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盤|2018全球人工智慧與教育大數據峯會要點回顧

复盘|2018全球人工智能与教育大数据峰会要点回顾

人工智能、大數據時代,教育變革勢在必行。我們迎來了實現“因材施教”教育夢想的絕佳機遇,同樣也面臨著如何讓技術發展與教育變革實現融合的巨大挑戰。

7月21日,由北京師範大學、科大訊飛聯合主辦,中國基礎教育質量監測協同創新中心、科大訊飛研究院、劍橋大學心理測量中心、中國教育與社會發展研究院、互聯網教育智能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承辦,中國教育技術協會教育測量與評價專業委員會協辦的“全球人工智能與教育大數據峰會·2018”在國家會議中心舉辦。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秘書處秘書長秦昌威、北京師範大學校長董奇、科大訊飛執行總裁吳曉如出席開幕式並致辭。開幕式由北京師範大學副校長周作宇主持。

复盘|2018全球人工智能与教育大数据峰会要点回顾
复盘|2018全球人工智能与教育大数据峰会要点回顾

全球人工智能與教育大數據峰會·2018現場圖

本次會議為期兩天,由“共築•智慧教育新未來高峰論壇”“人工智能大數據推動教育變革”、“基於大數據的教育質量監測”、“教育大數據挖掘新技術”三大主題分論壇組成。會議邀請到了中國、美國、英國、荷蘭、澳大利亞、加拿大、日本等7個國家的50餘位知名專家,其中有3名院士和1位國際教育數據挖掘學會主席,吸引了來自全國各高校、科研機構、教育行政部門、中小學和企業代表等1500餘人參會,網絡直播實時觀看人次累計超過200萬。

嘉賓致辭 科技成為教育創新內生變量

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秘書處秘書長秦昌威在開幕式上指出,以互聯網為核心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蓄勢待發,整個社會正在向人工智能的時代邁進。他介紹道,人工智能與大數據技術為教育帶來的重大改變主要體現在人才培養、學習方式、教育治理三個方向,也指出要重點關注新技術應用帶來的教育倫理問題。他希望本次會議能夠推動教育專家學者與企業深度協同,加快人工智能和大數據在教育領域的深度應用,為中國教育現代化的實現、乃至創造教育美好的未來做出貢獻。

复盘|2018全球人工智能与教育大数据峰会要点回顾

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秘書處秘書長秦昌威

北京師範大學校長董奇在開幕式上提出,要應用最新的科技手段助推實現教育現代化,讓每個孩子都能享受到更優質的教育。他為與會者闡述了A.I.+教育與教育+A.I.的不同內涵,並希望社會更關注教育+A.I.。他建議科技企業聚焦教育質量、教育公平與教育效率,圍繞著解決教育的實際問題,研發新技術,幫助學生、家長、老師和教育管理者減負增效。他希望本次峰會搭建起高校教科研專家與一線教育工作者交流的平臺,進一步促進跨行業、跨領域、跨部門合作,共同推動科技與教育的深度融合,共建教育美好未來。

复盘|2018全球人工智能与教育大数据峰会要点回顾

北京師範大學校長董奇

科大訊飛執行總裁吳曉如在開幕式及主題報告上講到,“互聯網+教育”帶來的海量大數據是助力教學改革的有力推手。推進傳統的教育行業與先進的科學技術及產品融合應用,一方面需要伴隨式採集大數據,另一方面需要圍繞教育實際問題,有目標地構建模型、服務教育。他表示,要通過人工智能、大數據等相關技術構建一種網絡化、數字化、智能化與人性化的終身學習環境,希望能夠“人人都有一個A.I.教學助手”,用人工智能幫助老師更好地因材施教,幫助每一個孩子實現人生夢想。

复盘|2018全球人工智能与教育大数据峰会要点回顾

科大訊飛執行總裁吳曉如

复盘|2018全球人工智能与教育大数据峰会要点回顾

北京師範大學副校長周作宇

复盘|2018全球人工智能与教育大数据峰会要点回顾

與會領導、嘉賓合影

全球視野 科技助推教育變革

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吳建平教授在其報告中指出,互聯網是支撐各類技術與應用生存發展的基礎平臺,是推動現代技術與教育結合的重要推手。互聯網要通達所有的網絡空間,想要效率高,就必須有統一的傳輸格式。IPv6協議作為新一代的傳輸數據的標準格式,會使未來的網絡空間更具擴展性和安全性,巨大的地址空間也可以使各類應用無處不在。積極推進IPv6下一代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會充分助力AI和教育大數據的發展。

复盘|2018全球人工智能与教育大数据峰会要点回顾

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吳建平教授

澳大利亞技術科學與工程院院士、悉尼大學馮大淦教授強調,人才是民族繁榮和復興的核心要素,教育是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徑。現代技術的發展,必將對教育教學的研究、創新和發展帶來顛覆性的變化。他指出,要從學生學習個性化、教師教學可視化、家庭教育與政府管理定製化三個層面出發,落實智慧教育建設。

