恫嚇中國,但雙方最終通過談判解決的可能性,會因為敘利亞戰爭有所增加。敘利亞戰爭規模越大,中美貿易戰規模將越小。

而中美貿易戰,俄羅斯先倒下了,到目前為止還沒站起來。鑑於近年來普京已經被“逼進了籠子”,所以俄羅斯的反擊力度可能超乎人們的預料!

  第二件事。4月12日,香港有個大動作,提前給大家敲了警鐘。

北京時間4月12日晚間,港元匯率在倫敦交易時段觸發7.85的“紅線”。12日晚和13日凌晨,香港金管局(HKMA)共投入32.58億港元維持港幣匯率穩定。截至14日上午7點,港幣兌美元的市場匯率為7.8498,保持在正常區間。

香港目前的匯率浮動區間是在2005年5月確立的。在此之前,港幣與美元的官方匯率固定在7.8的水平,但在外匯市場上允許自由浮動。2005年,港幣與美元的官方匯率改成區間調控,區間設定在7.75-7.85。具體來說:

  1、設定7.75為強方兌換保證,當港幣漲破7.75,香港金管局會賣出港元,買入美元;

  2、設定7.85為弱方兌換保證,當港幣跌破7.85,香港當局會買入港元,賣出美元。

自2005年之後,雖然經過金融海嘯和歐債危機等考驗,但港幣匯率此前從未逼近7.85。

直到12日,香港金管局才在13年後首次需要出手干預匯率。

第三件事,其實可以追溯到去年年中。

去年8月,全球黃金儲備量位居第二的德國,宣佈已提前三年將647噸黃金儲備從紐約、巴黎轉至國內,俄羅斯正以十二年來最快速度增持黃金儲備。其他部分歐洲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也在加速囤積黃金。

盛世買古董,亂世買黃金,這個道理不止我們懂。

  明天和下跌究竟哪個先到?

香港與莫斯科,兩地相距7143公里,5個小時時差。面對危機,明天和下跌哪個先到,只是時差問題。

 看似巧合的幾件事情,傳遞的信號是一致的:危機就在離我們不遠的前方。

香港是國際資本快進快出的市場,資金流動性非常高,這裡的資本最先嗅到危機的來臨並做出反應。

而俄羅斯的實體經濟已然虛胖,全靠能源在支撐,面對風險就更脆弱,不堪一擊。所以這兩個完全不同的市場,對危機的敏感度是相似的,也是最先受到衝擊的市場。

香港正是全球經濟中的一個縮影,現在的香港,如履薄冰。加息太急,則內地熱錢迴流到大陸,國際熱錢撤回歐美,加劇港幣貶值。不加息,就只能由金管局再次出手,來一場“港幣保衛戰”。

  雪球越滾越大

當香港處於敏感時期的時候,其他國家也正在經歷一場焦灼的大轉折。

在4月11日“對話羅傑斯”的午餐會上,美國投資家羅傑斯稱:

  從2008年以來還沒有爆發過非常嚴重的金融危機,這就需要引起警惕了,美國每4-8年就會出現一次金融問題……美聯儲資產負債表擴大到了以前的9-10倍,現在中國也處在負債的情況下。

2008年金融危機後,長達十年的貨幣大放水時代,讓全球各國都處於不斷靠舉債來支撐經濟增長的狀態。當前的全球債務水平和槓桿率遠高於2008年。

根據國際金融協會(IIF)最新的季度報告,截至2017年第四季度,全球債務總額達到237萬億美元,比十年前增加了70萬億美元。在成熟市場,居民槓桿率也處於有史以來的最高水平。為此,彭博社發出警告:

  隨著全球步入加息週期,利率開始上漲,但國家的槓桿率持續攀升,這是一個需要警惕的信號。

 在這之中,中國債務擴張的步伐也邁得非常大,從2012年到2017年第一季度的債務擴張速度,遠超美國以及其他新興市場。

(2017年第一季度全球債務佔GDP的比例)

交銀國際董事總經理洪灝曾經做過一個統計,中國每年宏觀形式上的利息負擔在12萬億人民幣左右,已經超過了每年名義GDP的增量(8-9萬億人民幣)。在目前尚未加息的情況下,每年新創造的財富已經不夠還利息了。那加息利率上漲後呢?

但無論是中國還是全球,進入加息週期已是板上釘釘的事情,利率上漲只是時間問題。易剛行長前幾天在博鰲論壇上的講話也提出,中國未來的貨幣政策是會緊縮的。包括中國在內,各個國家隨時可能出現資金鍊斷裂的危險。

貨幣的全面寬鬆到收緊,是對過去十年貨幣大放水的徹底清算。

 美麗的泡沫,雖然一剎花火

這場徹底清算,不僅清算的是過去十年的舉債,還有長達十多年的資產大牛市中的泡沫。吹大的過程五彩斑斕,破了之後就是一團空氣。

從08年金融危機結束至今,全球資產價格和實體經濟之間已經大幅背離。從2009年1月至今,歐洲高收益債券和標普500指數上漲超過200%,相反,美國名義GDP、美國和歐洲的工資水平在十年間累計上漲還不到50%。

 如果你覺得這些離你太遠,那麼看看房價。金融危機後,超低利率和全球經濟復甦的雙重作用推動了全球房價同步上漲。機構投資者也在這期間不斷加槓桿,投入這波全球炒房的浪潮中。

從1997年到現在,除了2008年金融危機導致的短暫下跌,全球主要國家和地區的房價持續上漲,大多都已經在1997年的基礎上翻了2-4倍,早已高過2008年金融危機之前的高位價格,更不用說全球的一線城市了。

警報拉響!全球經濟已經出現不祥之兆

(從1997年至今,全球主要國家和地區房價持續上漲;資料來源:經濟學人)

只要泡沫沒破,總會有人認為它不是泡沫。

 股市、樓市、數字貨幣,三大“泡沫”到底誰先破?目前來看數字貨幣先被翻牌了。在2017年風光不斷的比特幣,隨著多國監管機構嚴令禁止,目前已經從最高價下跌了60%,說腰斬毫不為過。

可以說,區塊鏈是21世紀最偉大的技術發明之一。但與之相關的數字貨幣,在監管層看來,就是威脅本國貨幣地位的一種存在,夾縫中求生存,談何容易?飛得更高,也就跌得越疼。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很明顯,2018年是個多事之秋。

這週三美聯儲和歐洲央行在會議紀要中提到,貿易戰可能是造成市場下行的最大風險。

而不斷髮生的地緣政治衝突,比如最近西方對俄羅斯制裁導致的“股匯雙殺”、敘利亞衝突、還有交鋒多次的中美貿易戰,都在影響市場情緒,從美國傳到歐洲、亞洲市場,傳到中國,大家都成了一根繩上的螞蚱。甚至連特朗普每發一次推特,市場都會有次小震盪。

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PIMCO)首席投資官Dan Ivascyn認為:

  我們可以很明顯地看到逐漸增加的波動性是和央行的不確定性以及美國、歐洲和新興市場的政治不確定性緊密聯繫的。

真正的地雷,早在十年前大寬鬆開始的時候就埋下了。

現在號稱一切以“美國優先”的特朗普,他所帶來的不確定性,只是在增加市場波動性的同時,加快了地雷引爆的速度。

作為靠消費刺激經濟發展的歐美國家,過去十年工資增長幅度不到50%,美國家庭的未償還債務又已經攀升至歷史記錄的13.1萬億美元。收入疲軟和債務負擔加重,根本就無法指望再用消費帶動經濟發展。

結局,必然是大家為這場十年大清算來買單。但在音樂停下之前,往往誰也不會停止舞蹈。

遠離泡沫,現金為王,分散資產,注意避險,同時押注那些確定會發生的事情,才能安全度過大浪來襲。

中金在線(cnfol-com)綜合JIC投資觀察(JICTIMES), 作者:宇庭,文章有刪減、劉曉博(liuxb929)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