复盘|2018全球人工智能与教育大数据峰会要点回顾

澳大利亞技術科學與工程院院士、悉尼大學教授馮大淦

中國教育學會會長鍾秉林教授指出,互聯網技術、知識數字化技術和移動通訊技術的發展,改變了人類獲取知識的方式和渠道,促進了教育觀念的轉變和體制創新。未來,虛擬現實、增強現實和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及其與教育教學的融合,將顛覆傳統教學過程,促使教師的角色發生轉型,教師要從過去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活動的設計者和指導者,倡導學生形成新型的學習夥伴關係。

复盘|2018全球人工智能与教育大数据峰会要点回顾

中國教育學會會長鍾秉林

中國基礎教育質量監測協同創新中心常務副主任辛濤教授從互聯網大數據與監測評價關係切入,為與會嘉賓分享了大數據與信息技術在教育質量監測評價方面的最新成果與未來展望。他強調無論是個性化學習,還是智能化教學,其核心關鍵是對學生學習與課堂教學進行準確地監測與評估。信息技術可以促進監測技術和手段的不斷優化,促進評價與評估理論取得新突破。

复盘|2018全球人工智能与教育大数据峰会要点回顾

中國基礎教育質量監測協同創新中心常務副主任辛濤教授

劍橋大學心理測量中心負責人John Rust教授認為網絡空間的發展雖然會帶來“改變”和“混亂”,但同時也有規律可循,而這背後的規律就是我們對於大數據分析的價值所在。

复盘|2018全球人工智能与教育大数据峰会要点回顾

劍橋大學心理測量中心負責人John Rust教授

國際教育數據挖掘學會會長、荷蘭埃因霍溫科技大學的Mykola Pechenizkiy教授和荷蘭特溫特大學的Bernard Veldkamp教授都闡述了數據分析的內含價值。他們認為,如何有效收集和運用數據是一個難題。Mykola Pechenizkiy說道:“在種類繁多的教育大數據挖掘與學習分析應用中,瞭解可說明、可解釋的教育數據挖掘與解決教育數據模型的不足等問題是未來我們要直面的挑戰。”

复盘|2018全球人工智能与教育大数据峰会要点回顾

國際教育數據挖掘學會會長、荷蘭埃因霍溫科技大學教授Mykola Pechenizkiy

复盘|2018全球人工智能与教育大数据峰会要点回顾

荷蘭特溫特大學教授Bernard Veldkamp

美國WestEd高級研究員封明玉運用豐富的案例深入淺出地向與會者介紹了大數據分析在教育評價與個性化學習等方面的重大作用。

复盘|2018全球人工智能与教育大数据峰会要点回顾

美國WestEd高級研究員封明玉

美圖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蔡力教授現場展示了其團隊的研究成果:通過開發創新的遊戲評估任務,利用電腦技術手段提高推測與判斷高中生解決問題能力的水平。

复盘|2018全球人工智能与教育大数据峰会要点回顾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教授蔡力

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李豔燕指出,知識圖譜是人工智能與教育教學融合的方向,將助力我們真正實現長久以來因材施教的夢想。

复盘|2018全球人工智能与教育大数据峰会要点回顾

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李豔燕

科大訊飛研究院副院長王士進重點介紹了科大訊飛在口語智能評閱、紙筆作文智能評閱等方面的核心技術應用,並展望了智能閱卷技術的未來發展前景

复盘|2018全球人工智能与教育大数据峰会要点回顾

科大訊飛研究院副院長王士進

巔峰對話:新技術助力教育新未來

伴隨各國先後把人工智能和大數據建設列入國家戰略,如何應用新技術助力教育變革成為熱門話題。高峰論壇尾聲,在中國基礎教育質量監測協同創新中心網絡平臺部主任張生副教授的主持下,北京師範大學副校長陳麗教授,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王真教授,美國WestEd高級研究員封明玉博士,北京市第十二中學李有毅校長和訊飛研究院王士進副院長,作為教育行業不同方向的代表,圍繞技術最新進展、信息化探索實踐、技術助力人才培養與教育未來展開了深入探討。

复盘|2018全球人工智能与教育大数据峰会要点回顾

“巔峰對話”現場圖。從左至右依次為:中國基礎教育質量監測協同創新中心網絡平臺部主任張生副教授,美國WestEd高級研究員封明玉博士,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教授、加拿大工程院王真院士,北京師範大學副校長陳麗教授,推進教育信息化應用名校聯盟輪值理事長、北京市第十二中學李有毅校長,科大訊飛研究院副院長王士進博士

新品發佈:人工智能開啟教育新格局

在“峰會•新品發佈會分論壇”上,科大訊飛重磅發佈了

人工智能創新教育、專業星空圖及專業興趣測試等新品,深入分享了人工智能創新教育與新高考區校兩級解決方案,為與會者在創新教育、生涯規劃和選科指導等方面打開了新視野。

复盘|2018全球人工智能与教育大数据峰会要点回顾

新品發佈分論壇人工智能創新教育示範區簽約儀式

复盘|2018全球人工智能与教育大数据峰会要点回顾

新品發佈分論壇新高考區校兩級解決方案解讀

此次峰會匯聚了全球頂尖的專家學者,圍繞“A.I.•大數據 共創教育美好未來”,展開了多形式、多角度、高規格的跨界交流和碰撞融合。峰會不僅介紹了國內外相關經典案例,分享了國際化的教育信息化成功經驗,更探討了人工智能與大數據技術對教育變革的影響,展望了未來智慧教育新格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